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故人相见
作者:一包黄果树      更新:2021-03-16 22:16      字数:3260
  鸿胪寺内,房玄龄正在踱步,他已经到了成都三日,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得到大隋陛下的召见。作为前来谈判的使者,房玄龄的压力感到很大。
  这种压力不仅仅是作为弱者的压力,更是因为地位上的差异。当初,他和杜如晦决定各奔前程的时候,他还在内心里想着,等到大唐统一天下的时候,他一定会帮兄弟一把。
  可是,岁月如梭,时过境迁,仅仅是两年的功夫,杜如晦就成了大隋的黄门侍郎。黄门侍郎的官职不算很高,但却掌握机密,非心腹不能担任。由此可知,杜如晦在大隋陛下的跟前,是何等的荣耀。
  而他房玄龄呢?至今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他只不过是秦王府的一名长史,只是秦王的心腹而已,根本进入不了大唐的核心。房玄龄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
  同样,作为副使的盛彦师,心情也同样复杂。当初盛彦师是举澄城而降,从而引起了冯翊郡连锁反应,冯翊郡太守萧造在大势之下,选择了投靠李渊。那时候,大唐的兵锋正盛,对大兴城形成了夹击之势,眼看着大隋随时都会覆灭。
  可是,风云变幻,世事无常,谁又知道,仅仅是月余的功夫,李渊惨败,为了安抚士兵,李渊甚至纵容士兵将澄城县的百姓尽数屠杀。让盛彦师失望透顶。不过,因为李渊对他还算不错,所以盛彦师对李渊还有着幻想。
  往事如风,一幕幕涌上盛彦师的心头,他也有些迷茫,当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如今看起来,大唐风头正盛,几乎拥有了半壁江山,可是,大唐每次遇见大隋,就没有什么好事情发生啊。
  大唐能击败西秦帝国,能击败定杨军,可是,似乎除了攻克大兴城一战,在隋军面前,大唐都会遭遇失败。曾经是旧隋大臣的房玄龄和盛彦师心情格外复杂。
  一方面,是复杂的情绪,而另一方面,是李渊交代的任务,让人压力倍增。偏偏他们来到成都已经三日,也找过了鸿胪寺的官员,表示想要见到大隋陛下。鸿胪寺的官员连连答应,表示一定会代为转告,但是三天过去了,依旧没有消息。
  房玄龄在狭小的屋子里转悠了半响之后,心中觉得郁闷,想要出去出去走走。盛彦师的心中同样郁闷,两人不拍而和,相约走上街头。此时,距离大隋的整风运动,已经过了半月,在杨侑的巧妙控制下,百姓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骚扰,所以整个成都城没有收到影响。
  两人在街上走上的时候,不住地观察着成都城的情况,只见街道上,百姓人来人往,穿着各色衣裳。此时已经开春,风中虽然有着淡淡的寒意,但已经不再刺骨。
  几名小孩子叫喊着,背上背着一个小包,互相追逐而去。其中一个孩子跑的稍慢,一个不注意,跌倒在地上,他正要大哭,一个男子快步走了上来,双手扶起他。低声说着什么,小孩子停止了哭泣,继续朝着前方奔去。
  房玄龄和盛彦师走上几步,看见几名孩子进入了一间颇大的书院,隐隐地,里面有读书声传来。
  “哎!”房玄龄叹息一声,大隋的发展竟然如此,超过了他的想象。谁都知道巴蜀历来富裕,但打仗却不行,如今看来,大隋在杨侑的领导下,不仅注重文化,军事也毫不放松,这样的国家,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拿大唐来比较的话,在各方面都会稍逊一筹,在文化上,尤其李渊的保守,并没有开展州县学,朝廷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世家子弟。房玄龄其实很明白,世家把持固然有他的好处,但百姓也能参与其中,也有着他的好处。
  房玄龄虽然不懂优胜劣汰的道理,可是他熟读史书,世家在南朝的没落,使得寒门逐渐崛起,不就说明了世家把持朝廷,有他不足的地方吗?如果能够让世家占据一部分,百姓参与一部分,就能在保持世家利益的同时,让百姓参与其中,两者互相竞争,便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房玄龄并不知道,杨侑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这才恢复了州县学。
  房玄龄看着书院内,神情有些恍惚,就在这时,一人缓缓走来,看见房玄龄的时候,忍不住叫道:“可是玄龄兄?”
  房玄龄听这声音有些熟悉,回头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但旋即,他想到什么似得,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涌起了各种情绪,有羡慕,有不甘,有尴尬,有沮丧。
  眼前的这人,便是昔日的好友杜如晦,只见他身着官袍,满脸红光,一副怡然自得的表情。
  “原来是克明。”房玄龄微微拱手,毕竟是昔日好友,即使今日各为其主,两人不至于怒目而视,更何况房玄龄还有求于人,指不定要靠杜如晦帮忙。
  “呀,果然是玄龄兄!”杜如晦快步走了上来,上下打量了一番房玄龄之后,忽然叹息一声,道:“玄龄兄,你我分别之后,想不到岁月如梭,竟然有了两年。”
  “是啊,想不到克明身居要职,隐隐成为大隋第一红人。”房玄龄说着,言语中透露出一丝羡慕,如果当初他选择的大隋,那么恐怕他的官职,不在杜克明之下吧?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当初他选择了大唐,那么,在大唐战败的时候,就只能接受失败者的身份。
  “玄龄兄大才,不在克明之下。”杜如晦眼中闪动着精光,嘴角浮起一丝微笑,道:“如果玄龄兄弃暗投明,克明愿意向陛下引荐。”
  房玄龄心中一动,他目光不经意飘过了盛彦师一眼,旋即摇摇头,“克明的好意我心领了,我这一次来,是奉命前来。”
  杜如晦收敛了笑容,道:“原来玄龄兄是为李渊做说客而来,只是不知道所为何事?”杜如晦装着不明白的样子,而且言语之间,对李渊没有半点尊敬。
  房玄龄微微一愣,心想你怎么会不知道?当下只得咳嗽一声,道:“我这一次前来,是奉了陛下之命,来与大隋商谈释放齐王李元吉的事情。”
  房玄龄这般说,心中着实希望杜如晦能帮忙,但杜如晦闻言之后,却是呵呵一笑,道:“既然是这样,克明就不打扰了。如果玄龄兄办完了事情,不妨来寒舍一聚,你我兄弟毕竟两年不见了。”
  杜如晦说着,已经迈步走进了书院,身影很快消失在房玄龄的视线中。房玄龄张大了嘴巴,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盛彦师在不远处冷笑了一声。房玄龄回过神来,叹息了一声,后退几步,看着书院上方,那一块门匾:天府书院。
  “故人已经飞黄腾达,你的心中一定不是滋味吧?”盛彦师冷冷地说道。
  房玄龄瞧了盛彦师一眼,并没有说话,而是朝前走去。两人毫无目的地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时辰,日头渐渐西斜,这时,又发现了一个熟人。
  那人同样一身官袍,虽然看样子只是七品的小官,但脸上却带着笑意,此时正与一个年轻的男子说着什么。由于离得远,他听的不是很清楚。
  这两人正是长孙无忌和杨侑,两人正在商谈着律法的事情,正是商讨得激烈的时候。长孙无忌认为,在乱世中,应该将刑法放松,这样,百姓本来紧张的一颗心才能放下。
  而杨侑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乱世必须用重典。因为在乱世中,基本没有什么道德可言,就拿演义中,被封为南阳王的朱粲来说,此人被无比神话,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吃人不眨眼的魔头。
  正因为乱世之中,没有道德可言,百姓丧失了基本的伦理道德,因此,需要用重典来制约他们。有了法律的制约,至少这些人不敢如此的嚣张,做出坏事。
  两人商讨着,越来越激烈,谁也说服不了谁。
  房玄龄眼睛一亮,不管怎样,长孙无忌曾经为大唐效力,恐怕他会帮助自己吧?想到此,房玄龄快步走了上去,拦住了长孙无忌的去路,道:“无忌,想不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长孙无忌一愣,而杨侑微微皱眉,四周的护卫差点就要动手,杨侑轻轻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玄龄兄,你怎么到了成都?”长孙无忌问道,旋即他想起了一事,摇摇头,道:“不用说了,我已经明白了,一定是李渊派你来的吧?”
  房玄龄苦笑一声,短短两个月,长孙无忌就从大唐的臣子变成了大隋的臣子,这个变化,还真是让人惊讶啊。尽管房玄龄已经看出了大隋的优势,但他一日为唐臣,终生为唐臣,他的生命,必将献给秦王。
  “无忌,借一步说话。”房玄龄说着,长孙无忌既然能在成都做官,想必有自己的门路,或许能见到大隋陛下也不一定。如果他能为自己说话,能早一点见到大隋陛下,救回齐王,那便是大功一件。
  长孙无忌略略沉吟,道:“玄龄兄,不如去寒舍一聚,再详细说说吧!”
  房玄龄当即大喜,道:“多谢无忌,玄龄感激不尽!”
  “你我毕竟是朋友,何必言谢?”长孙无忌说道,看了一眼杨侑,笑道:“易公子,不介意带上一个朋友吧?”
  杨侑微微一笑,道:“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