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周亚夫致仕(3)
作者:要离刺荆轲      更新:2021-08-18 03:18      字数:4397
  翌日,刘彻便召见了武疆候庄青翟、都昌候朱辟疆以及高宛候丙武等数位列侯。
  鼓励了一下他们主动将子侄送去天下最艰苦的地方的做法。
  还赐给了诸位列侯们,御剑一柄,黄金各五十金以为嘉勉。
  纨绔子们于是倒了大霉!
  就连那些原先毫无动作,觉得混吃等死,才是吾辈归宿的列侯,现在也不得不装模作样的选出几个旁系子侄,打包送去幕南或者合黎山一带。
  至不济,也得往南越、闽越和西南夷那边送人。
  没办法,天子表态了。
  过去八年,当今天子表态后,那些没有跟着他走的人,现在不是在坟墓里哀嚎,就是被这位陛下送去乡下种田了。
  大家日子过的很好。
  封国产出一年比一年多,加恩封国也在源源不断供给财货。
  出则鲜衣怒马,入则锦衣玉食。
  列侯们可不想自己的好日子就这么gg了。
  况且,左右不过几个子侄而已。
  吃点苦怎么了?
  于是,长安市井为之一净,就连往日里热闹非凡的花街柳巷,这些天也变得有些冷清了。
  在这个风尖浪口上,没有人敢再去潇洒。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装乖顺,以图避免行差踏错,结果被丢去那荒无人烟之地自生自灭。
  当然,也有壮志不已的年轻人,主动请缨,带着家臣与奴仆,主动前往异域开拓。
  这些人,统统是各个列侯家族之中的精英,长安城的风云人物。
  他们这么一搞,立刻就引发了游侠们的沸腾。
  数日之内,就有着数百位游侠,自带干粮,愿意追随这些人,前往远方,开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的未来。
  在这样的喧闹之中,春三月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而远方的捷报,也随着飞骑,传到了长安!
  元德八年春三月戊戍(十六),护匈奴将军郅都率部在盐池以北三百里处,遭遇了蠕蠕与长林部族的主力。
  蠕蠕骑兵与长林骑兵,在与汉军交战后,选择向北撤退,企图依靠大漠和熟悉地理的优势,拖垮郅都的军队。
  但郅都却没有上当,而是选择了率军向南,堵死了蠕蠕人与长林人的南下通道。
  同时,飞鸽传书驻扎在盐池的忠勇军。
  两日忠勇军五千骑向西北进军,占据了瀚海西北的最主要的水源地——赤泽。
  蠕蠕人与长林人被逼到死角,只能做最后的挣扎!
  庚申(二十三),蠕蠕可汗屠利与长林王长林当屠率部猛攻盐池,希冀通过攻陷盐池,获得一个战略回旋的余地。
  然而,他们遭遇了从长城内出发,驰援郅都所部的飞狐军与句注军所部的三个校尉部,四千余骑的阻截。
  飞狐军和句注军所部,虽然大半是新兵。
  但是,这些新兵惧是汉家最好的士兵。
  且他们已经受到了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作战经验而已。
  是以,汉军虽然面对数倍于己的胡骑,最初吃了些亏。
  但很快,在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将和军官们的率领下,凭借着装备优势和强大的组织与纪律,汉军挡住了蠕蠕骑兵与长林的骑兵反扑。
  然后,得到讯息的楼烦骑兵,从蠕蠕骑兵的北侧驰援。
  同时,长林部族之中,数个骨都侯反水,反戈一击。
  胡骑大乱,在混乱之中,长林王长林当屠,为其弟长林胡所杀。
  蠕蠕可汗屠利只能率军后撤。
  但,他刚好一头撞上了郅都所率领的汉军主力。
  无路可退的蠕蠕骑兵和长林残部,只能选择向北逃窜。
  郅都的骑兵紧追不舍,一路掩杀数百里。
  一路上,无数蠕蠕骑兵和长林骑兵的尸体,铺满了戈壁与荒野。
  蠕蠕可汗屠利仅以身免,率部逃入大漠,不知所踪。
  这一战,汉军斩首八千余,捕虏四万!
  此战过后,在幕南的中央和北部大漠地区,已经不存在有组织的反汉部族了。
  而其他部族,在见到了这一战的恐怖后,也是立刻诚惶诚恐,跪迎王师。
  幕南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整个天下,都被这个捷报鼓舞。
  刘彻立刻下令,大哺三日,与天下同庆之。
  而受到这个捷报的影响,贵族和公卿的想法,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
  当下,就有着十几位列侯主动上表,请求移封幕南。
  这倒不是他们思想觉悟高。
  而是不得不如此。
  因为,朝堂早已经有计划了,幕南平定后,就要分阶段,将国中的列侯封国外移。
  想不外移者?
  可以!
  说服天子就行了。
  而当今天子是那种好说服的人吗?
  是以聪明人,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况且,幕南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幕南地区的那些水草丰盛或者物产富饶的湖泊大泽周围,是大有可为的。
  而且,移封幕南后,山高皇帝远,大家伙将获得比国内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随后,新兴的军功列侯和外戚功臣列侯们,也立刻行动起来,请求将自己的封国,移到幕南或者河间地乃至于合黎山一带。
  这些人,可就比起老朽的旧贵族可怕多了!
  特别是新兴的军功列侯们,他们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更恐怖的是——他们多半正值壮年!
  他们依然有着旺盛的进取心和强大的征服欲望。
  他们去幕南或者其他地方,所抱的心思,也不是什么称王称霸,或者建立一个自己的家族根据地。
  他们想做的,只是在幕南或者河间、合黎山一带,建设一个稳定的兵源地和前哨站。
  然后,以此为依凭,继续向北向西,直到世界的尽头。
  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刘彻曾经许诺的那个未来——众建诸侯于身毒西域之间。
  封国家,建社稷,启一世代之新,为一宗之祖!
  就像宗周之际的八百诸侯一般!
  他们想要一个自己的王国,自己的疆土。
  从前,没有人敢说这些话。
  但现在,在天子多次许诺之后,大家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说出这内心的呼声!
  于是,轰轰烈烈的北进运动开始了。
  自元德八年夏四月开始,汉室贵族们,不断北进。
  他们在幕南,在河套,在合黎山,甚至在居延、在河西,扎根下来。
  一个个战功卓绝的战将,率领他的族人和家臣、亲信,在这些荒芜的蛮荒不毛之地,建立起了一个个繁荣的侯国。
  如群星列阵,拱卫着身后的长城之内的大汉帝国。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皇帝制曰:御史大夫晁错,受命于先帝,佐朕以治元元,八年以来,夙兴夜寐,劳苦国事,朕甚嘉之!昔高帝与天下约:非有功不得候!今晁错佐朕,辛劳数载,而天下升平,又监漕河之事,功在社稷!太皇太后及皇太后皆对朕曰:御史大夫错,当以爵酬之!丞相长平侯周亚夫上书奏曰:御史大夫有功社稷,当以列侯而酬之!“
  “朕命有司以查晁错过往之行,皆曰:御史大夫秉公执政,劳苦国事,夙兴夜寐,天下共闻!”
  “夫赏功,三王之所教也!
  “朕封尔晁错为榆林候,赐食邑一千户!”
  “易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以不息,地势坤,君子厚道以载物!愿尔臣晁错深悉之!”
  听着面前的使者宣读的天子制书,晁错激动万分的拜服在自己家中的院子里,深深叩首再拜:“唯!臣错谨奉圣训,夙兴夜寐,不敢或望!”
  然后,使者将诏书交付于晁错,笑着道:“君候快快请起!今君候得封榆林候,跻身汉家贵戚之间,天下幸甚!”
  晁错起身拱手道:“多谢使者!”
  “吾当即刻入宫,以谢陛下、太皇太后及皇太后恩典!”
  对于晁错来说,这是改变他命运的一天。
  从此以后,他就成为大汉帝国的列侯了!
  同时,他也握住了那张通向丞相宝座的通行证。
  如无意外,一个月之内,他就将成为大汉帝国的第十二位丞相(其实应该是第十三位,但是吕产的丞相地位不被承认,被认为是非法和无效的)。
  成为萧何曹参、樊哙灌婴、陈平周勃等先贤之后的继承人。
  这个帝国的大政与国事,从此操于他之手。
  晁错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自是难以掩盖。
  …………………………
  与此同时,周亚夫在丞相府之中,凝视着这座刚刚落成不过半年的新官邸,眼中充满了不舍。
  直到现在,周亚夫才发现,自己其实很不舍得离开政治舞台。
  但是……
  “是该走了……”他沉沉叹道。
  自古以来,君王和丞相之间,难以善终。
  就连萧何这样的名臣,也需要自污来自保,而他周亚夫却是幸运的。
  他为政八年,虽然经常要与未央宫闹点矛盾,甚至数次红脖子,犟起来顶牛。
  但好在,天子每一次都选择了宽容和退让。
  至少,每次都会与他讲道理。
  实在讲不过了,才耍无赖或者服软。
  总体来说,他这个丞相的威权与地位,始终不曾衰减。
  哪怕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要离开此地了。
  但没有一个人敢对他懈怠或者推诿。
  因为人人都知道,他周亚夫,哪怕不是丞相了,也依旧足以执掌很多人的生死荣辱。
  他依然是大汉帝国的核心人物!
  这样的境遇,让周亚夫感动不已。
  要知道,史书之上,能像他这样得遇明主和知己的人,不过聊聊而已。
  左右无非伊尹周公,管仲商君而已。
  而其他名臣,则难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伍子胥为夫差所弃,举剑自刎,临终告诉门客:将我得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范螽泛舟于湖,方得自保。
  吴子被乱箭射杀。
  白起被一杯毒酒赐死。
  哪怕是先代名臣,北平文侯张苍,晚年也是极为孤寂。
  而他周亚夫,却得以风风光光的受天下之誉,得举国之敬,从这个风光但却充满了危险的相位上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退下来。
  不仅仅功成名就,而且得到了举世的崇拜。
  他已经没有什么不知足的了。
  “要说遗憾……”周亚夫笑了笑,自语着:“或许就是没有在吾在位之时,生得匈奴稽粥氏单于,缚于君前问罪……”
  不过,也无所谓了。
  匈奴帝国四分五裂,甚至有右贤王归降。
  幕南之事,也在他的末年得以底定。
  他曾经的所有抱负和所有期许,都在这八年之中得到了完美的答复!
  “上表吧……”周亚夫低吟着,然后挥笔而成。
  元德八年夏四月已巳(初三),丞相长平侯周亚夫上表:臣闻孔子曰:吾年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臣亚夫早知天命而近耳顺之念,近年以来,颇感心力憔悴,幸陛下不弃,而用为丞相,佐陛下而治天下……而今臣老朽,难于处政,以天下为念,臣以为当退位让贤……且,古之贤者,皆以身作则,为天下先,臣为陛下臣,思国事之艰难,念先帝之托,以为当立制度,为后来者垂……请乞骸骨,告老归乡……”
  表奏至兰台,颜异不敢怠慢,立刻拿到刘彻面前。
  刘彻看了,也是唏嘘不已。
  当然,他没有立刻批准,而是回复周亚夫:丞相朕之肱骨,天下有赖丞相之治,还望丞相三思之。
  周亚夫于是继续上表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相信年轻人比我更好。
  刘彻自是又扯了一堆先帝,请周亚夫留任。
  周亚夫接书,再次请辞,说:太宗皇帝和先帝都曾经表露过:丞相应该设立一个任期限制的意思,现在我只是尊奉先帝和太宗皇帝的意思,希望建立起这个丞相任期制度,请陛下准许!
  刘彻这才同意批准周亚夫的请辞请求,但是,他随即就下诏给九卿和在长安的列侯们,他宣布,将择吉日,在未央宫宣室殿,为周亚夫举行一场告别廷议。
  要求列侯和九卿有司,总结和归纳以及整理周亚夫辅佐自己八年以来的功绩,整理成书,在廷议之上宣读。
  其实就是要开一场表彰大会,为周亚夫的政治生涯做一次总结。
  但不管怎么样,属于周亚夫的时代,还是结束了。
  大汉帝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