第250节
作者:一半西瓜      更新:2021-03-16 03:23      字数:4322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得不说,汪令雪和可可真的是很厉害,连盼看着视频,从最初的忸怩和不自然,到视频进度条播到最后,连盼眼眶竟然不由自主湿润了。
  其实这一集真的拍的很温馨。
  食园的惬意、温暖的阳光、偷吃的猫、晒太阳的狗,几大桌子的人狼吞虎咽,对食客的逗比采访,真的就把食园拍得跟世外桃源一样,连盼自己都看得哈哈大笑。
  但是偶尔暗暗插进去的一些旁白和画面,还是或多或少揭露了食园从开张、关闭、再到重开张的始末,观众很容易便能从片子的剪辑猜出缘由——是因为主厨受伤的手指。
  连盼切菜和摆盘也给过高清镜头,看得出来,右手的动作没那么自然,和左手的灵活还是区别的。
  还有很多连盼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画面,也都被剪辑进来了。
  天黑了,她和张妈两人在小厨房里磨豆子,出了汗看上去有点发油的脸。
  煮大锅饭的时候,饭盖子一揭开,被蒸汽熏得睁不开的眼;
  洗小龙虾的时候,不小心被龙虾刺割到的手;
  她围着围裙,像个高速陀螺一样,以最高效、最迅速的速度在厨房里打转……
  最忙的时候,速度被发挥到了极致,她切萝卜丝的动作在画面里简直都看不清,镜头不得不放慢了速度播给观众看。
  所有菜式的时间卡得令人难以置信,这道菜刚完,那道菜就刚好接上,那道菜结束,另外一道菜又刚好到了点。
  连盼不懂什么拍摄和处理手法,只看到厨房里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身影,全部是她,无处不在,张妈小跑着从门外穿来穿去,佟文华老先生缓缓念道:
  “一桌10人,从头菜到尾菜,食客们吃喝谈笑,一小时足以。厨师要从前一天晚上忙到第二天中午,站立6到8小时。”
  没什么煽情的,画面上只有连盼抬头擦汗的一张笑脸,“为什么做这个啊?”
  镜头里显然有人问她,她轻微耸了耸肩,“喜欢啊!”
  ------题外话------
  宝宝们,最近实在是扛不住了>_<,如果照之前的更新量,我估计永远也攒不完爆更的稿子了……
  所以……最近更新暂时减半,攒完了再一起爆,等我哈~
  第275章 火遍全国
  镜头里显然有人问她,她轻微耸了耸肩,“喜欢啊!”
  旁边不知道有人又说了什么,张妈被逗得哈哈大笑,声音颇有些魔性,哈哈哈哈都不带个停的,连盼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笑脸从张妈转到袁子晋,再到熙熙攘攘,吃得鼻尖冒汗的食客,有些人连头都不愿意抬,只一边吃一边抬起大拇指示意,“吃,好吃!”
  猫在树上伸懒腰,狗在厨房外面打转,袁子晋丢了一根骨头给它,狗跳起来,从空中接住了那块肉骨头。
  刘姐和小花中午过来带毛毛豆豆来食园玩,连盼抱着孩子,低头和毛毛额头碰了碰。
  小孩子没露脸,拍的是远景,连盼身影渐渐模糊,画面最后回到了厨房里的木制大案桌上。
  桌上放着一盘小碟,一个碗,袁子晋翘着二郎腿在那儿吃鸡皮酥。
  外面阳光照进厨房里,树叶斑斑都印在桌面上,张妈吆喝了一声,“吃饭啦!”
  画面迅速被挤满,都是摄制组的人,低头在那儿匆匆扒饭,闹哄哄的。
  连盼看完,忍不住伸手轻轻抹了抹眼角。
  摄制组在园子里待了一个月,连盼甚至一度觉得他们好像没做什么,就一直架着摄像机,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的,直到片子出来,她才知道他们做了多少事。
  最重要的是,汪令雪和可可父女真的很懂她……从片子的剪辑就能看出来。
  如果说食客觉得食物好吃就是对厨师最大的肯定,那么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的策划和导演来说,他们不仅要理解食客,还要理解食客,最重要的是,还要理解这芸芸众生——一日三餐,三餐一日,这一集按理说的确是拍的很平淡,可是平淡之中见温馨,却十分打动人。
  连盼看完,眼眶是湿的,心里却觉得热乎乎的。
  “总算还有点诚意。”严易淡淡评价了一句,连盼知道他对汪令雪很有些意见,也没说什么。
  没想到他又接着补充道,“等这个播出去后,你再招几个人,这个太累了,要不你一天就一桌算了!”
  看视频里,连盼简直就跟个陀螺似的,看得他心疼死了。
  连盼一时语塞,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是影片剪辑效果,我要是一天就做一桌,那还开什么店啊?”
  一餐两桌她是可以承受的,何况一周只开业五天,周一和周日都在休息。
  片子之所以拍成这样,主要是因为摄制组一大帮子人都在,这群人的吃喝给连盼增加了不少负担,所以拍出来感觉才格外忙碌一些。
  不过她这么说,严易肯定是不信的,连盼还准备解释,他已经直接发消息吩咐林至帮忙准备食园的招聘事宜了。
  两集播完,已经是凌晨一点,明明早该睡了,但连盼大脑此刻却异常清醒。
  严易知道她不看完是不会睡的,只好陪着她一起看第三集。
  何况片子的确拍得不错,饶是一贯不看纪录片的他,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第三集讲的是晚餐,取景在北京和广州。
  隆冬时分,北京早就下雪了,屋檐和花坛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故宫的工作人员拿着大铲子在铲雪。
  路上的雪早就化了,地铁上人头挤挤,很多人手里拿着包子馒头一边挤地铁,一边迅速把包子塞进嘴里。
  故事跟踪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普通的打工族,每天的早餐基本就是最节约时间的包子馒头,午餐是外卖,只有晚餐会吃得稍微隆重一些。
  晚上九点,千里之外的家乡,农村里的老人家基本都已经睡了,主人公的晚餐才刚刚开始。
  小炖锅,小电饭煲,在出租屋里,所有东西都显得十分迷你,地下室里的灯光很亮,却没窗户,一对年轻的情侣聚集在一起,做他们最爱吃的食物——番茄鸡蛋火腿香菇面条。
  主人公脸上有点青春痘,笑着解释,“这个也是在网上看的,特别好吃,就是什么都往里头放,有什么放什么,吃起来挺香的。”
  仅能容纳一人的厨房里还有一个迷你电饼铛,女主人迅速煎了一个饼,卷着大葱丝和酱料就直接开吃了,一边吃一边算,“外头买一个饼至少五块吧,加鸡蛋要六块,还是自己做比较划算。”
  小小的出租屋,被年轻人贴上了墙纸,房间里还有简单的装饰,采访主人公时,他的笑容有些腼腆,“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自己的嘛!”
  “为什么不回去?也想回去啊,想多赚点钱吧,给爸妈好一点的生活。”
  外面大雪纷飞,小小的出租人里暖意融融,一个裹着大衣的年轻人刚刚从公交上下来,他拢紧了自己的衣领,转进了胡同,开始敲门。
  主人公闻声,立刻穿着拖鞋上去开门。
  对方拉开大衣,怀里还裹着一个小蛋糕——原来今天是主人公的生日。
  “生日快乐!”
  小小的出租屋里加入了一个人,显得更加拥挤了,几个人用面条做主食,小炖锅里煮着火锅调料和各色蔬菜、肉丸之类的,熏得房间里烟雾缭绕的。
  地方太小,三个人只能坐在地上,炖锅放在电磁炉上,电磁炉放在矮桌上。三人一起分食蛋糕,顺便庆祝主人公的二十五岁生日。
  房间里欢声笑语,佟文华缓缓念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镜头从地下室转到室外,北京街头,漫天飞雪。
  这个故事很现实,也有点伤感,室外还有许多和主人公一样的年轻人匆匆在街上行走,似乎刚刚下班,脸带疲惫。
  24小时便利店里灯火通明,一个年轻女孩直接走进了24小时便利店,以一份鱼丸和香肠作为自己一天的晚餐,她脸带疲惫,从外面玻璃窗透出的脸庞似乎有些迷茫。
  实际上,繁忙的城市里又何止这一家便利店?又何止这一位女孩?
  镜头里的年轻人却很满足,主人公笑道,“拼一把吧,不拼怎么知道呢?明年把爸妈接过来看一下故宫,爬一下长城。”
  故宫里白雪皑皑,冬至时分,一年又结束了。
  片子是深夜放的,连盼看完,心里又感动,又难受。
  这真的是美食纪录片吗?这根本是催泪片吧!
  深夜里这一部普普通通,没有任何明星的美食纪录片,却一路飙上了播放榜首,当天晚上,淘宝的零食成交量都突然跟着暴涨许多。
  很多人一边吃东西一边哭,不是人们太脆弱,实在是片子拍得太戳人心窝了。
  凡尘俗世,大家都是普通人,说到底,大家都只想过一个平淡的日子,吃好这一日三餐罢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华有味》仅凭短短三集,就带来了上千万的播放量,所有在这部片子里出现过的美食、店面,一夜之间,全部火遍大江南北,食园尤甚。
  第276章 风靡全球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华有味》仅凭短短三集,就带来了上千万的播放量,所有在这部片子里出现过的美食、店面,一夜之间,全部火遍大江南北,食园尤甚。
  早上连盼起来,才发现汪令雪那条微博早已上了头条,连带着她转发的那一条微博,也跟着爆了。
  下面清一色都是刷图的,全部是食园里各色美食做成的表情包,连盼发现,自己蹲在地里拔萝卜的情形也居然被做成了表情包,粉丝还给她脸上p了两朵红云,看着居然怪萌怪萌的。
  严易用自己的微博小号yan123悄咪咪把这些表情包都保存到了本地,暗自欣赏。
  新任网红张妈那张魔性的哈哈哈大笑图,也已被做成了gif,到处流传。
  食园预约小程序的名单,一夜之间就从三个月直接排到了半年后,而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增长。
  一晚上时间,连盼就涨了十多万的粉,全是活的,不是僵尸粉也不是机器人那种。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中华有味》在网上大爆,各大卫视纷纷重金购买版权,一时间,似乎随意走到哪儿都能听见《中华有味》标志性的木扬琴清脆的敲击声,还有佟文华老先生醇厚如酒的京味配音。
  网上也在放,电视里也在播。
  年轻人在看,家里的老人们也爱看。
  美食一物,本就不分阶层,古往今来,雅俗共赏。
  学生、打工族、白领、农民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小老百姓,似乎都在看这个片子。
  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已经不是“吃了没?”而是改成“看了《中华有味》没?”
  这种狂热的风潮愈演愈热,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形成了一股风向,直接带动了全国各地民间小吃的复兴,甚至把很多宅在家里不愿意动的年轻人拉出了家门,不要小觑,这真的就是吃的力量。
  ——恐怕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民众对吃如此执着,恐怕又从来没有哪个人像汪令雪这样,这么懂中国人,这么懂中国人的胃。
  所有在《中华有味》里出现过的店铺,迅速都被各个吃货们占领,一时之间,只要是在《中华有味》上闪过一个镜头的小店,不管位置多么偏,地方多么难找,总会有人循香而来。
  而那些没有定点地方或店铺的美食,譬如袁子晋老乡给他带来的“炸胡椒”这种两湖小吃,则迅速风靡全国,一时间,这普普通通的乡野小菜,已经摇身一变,变成新的国民美食,登堂入室,受人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