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宗藩关系
作者:塞外流云      更新:2021-03-14 05:10      字数:3091
  待包福全躬身领命退下,胤祯又在殿内缓缓踱了起来,之所以叫老九胤禟前来,他是想把天津的军工作坊这一块暂时交给老九打理,旗人入作坊务工不是件小事,这些个旗人个个都是大爷,七弯八拐都能跟一众王公勋贵拉上关系,没个得力的人坐镇,根本镇不住他们。
  再则,跟八爷党关系亲密的王公勋贵不少,由老九前往天津坐镇,不仅可以省却很多麻烦,而且也易于获的大多数王公勋的大力支持,这事关系甚大,他可不想出任何纰漏。
  包福全很快就去而复返,进来躬身禀报道:“太子爷,上书房王掞、富宁安二位大人在外求见。”
  “请他们进来。”胤祯停住脚步,随口吩咐道,而后缓缓踱回书案边落坐。
  王掞、富宁安二人来的极快,进来请安见礼后,富宁安便躬身道:“禀皇太子,大清皇家海军一众将领皆系青年俊杰,因战功而白身晋三、四品者比比皆是,实属罕见,今海军又征日大胜,年少高位,既不利于人才作养,亦恐遭物议,奴才恳请押后封赏。”说完,他便躬身呈上早已写好的奏章。
  胤祯接过奏章,含笑道:“坐下谈。”说着翻开奏章略略看了看,而后抬头瞅了富宁安一眼,稍稍沉吟,才道:“富大人知道皇家海军现在的规模和初步的计划吗?”
  不待富宁安开口,他就自顾接着道:“不算并入海军的水师,也不算仍在上海和天津的二万新兵,仅是现在海军征战的就有三万余人,如今海军才几个总兵和副将?五年之内,海军的规模就会在十万以上,这仅仅才是开始,近几年,海军还会源源不断的提拔大批将领。
  远征欧洲在即,征日又系国战大胜,若不封赏,如何激励将士?远征欧洲四万里,不知有多少将士会葬身大海,埋骨异国他乡,朝廷岂能吝啬这点封赏?
  我知道有不少官员嫉妒,但海军的封赏凭的是实打实的战功,有功不赏,何以彰显朝廷的公正?何以激励将士用命?
  皇上早已有旨意,必须尽快封赏有功将士,富大人这份奏章,还是自己收回去吧。”
  听的胤祯这番话,王掞、富宁安二人都是震惊不已,海军在五年内要扩到十万?那得要多少战舰?战舰维护、火器火药的消耗,再加上兵饷,一年的开支至少要上千万,朝廷如何养的起?难道象打日本一样,通过不断的战争获取赔款?
  富宁安不敢多想,既然康熙已经下旨,他这份奏章除了得罪人之外,不会再有任何作用,听的胤祯让他收回,他赶紧的起身上前取回奏章,心里暗暗感激胤祯厚道。
  见富宁安碰了个大钉子,王掞自然不想多事,朝廷是否有能力维持那么庞大的兵力,不关他的事,海军可是皇太子的心头肉,在这上面与皇太子较真,纯粹是自找苦头,不过,日本和亲一事,他仍是想一探究竟,这很可能暗示着大清对外政策有重大变化,指望胤祯主动解释,可能性不大。
  沉吟了下,王掞便欠身道:“日本既已称臣纳贡,便是我大清藩属国,派遣公主和亲,无例可循,皇太子乃是我大清储君,如此和亲,众藩国必然趋之若骛,大清藩国众多,若都蜂拥效仿,该如何应对?微臣愚顿,还请皇太子指点。”
  “无例可循?难道事事皆有例可循?什么事不是从无到有?”胤祯连声反问道,稍稍停顿,又语气沉重的说道:“尔等都是饱学之士,不可一味的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要与时俱进,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就以火器来说,最初的火器是什么样子?不是经过无数次的创新,改良,能有今日之威力?以律法而言,远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近有张居正变法,我朝的‘摊丁入亩’也是变法,哪有一成不变之法?岂能事事尊循旧例?
  而今海贸昌盛,各种新奇事务层出不穷,一味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便会落后,落后便要挨打,日本为何称臣纳贡?愿赔巨款?本宫今日明白告诉你们,因为海军在江户一战就杀了他数万人,而自身仅仅伤亡二百余人。
  如今大清的敌人不在周边,而是远在四万里之遥的欧洲,因为欧洲各国勇于革新,在不断的进步,大清如是不思进取,不知革新,不知与时俱进,不消数十年,日本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二百年前,谁敢想,谁会想到欧洲人会横跨四万里之遥来到我中华,看看京城的这些欧洲传教士,传教士能来,他们的军队同样也能来,西班牙的舰队不就很好的例子?西班牙能来,难道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舰队就不能来?”
  王掞、富宁安都没想到,问一句日本和亲之事,胤祯却抓住无例可循,借题发挥,大加痛斥,二人都是人精,从这番话隐隐猜到胤祯又要开始革新了,听他的语气,似要进行大变法,两人都是颇为的担心,历来变法都没什么好结果,大清更是以少驭多,大变革自然也就更为艰难。
  大清入主中原以来,一直就动荡不安,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太平,却又摊上这么一个喜欢革新的皇太子,两人都是暗暗长叹,看来又要穷折腾了。
  胤祯稍稍停顿,呷了口茶,才接着道:“大清能派公主和亲,各藩国为什么不能派公主来大清和亲?堂堂宗主国,难道还不敢接受一众藩属国的和亲请求?来多少本宫都照单全收,诺大的紫禁城,难道还容不下几个藩国女子?不仅如此,本宫还有意着各藩国谴质来京,岁岁纳币,各藩和亲也要形成定例。”
  王掞、富宁安不由暗暗心惊,大清众多的藩属国,实际上只是每年或者是隔年甚至隔上三、五年谴使朝贡,表示臣服,大清对各藩国的内政外交向不干涉,皇太子令各藩国和亲,押质,纳岁币,显然是准备实际有效的控制各藩国的内政,此举虽然能大大加强对各藩国的控制,但也极易遭到各藩国强烈反对,难道大清皇家海军准备对周边各藩国动武?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胤祯又是刚从小汤山行宫回来,难道康熙已经允准了?王掞、富宁安都拿捏不定,自然也不敢轻易表态。
  胤祯也只是先吹吹风,借二人之口传出去看看朝中的反应,并不指望两人能够表态,说完之后,便淡淡的道:“跪安吧。”
  待二人退出,胤祯也松懈下来,惬意的靠在椅背上,他放出这个风声,确实是有意改变大清目前的宗藩关系,大清虽然是宗主国,但对一众藩属国根本没有实质上的管理和控制,完全可以说是徒有虚名,各藩属国除了谴使朝贡,册表请封、名义上臣服之外,不受任何限制。
  谴使朝贡就不用说了,那完全是赔钱赚吆喝,大清皇帝赏赐朝贡使者的钱物远远超过各藩国朝贡的那点东西,而且还特许朝贡使团在会同馆免税贸易,这种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自然是使各国趋之若骛,各藩国都是千方百计的来朝贡,特别是爱占便宜的朝鲜,每年除了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各种不定期使节更是源源不断。
  朝鲜每年纳岁币的情况,胤祯只知道之前是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但经多次减免之后,他就不清楚了,这点子银钱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相比起他们的使团贸易免税和回赐的钱物,大清完全是亏本,仅是名义上好听而已。
  各藩国的册表请封也不过是表面文章,上表请封,鲜有不允准的,即便是如此,各藩国也并未及时的上表请封,小小的琉球连换了两任的国王,都未上表请封,别说责备,根本就无从知道。
  胤祯此举,不仅是要改变这种松散的宗藩关系,这只是一个信号,大清从今年开始,要对各藩国步步紧逼,有针对性的,逼到他们一个个造反,好有出兵的借口,周边沿海各藩国,要让他们造反是亡国灭种,不造反,也亡国同化的下场。
  不过,此举定然回遭到朝中一众满口‘仁义道德,怀柔远仁厚往薄来,王者不治夷狄’的朝臣大肆攻击,铁定会有场大辩论,得先给自己人通通风。
  正自想着的出神,包福全在外躬身禀道:“太子爷,九爷到了。”
  老九到了,胤祯忙起身迎了出去,一出殿,便见身形肥胖的胤禟大步而来,他不由含笑站在台阶上,见老十四迎了出来,胤禟急趋了几步,赶到前面抱拳半鞠道:“皇太子何须如此客气。”
  “九哥来了,我定然是要迎一迎的。”胤祯含笑说道,然后一伸手道,道:“咱们进屋叙话,九哥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