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群丑汹汹
作者:
一包黄果树 更新:2021-03-16 22:17 字数:2291
长安城,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西风吹在人的身上,让人寒冷彻骨,忍不住打几个冷战。
皇宫内,李渊躺在一把铺着貂皮的太师椅上,神情却并不轻松,就在大半个月前,他得到了极为不好的消息,那就是瓦岗几乎是在一日之间,就此崩溃。对于李密的失败,大唐的高层领导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李密肯定是撑不住的,早晚必将被杨侑所灭。
但是,李渊父子与王世充的想法都是一样,那就是认为即使李密再不济,至少也能支撑到明天开春,可是,李密竟然如此不济,很快就被杨侑擒获,这让李渊的心中充满了震惊。李密虽然有缺点,高傲自大,不听人言,但至少,他的带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然,瓦岗也不会在他的手上兴盛。李密的失败让李渊对杨侑又有了新的审视,看来此人不仅仅会打仗,还懂得攻心之术,知道利用大隋的名义,招揽瓦岗诸将。
而李密的失败,使得反贼同盟再度面临挑战,逆隋已经将在河北的土地与南方的两淮连成一片,饱经战乱的河北、山东,就能籍江东、荆襄的粮食快速恢复。拥有了天下大半的逆隋,一旦开始休养生息,其国力的恢复速度,是很可怕的,至少,仅仅拥有并州、关中以及凉州的大唐就比不上,更不用说仅仅有河南的王世充了。
尽管天下大势看起来已经定了,但李渊绝对不会束手就擒。趁着冬季用兵不便,李渊将太子李建成招来,便是为了商议如何对付逆隋。
李建成坐在李渊身边,神色也是非常凝重,前几次他献计给父亲,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始终还是落在逆隋的后面,比如说国土的扩张速度,比如说官府对清廉的推行力度,比如说对农耕的重视程度,大唐都远远地落在了逆隋的身后。而且,李建成还知道,逆隋在南方,种植一种水稻,可以一年两熟,极大地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他本来有心想要耕种,但据说北方很难种植,因此李建成也就放弃了。
大唐的两个最高统治者在短暂的沉默后,李渊首先开口了,只听他咳嗽一声,道:“建成,李密败得如此之快,实在是出乎朕的意料。如今天下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下一步杨侑就是要攻打中原。大唐必须要在这个时候,尽快恢复实力,不然,等到王世充支撑不下去,大唐就独木难支了。”
李建成点点头,道:“父皇说的极是。儿臣认为,在如今局势下,只有尽量拖延逆隋的速度,大唐才会有喘息之机。”
“建成,你有什么好建议?”李渊眯着眼睛问道,前几次太子出的主意都非常好,让李渊非常高兴,李渊的心中也确定了如果百年之后,大唐的江山将会由何人掌舵。毫无疑问,在李渊的心目中,善于处理政事,军事上也有着独特见解的太子李建成,是最为理想的接班人。
李建成这是站起身来,为李渊添了一杯茶水,这才坐下,道:“父皇,儿臣想先问一个问题。”
“你说!”李渊点头。
“前些日子,杨侑小儿将刘弘基、殷开山两人放回,儿臣认为,这是杨侑的离间之计!”李建成说道。
“继续说!”李渊点头。
“刘弘基、殷开山两人是太原首义之臣,有着莫大的功勋,其后,灭西秦帝国,击刘武周,同样立功不小。儿臣以为,此二人忠心耿耿,绝对不可能背叛大唐!”李建成说道。
李渊笑了笑,摆摆手,道:“朕也认为,这是杨侑的诡计。建成你放心,朕不会怀疑这两人。”
李建成咳嗽一声,道:“儿臣绝没有这个意思。”
“儿臣的意思是,既然杨侑小儿能够行此等离间之计,为何大唐不行?”李建成又道。
李渊沉默了半响,道:“可是上次屈突通之事,半点效果没有。”
“父亲,上一次屈突通的事情,可以说是捕风捉影,没有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父皇,儿臣想,既然要做,就做大一点!”李建成说的十分肯定。
“做大一点?!”李渊眯起了眼睛,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李建成。
“父皇,儿臣有两个想法,一则,逆隋的扩张速度太快,虽然有不少势力投靠,但忠心度未必可靠。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众多,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其二,儿臣已经再度将势力插入了巴蜀,只要父皇同意,他们立刻就会献出生命,给杨侑一个致命的打击!”李建成说道。
“嗯,此事可行。建成,你详细理一个章程给朕。”李渊笑道,对李建成的这个决定,十分满意。
洛阳城,王世充已经回到了皇宫。隋军退却了,荥阳郡、汲郡的危险暂时解除,然而,王世充却没有半点轻松的感觉。事实上,他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这一次出兵,虽然没有与隋军交战,几乎没有损失,但粮草却消耗不少,毕竟大军出征,就算不打仗,士兵也要吃饭不是?
数万大军足足停留了两个月,战马、战士,对于粮秣来说,消耗非常大。仅仅是这段日子,大郑府库中的存粮,只余下了五六万石,再有一场大战,恐怕还不够士兵吃十天。如此巨大的压力,怎能不让王世充忧心忡忡呢?
而且,更让王世充郁闷的是,自从出兵之后,洛阳的粮价再度上涨,许多百姓抢购粮食,吓得店铺纷纷关门,洛阳城的粮食已经上涨到惊人的价格,斗米上千钱,而且还有价无市。一些贫苦人家买不起粮食,只能过着吃一顿没一顿的日子,尤其是一些涌入洛阳的灾民,生活更加窘迫。而此时冬季已经来临,野外一片萧瑟,根本没有野菜树叶等东西可以食用,不少人饿死街头。
各级官员纷纷上报各地灾民情况,郑州长史戴胄上书,请陛下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此时的王世充是骑虎难下,在收编了不少瓦岗百姓之后,王世充不得不为他们的生活负责,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并没有深思熟虑。因为接纳了灾民之后的付出,尤其是粮食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王世充想了很久,如果不开仓放粮,他所有的努力就都付之流水了,迫于无奈之下,王世充一方面紧急召见了洛阳城的富户,向他们购买粮食;一方面派人去其他各地,寻找粮食来源。与此同时,王世充拿出了一小部分粮食,在街头搭建了粥棚,赈济灾民。最大程度的节约粮食的同时,努力不让百姓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