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作者:寻香踪      更新:2021-03-16 08:43      字数:7562
  于有芬也没有推辞:“那就快谢谢阿姨。”
  两个女孩乖乖说谢谢。
  赵明月走在前头,于有芬一手牵着一个女儿,母女三个叽叽喳喳地说话,赵明月时不时插一句话进去。赵明月带着他们去了小食堂,将几个肉菜各点了一份。两个小女孩第一次在外面吃饭,新鲜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到处看。赵明月看着两个孩子的神情,也很能理解这种心情,第一次到了陌生的大城市,一切都是新鲜的,但对她们来说,又都是敬畏的。
  等上菜的时间,赵明月跟于有芬说:“刚刚有清来跟我说了,他想让两个外甥女去他那儿。”
  于有芬看着两个女儿:“我想让孩子中午去他那儿吃饭,晚上还是自己坐车回来,不想太麻烦他们了,他自己也有个孩子呢,带三个孩子太辛苦了。”
  赵明月说:“但是我觉得,他们是老师,能够更好地培养两个孩子。你让他们平时在舅舅那儿,周末的时候再过来你这边,她们在那边可以结识不少同龄的小伙伴,对他们早日融入北京有好处啊。学说话、做游戏什么的,要是在厂里,就只有他们两个孩子,会越来越孤僻的。”
  于有芬犹豫了,看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叹息了一声,囡囡有些紧张地看着妈妈,觉得妈妈好像要把自己送走了一样,脸上有种泫然欲泣的表情。
  赵明月赶紧摸着她的头说:“囡囡,你别哭啊,舅舅家你去过呀,他们在学校,有很多小朋友和哥哥姐姐,你在那边,会更快学会说普通话。然后北京的小朋友就不会取笑你,你知道吗?你平时想妈妈了,也可以让舅舅带你来,你还可以给阿姨打电话,我去接你过来都可以。放假的时候,你们就可以来妈妈这儿,和妈妈一起住了。”
  囡囡听赵明月这么一说,脸上又有种了悟的表情,赵明月笑着说:“你也不想北京的同学取消你不会说普通话对不对?”
  囡囡点点头:“舅舅家到这里要多久?”虽然她是跟着舅舅坐车来的,但由于一直都处于要见到妈妈的兴奋状态,没注意坐了多久的车,况且七八岁的孩子,对时间也没什么概念。
  于有芬摸着女儿的肩:“很快的,坐车马上就到了,你放学后都可以来妈妈这儿的。”
  赵明月说:“还没有开学呢,你先在妈妈这儿玩几天,然后再去舅舅那儿。以后等星期六的时候,再让舅舅送你们来妈妈这儿,等你会坐车了,你就带着妹妹自己来都可以。”
  囡囡点点头,妹妹艳艳什么话都没有,只是专心地吃着糖,不时和妈妈说话,似乎全然不担心这个问题。
  菜上来了,有鸡有肉,两个孩子看到桌上的菜,立即两眼放光,这么多肉,过年和家里来客人才能吃上肉呢。赵明月使劲给孩子夹肉:“多吃点,长胖一点。”
  两个孩子将头埋进碗里去了,不再考虑刚才担忧的问题,有肉吃,对两个孩子来说,那是目前最大的幸福了。
  于有芬心疼地看着女儿们,眼眶里都湿润了,赵明月说:“你也吃吧,有芬姐。”
  于有芬伸手抹了一下鼻子,点点头,开始吃饭。赵明月说:“你把孩子放在有清那儿,上学的事都由他们去操心了,你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就好了。剑兰是个很通情达理的人,会好好教育孩子的。”当初于有清娶她,花了一千块钱的彩礼,毛剑兰一直心里记挂着这件事,觉得亏欠了于有清和于家,一直都在找机会弥补,现在帮大姐照顾一下孩子,必定是相当乐意的。
  “学费我也自己交。”于有芬说。
  赵明月点头:“当然。有困难的话,也可以跟我说。”
  于有芬摇头:“好。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困难了,我攒了一笔钱,足够两个孩子上学了。”
  赵明月说:“你也别太苛刻自己,好好收拾打扮一下,你也还年轻呢,才三十出头,不老。”接下来的话她没有说出来,有合适的,找一个人嫁了,毕竟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太辛苦了。虽然赵明月觉得女人并不一定非要依靠男人才能活下去,但是对于有芬来说,现在支撑她的是两个女儿,等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一个个离她而去,到时候她的生活中还会剩下什么呢,这是一个很现实很残酷的问题,不得不考虑。
  其实她也听说过有人给于有芬介绍对象的,不过都被她一口拒绝了。她现在这个厂里,女多男少,又在郊区,所以想找个合适的人家也不容易。
  于有芬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赵明月也没有强求,婚姻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于有芬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估计再次结婚需要格外大的勇气,赵明月很理解她。
  工厂大院里多了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显得有生机多了。工人们都很喜欢,经常会拿着糖果去给两个孩子吃。两个孩子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关注和恩宠啊,都有些受宠若惊,不过慢慢也就习惯了,还学着开口说普通话。其实她们私下里和小舅家的小表妹交流的时候,也都是不自觉地说普通话的。孩子学话快,尤其是更活泼的艳艳,很快就学会了说普通话,囡囡有些怕羞,学得倒是慢一些。
  赵明月也将两个女孩带到自家去玩过,跟亮亮他们还挺玩得来。临近开学的时候,于有清将两个外甥女带走了,带他们去适应北京的生活。
  赵明月看到于有芬的两个孩子,特别想回家了,以前她还计划过暑假的时候带着儿子回娘家,让他体验农村的生活,现在她暑假都没了,每天忙得跟个陀螺一样,这个计划一直都没成行。亮亮一直都很向往去姥姥家喂鸡喂鸭、钓鱼抓虾,还想下河洗澡,赵明月答应过儿子,但是都没去成,所以感到很抱歉,便说:“今年冬天带你去姥姥家过年。”
  亮亮说:“好,去河里洗澡。”这真是天生的牛犊不怕虎。
  赵明月哈哈笑:“冬天去洗什么澡,冻死去。”
  “那能干什么?钓鱼可以吗?”亮亮一脸期待地看着妈妈。
  赵明月说:“到时候让舅舅带你到山上去抓野鸡。”
  亮亮猛地拍手:“好诶,好诶。”于是亮亮天天盼过年,过年了,妈妈就带他去姥姥家了。
  终于到了寒假,亮亮天天盼着妈妈带他去姥姥家。赵明月不能说走就走,她得将年底的工作都安排好,等工资、年终奖都发放了,厂里的工人们也都放了假,安排好值班人员,这样才能放心走人。他们厂里效益不错,但是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再忙也得放假,所以前后也安排了十二天假期,赵明月就跟着大家一起放假。
  沈旭跃那边放假倒没赵明月这边多,只有春节几天,不过他可以休年假,他工作了好几年,年假有五天,和春假加起来,差不多能和赵明月的假期重合。于是一家三口在年二十六这天,踏上了回娘家的旅程。
  作者有话要说:小标题想破了脑袋,以后再也不强求对齐了><言情新文开放文案预览,求收藏,都市言情,大概就是青梅竹马恋人破镜重圆的故事,故事主写成年后,喜欢的话收藏一个吧,这个文完结了就开,文案写得比较文艺,等过两天再改改,我奏不是个文艺的人,所以大家都懂的普通的都市言情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先收藏一个,《茧爱》,链接如下:
  第一百零三章 哥嫂
  一路上有了亮亮这个好奇心旺盛又不知疲倦的小家伙,他们的旅途变得非常热闹有意思。亮亮最爱坐车了,不管是自行车、小轿车、公交车还是火车,比较起来,他最喜欢的还是火车,因为它最大。上车之后,他兴奋异常,到了睡觉的点也了无睡意,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之后,就在车厢的过道里跑来跑去。
  他们买的是软卧,人比较少,亮亮好奇地打量着车上的每个小房间,一个大房子里有那么多小房子,一个小房子里又住着几个人,这感觉太新奇啦。沈旭跃跟着儿子到处跑,结果孩子还没累着,倒把他累得精疲力竭了。亮亮跑累了,终于要睡了,可算是把两口子解放出来。
  赵明月将儿子放在自己的铺上,一只手支着脑袋,看着小家伙安详的睡脸,伸手指轻抚他的眉眼,小家伙睡得很沉,没有半点反应。赵明月心中感慨,这辈子总算是没白活,她的儿子都这么大了。沈旭跃走过来,坐在铺位边上,看着他的妻儿,两张肖似的脸,都是他最爱的人,让人觉得幸福感十足。沈旭跃伸手摸摸儿子的小脸蛋,跟妻子说:“睡吧,早点休息,明天他起来,又要应付他十万个为什么呢。”
  赵明月点点头:“嗯,就睡了,你也睡吧。”
  车厢的灯灭了,火车轮子碰着车轨的接口处,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赵明月枕着这熟悉的声音入眠,睡梦中,是她熟悉的家园,她和沈旭跃初次相遇的地方。
  天亮后,亮亮果然一直趴在车窗外看窗外的风景,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车窗外有广袤的平原、悠闲的牛羊、连绵的山脉、浩淼的江河,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新奇的、美妙的,他看着这些美丽的风景,总能出各种奇妙的话语来。这些记忆,也许会像梦境一样,烙印在亮亮的脑海中,让他成年之后,分不清哪是记忆那是梦境。
  一路奔波,到家时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父母早就知道他们要回来,早早做好了饭等着他们回来。四年未回,家里的变化非常大,两个哥哥赚了钱后都修了红砖的大瓦房,父母这边的房子没有改建,说是喜欢住老屋,夏天凉快。他们年纪大了,修了新房也不知道能住上几年,干脆就不修了。
  赵明月已经有四年没有见到父母了,自打亮亮出生那年冬天回来过,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父母已经苍老了许多,头发花白了许多,赵明月见到父母的时候,心中十分酸楚,眼眶都忍不住湿润了。
  赵顺生和胡年春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胡年春含着泪笑着使劲点头:“嗯,回来了就好,快来吃饭了。亮亮都这么大了,来,让外婆抱抱。”
  亮亮听不懂外婆的话,抬头看着妈妈,赵明月牵着儿子的小手:“亮亮,叫姥姥和姥爷,你不是和姥姥说过电话的吗?”
  亮亮看着两位老人,大声地叫:“姥姥,姥爷。”一点羞怯都没有。
  “跟姥姥抱一个,你小时候,姥姥天天抱着你呢。”赵明月谆谆善诱着儿子。
  亮亮看着姥姥的胳膊,张开了双臂,胡年春将他抱了起来:“呀,这么沉了,真是个好样的。”
  赵明月说:“亮亮,亲亲姥姥和姥爷吧。”
  亮亮从善如流,每个老人都亲了一下。赵顺生激动地点头:“阳阳真乖。”抹了一把滚落出来的浊泪。
  亮亮听懂阳阳两个字了,仰头问妈妈:“妈妈,阳阳也是我对不对?”他的大名叫沈沐阳,但是从来没有人叫过他阳阳。
  赵明月笑着点头:“对啊,阳阳也是你。”
  胡年春说:“带着孩子来吃饭,一边吃饭一边烤火,冻坏了吧?”
  赵明月吸吸鼻子:“家里是还有点冷,都不太习惯了。”
  亮亮穿着厚棉袄,像只背着厚壳的小乌龟,行动不便,觉得很不舒服,他在家里除了出门,很少穿这么厚的:“妈妈,想脱衣服。”
  沈旭跃说:“傻儿子,不能脱,家里没有暖气,脱衣服会感冒的,穿着,要睡觉的时候才能脱。”
  亮亮点点头,走到桌子边,看着屋子里一屋子的小朋友,都带着善意的笑容笑嘻嘻地看着他,赵明月说:“亮亮,这些都是表哥表姐。叫哥哥姐姐吧,等吃了饭,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玩了。”
  亮亮点点头:“好。”他不怕生,只要有玩伴就好。
  赵明月一家三口吃饭:“爹,妈,你们不再吃点?”
  “我们都吃过了,孩子们都饿得早,我们就没等你们了,给你留着饭菜。你们吃吧。”胡年春拉过最小的孙子,用力拍打着他膝盖上和屁股上的灰尘,这是二哥家的宝贝儿子,那个孩子被奶奶扑灰,头还一直扭过来,黑漆漆的眼珠子看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小脸上红彤彤的,还起着黑痂子,那是太过干燥所致。
  赵顺生坐了一会,起身离开了。赵明月一边吃饭,一边和侄子侄女们说话,大侄子已经十几岁了,最小的也有四岁了,一群人都挨挨挤挤地坐在火盆的那一边,时不时偷偷瞧着对面的三个客人。大的认识姑姑,小的印象很淡薄,听见赵明月会说家乡话,还觉得很新奇呢。
  赵明月问侄儿侄女:“你们爸妈呢?”赵明月知道,自从办了工厂,哥嫂他们就都在父母这儿吃饭了,几个孩子也都交给了父母管,父母恐怕是最辛苦的了,要照顾六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又要给十几个人做饭菜。赵明月心疼父母,但是在农村,父母要是能够劳动,断然没有请保姆的可能。不过父母都觉得很泰然,子女还能依靠得上自己,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肯定和嘉奖,心里是十分乐意为子女做这些事的。
  “在厂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厂里现在还在做茶叶吗?”赵明月问。沈旭跃则忙着喂儿子饭去了,本来四岁多的亮亮已经自己吃饭了,但是现在他身上穿得多,活动不便,桌子也有点高,吃饭这件本来很简单的事也变得困难起来,只能让父母代劳了。
  最大的侄子说:“没有,之前做的,我爸妈和二叔二婶在收拾仓库。”
  赵明月点点头,这就难怪了,她还以为采冬茶了呢。冬天是茶树的休眠期,但是因为气候关系而数量稀少,但是茶叶中的极品,价格也分外昂贵,有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伤害茶树的根本去培植冬茶,她担心两个哥哥也这么急功近利。
  亮亮吃着饭,一边在好奇地打量着表哥表姐们,还主动打起了招呼,他一开口就是一口标准的京腔,把一众哥哥姐姐们听得觉得好玩,却有些不好意思跟他说话。赵明月知道,侄儿侄女当着他们的面不好意思和亮亮说普通话,等没了大人在场,他们就能玩得起来了。
  一家三口吃过饭,赵明月将自己从北京带回来的果脯糕点之类的小零食拿给孩子们吃,每人还都带了一些礼物,万花筒、拉洋片、塑料枪之类,大一点的送的是比较实用的钢笔之类的,孩子们接到吃的玩的用的都欢天喜地的。亮亮很快也和几个孩子玩到一块儿去了。
  赵明月和沈旭跃都想去茶厂看看,孩子们就自告奋勇给姑姑姑父带路,村里人看着赵明月一家子,都纷纷过来打招呼。赵明月在北京开厂子赚钱做大老板,沈旭跃在北京当官,大家都是听说了的。她还帮衬着家里的两个哥哥开了茶厂,村里的茶叶都送到了他们厂子里,就连隔壁各个村的茶叶也都送到这里来,那厂子是越开越大了,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家子红红火火的,真是羡煞旁人。
  赵明月和沈旭跃笑着跟邻居们一一打招呼,乡音字正腔圆,就好似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一样。在大家眼中,便又觉得他们特别平易近人了,一点架子都不拿捏。
  工厂还是在原来的知青点,不过房子已经扒了,重新盖成了两座大瓦房,非常宽敞明亮,有烘炒室、包装室等,还有一台茶叶烘烤机。在赵明月看来,还是比较简陋的,但是在大哥二哥眼中,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赵顺生在赵明月吃饭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工厂来了,所以赵明月一到厂里,两个哥哥就都知道了,他们像迎接贵宾一样迎接自己的妹妹妹夫,厂子里已经放了假,帮忙做事的人都回去过年了,只有他们自己在收拾东西。大哥二哥像炫耀宝贝似的领他们参观自己的茶厂,赵明月看着这些成绩,知道这个念头在农村能够做成这种规模已经很了不起了。
  赵明亮自豪地跟妹妹说:“我买了这个烘烤机,就不怕它下雨了,下雹子都不怕。就是只有一台,下雨天收的茶叶也就有限,多了忙不过来,等明年夏天的时候我们打算再买一台。你二哥比我想得还要美,他想买一整套制茶的机器呢。”
  二哥赵明辉嘿嘿笑着说:“我们去买机器的时候,参观过人家的工厂,他们那做茶叶主要都是靠机器,不像我们这儿,几乎全都靠人力,效率太低了。要是我们有了那一整套机器,就不用担心收回来的茶叶加工不完,也能收更多的茶叶来炒茶,赚得就更多了。”二哥话不多,但是主意却是有的。
  赵明月看着烘烤机,点头说:“对,光靠人力确实不行,效率太低了。买一套机器大概要多少钱?”
  大哥说:“起码要两万吧。我们这钱还不够,慢慢来。”
  赵明月笑着说:“我给大哥二哥出点力吧,买了这一套机器。”
  赵明亮和赵明辉当然想过找赵明月借钱,但是他们在重建工厂的时候,就已经跟赵明月借了一笔钱了,再借就有点说不出口了。此刻听赵明月这么爽快地说借钱,自然喜不自禁:“那就太感谢妹妹了,等我们赚了钱,就还给你们。”
  赵明月摆摆手:“这钱不用还,是我支持大哥二哥创业的。”当初赵明月初步设想,是跟沈旭跃的哥姐一样,自己的三个哥哥每人给百分之二的红利,后来想一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大哥二哥家里的事业创办好了,肯定不会想着去北京进自己的工厂,谁都是恋故土的,所以大哥二哥这边的工厂基础建设,她决定帮他们出这个力了。
  沈旭跃说:“我好像听说家里还有人也在办茶厂。”
  赵明亮点头:“对,是有人也在办厂子,隔壁村的。”
  沈旭跃说:“那这样一来,是不是就会有人跟你竞争收购茶青了。”
  赵明亮叹了口气:“对啊,这我也没办法,总不能不让人开厂子吧,我们也没这个权力,到时候只能看谁的价格好了。”
  沈旭跃和赵明月对视了一眼,赵明月说:“这样一来,恐怕就会引起恶性竞争啊。”
  沈旭跃也说:“对,这样不利于发展,茶农自然都乐见其成,你们哄抬价格,谁高他就卖给谁,你们的利润恐怕就会越来越薄。”
  赵明亮和赵明辉虽然没有这么直观深远的认识,也隐隐感觉到了不妙,听他们这么一说,都愣了:“那怎么办?”茶厂已经建了起来,那么大一笔钱都投入进来了,要是赚不到钱,那不是白干了。
  赵明月想了想说:“可以跟村里人去承包他们的茶山,按照每亩每年多少钱承包下来,然后请人去采茶就可以了。”
  赵明亮说:“包下来,那些都包下来吗?”
  赵明月说:“你办茶厂,首先就要考虑到原料的问题,保证原料充足,没有原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厂子就是个空壳。所以首先得自己手上有一片茶山,保证最基本的产出,要想再扩大规模,可以从其他的地方收购茶青。这样就不必担心有人为了抢原料而哄抬茶青的价格。”
  赵明辉说:“但是,谁愿意把茶园让我们承包呢?”
  赵明月说:“我听说咱们这儿已经开始有人去上海一带去打工了,家里的茶山肯定就会荒废下来,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外面的。大哥二哥不妨去走访一下,看看谁家愿意将茶园承包给你。至于价格,你得分成两部分算,一部分是茶青的费用,一部分是采茶的人工费,你就按照茶青的价格给他们出价。他们要是嫌低了,你就分析给他们听,说这是茶青的价格,如果他们愿意过来采茶,采茶的费用则另算。这样对他们来说,钱其实并没有少,甚至他们要是更勤快些,赚得会比原来还多。这样你们也不缺少劳力,毕竟上千亩茶山,你们自己也是忙不过来的,肯定是要请人的。”
  赵明亮听妹妹这么一说,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是说,我们就能保证,起码自己有茶青了是吧?”
  赵明月和沈旭跃都笑着点头:“就是这么回事,可能会比你直接收购茶青要多不少事,但是你可以高枕无忧地开茶厂了。”
  赵明辉说:“妹妹说的倒是很有道理,但是我们承包一亩茶山,一年至少要两百块钱吧。那一千亩,就是二十万,这也太多了点。”
  沈旭跃在一旁说:“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费用可能会少一点,不过见效会慢一点。”
  赵明月看着丈夫:“什么?”
  沈旭跃说:“承包荒山,自己种茶。我们这儿还有不少山可以种茶的吧,要是能够承包下来种茶叶,也就不需要从茶农手里承包茶园了,成本应该会比较低。茶树三四年就可以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