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阉党倒台
作者:实在闲得疼      更新:2021-03-16 21:45      字数:2309
  毛文龙寻思,如果黄大人在朝鲜插一杠子,东江镇能够恢复屯田区对以后的发展可是大有好处。
  他道:“黄大人,东江镇穷得很唯有烂命一条,黄大人如果出兵朝鲜,某一定甘做马前卒,您放心某麾下儿郎都不是孬种,他们人人都跟建奴有血海深仇,每次上阵都奋不顾身。”
  黄胜拍了拍毛文龙厚实的肩膀道:“毛帅高义不愧为大明肱骨之臣,行!一言为定,到时候黄、毛两家一起给建奴放放血。”
  毛文龙的人口有几十万,如今大多数在岛上无所事事,治安状况糟糕透顶,他知道人口是发展的要素舍不得抛弃这些主动投靠的辽民。
  如果夺回了地盘,有了土地屯垦,不但会增加粮食供应,也免得许多人在岛上闲则生非老是打架斗殴。
  谈妥了这一件令人高兴之事,毛文龙喝得高兴又醉倒了,由毛承禄扶着上战船回皮岛。
  天启七年八月八日,皇帝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大明末代皇帝,也是汉人最后一个真正意义的帝王崇祯帝。
  朱由校临终托付胞弟朱由检国事曰:“吾弟当为尧舜。”且嘱咐信王继位后要善事中宫结发妻子张皇后,重用老太监魏忠贤。
  可惜朱由检只听从兄长遗言善待张皇后,不但不重用魏忠贤,反而一上台才几个月就要了魏忠贤的老命。
  大明的国丧期间一切娱乐活动停止,独独不叫停“血火辽东”大戏,还在广泛宣传,替这部戏剧造势。
  曹化淳在九月份终于咸鱼翻身,崇祯皇帝派人来接他回京,张有禄带着九个少年陪着锦衣卫校尉一直护送曹化淳到了皇城脚下,老太监这才跟十个朝夕相伴了半年的少年依依惜别,老眼居然含泪了。
  由于大明一切公开的娱乐场所都不敢营业,反而让“人间仙境”的会员暴增数倍,这里的歌舞厅和台球厅虽然停止运行,可是洗澡不属于被禁止的范围,晚上达官贵人没有地方找乐子,只好三五一群来洗桑拿侃大山。
  朝廷正是波诡云谲之时,敏感时期官员都要串联,但是又不能互相串门子授人以柄,于是乎,“人间仙境”的偶遇成为了默契。
  后来发展到“人间仙境”成为了朝廷各路官员的聚集地,来到这里大明的各部门官员都找得到,这里成了上流社会交往的最好去处。
  会员卡被追捧了,真的是身份的象征,太多想找门路办事的商人求之不得无可奈何,黄家当然是盈利颇丰。
  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想励精图治,马上运作东林党太多官僚上位,大明又开始了所谓的“众正盈朝”。可惜时局发展赤裸裸打这些只会琢磨人不会琢磨事的东林党人的脸。
  陕西流民闹起来了,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东林党采取不与民争利的宽松财税政策,大明的矿税、商税、车船税锐减,财政支出促襟见肘。
  东林党哪里是不与民争利,而是不予官僚资本争利,贫苦农民的税负不减反增。由于他们这些荒诞的执政理念,更加导致民不聊生,间接把许多老百姓推向了朝廷对立面。
  一个小丑又跳了出来,他不仅官复原职还能够经常出现在崇祯皇帝的视野。老实孩子朱由检听了袁崇焕几次豪言壮语认为此人堪大用,给了他兵部尚书官职。
  还好督师辽东兵部尚书王之臣跟历史大不相同,由于黄胜过早的带着他烧了信王的冷灶,崇祯帝对他印象不错还比较信任他。
  又因为辽东局势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因此暂时没有动王之臣。
  天启七年十月下旬,由东林党人巡按直隶御史贾继春弹劾崔呈秀不忠、不孝开始拉开了倒阉的序幕。十一月,权倾朝野的东厂提督魏忠贤倒台,崇祯打发他去中都凤阳待罪。
  东林党自然落井下石,不管是不是莫须有,网罗了几十条足以让魏忠贤死一百次的罪名。
  容易被人忽悠的崇祯上当了,准备以绝后患。他太不懂权术,不用魏忠贤也应该留着他,活人才有话说,死人万事皆休也!人死了再后悔为时晚矣!
  魏忠贤在去中都凤阳的路上,接到了一个小太监密报,知道缇骑已经出发现在捉拿他的路上。
  老太监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好结果,他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钱财都给了那个小宦官,让他赶紧逃命,走得越远越好,千万不要再来找自己。
  当夜,他听到驿馆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
  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于是他哀叹数声在馆驿上吊自杀了。
  老太监魏忠贤死了,其实他被后世妖魔化了,他对大明皇帝的忠心程度比那些文官高太多,而且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在执政时有过侵害百姓,肆意杀民的行为。
  但是历史的定论他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黄胜认为党争没有好人和坏人,他们都是一个个有个性的人。
  明朝党争谈不上对错和好坏,官员结党都是为了营私,也是为了挑战皇权。
  最后渐渐地就发展成为畸形,遇到事情不管对错,也不管是不是有利于国家,党同伐异。
  天启年的辽东战局之所以一败再败,就是因为党争白热化的结果,熊廷弼、王化贞等等其实都是党争的牺牲品。
  乱哄哄的朝堂换了群臣,一个个瞪着眼睛争夺胜利果实,那些修生词的大员纷纷落马,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左右逢源的袁崇焕。
  十二月,已经是正四品左佥都御史领关前道的黄胜来到了山海关拜见再次督师辽东的王之臣大人。
  黄胜送了许多奇巧,如象牙、犀牛角之类的南国特产算作拜早年,两人已经是一党,当然会谈论朝堂之事。
  黄胜从王大人口中得知袁崇焕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信任青云直上,最近又得了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荫。
  他突发奇想,准备试探崇祯皇帝对自己的态度,立刻写了弹劾奏疏列举袁崇焕诸多短处,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根本不是闻风奏事,都有真凭实据。
  其中最有杀伤力的三条就是私自议款、主动请修建生词、建奴大兵压境时只图自保不救锦州,要求朝廷治罪罢免其官职,继续让他回家抱孩子。
  言辞激烈的弹劾奏疏就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让皇帝做出取舍,如果朝廷任用袁崇焕督师辽东,自己立刻辞官归隐,誓不与此人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