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作者:风雪云中路      更新:2021-03-18 07:16      字数:9855
  “为了这事,委员长差点没有将军统的那位老板给撤了。一群美国人,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溜去了延安。这其中还包括美国大使馆一个驻华陆军武官助理,他们号称无所不入的军统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听说这几天委员长的脾气很不好,侍从室和觐见的高级将领没有不挨骂的。也难怪委员长生气,为了争取美国人的援助,我们的嘴巴都快磨干了,费尽了心思游说。美国人才小气的给了两笔贷款,根本不提供我们急需的装备。到了那边可倒好,美国人上赶着倒贴。”
  说到这里,这个上校收住了话题道:“我们别在这里闲扯了,赶快将这里的情况,向战区长官部汇报。希望战区长官还能来得及调整部署,别让重庆方面的计划落空。否则,你我仅仅一个失察的罪名是逃不掉的。要是委员长再受什么刺激,倒霉的可就是你我了。”
  对于这二位联络官心中的担心,杨震自然不会理会。在返回军部的路上,杨震直接对军长道:“命令各部队,今晚十二时开始集结。东线的老一团,今日午夜之前必须撤回云岭军部。明天下午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后下发行动计划。明晚午夜十二时,全军准时开始出发。”
  对于杨震的话,军长没有表态,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与前任更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迟疑不决不同。这位新任的党政一把手虽然年纪轻了许多,身上没有一点少年得志的傲气,但作风却是杀伐果断的很。
  仅仅几天的接触,他就发现这位几乎与自己子侄同龄的年轻人,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在改变。面对这位虽然年轻但是却强势,而且极难糊弄的搭档,之前多次受过打击的军长,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回到军部后,面对着已经没有后退余地的形势。按照之前的计划,两个人按照计划分头进行。杨震立即着手部署所有撤离的最后事宜,尤其是留下打游击的部队安排。而军长则按照计划开始调兵遣将,尤其是部队的集中。
  到底是老部队,面对着军部突然传达的集中命令,皖南各部没有任何的惊慌,迅速的从各自的驻地,向军部所在地靠拢、集中。而位于东线与三战区一零八师对峙的老一团,在接到命令后,留下两个连伪装成主力后,以强行军的速度按时归队。
  部队完成集结,杨震没有做任何的政治动员,直接在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了北撤路线以及北撤命令。在杨震宣布完毕北撤路线后,所有与会的团以上干部在听到北撤路线居然是出人预料的南线,而不是这些天一直在与三战区交涉的东线后,不由的都大吃一惊的看着这位年轻的,对于他们还很陌生的新政委。
  看着下面听完自己宣布北撤路线后,面色各异的各级干部。杨震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强调给部队在行动之中一切行动要严格的服从命令。军事问题由军长负责,其余的自己负责。同时要求各部队在行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警戒。
  一旦遭遇到所谓的友军拦截时候,务必做到不开第一枪。但如果对方首先开枪,那么就要按照各自计划要求,在军部指挥之下全力应战,绝不胆怯。而且要做到一旦开打,就要将对方彻底的打疼。
  作为在皖南全体部队面前真正的首次亮相,杨震并未长篇大论,而是犹如他在东北的时候一样。话说的很简短,三言两语便将自己的要求讲清楚。下面的干部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完毕,他这边已经讲完了。
  这位新政委不仅自己讲的很短,而且要求其他干部讲话也要简短。会议上,所有的人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五分钟。这位新政委的作风,让之前习惯了会议上各级首长讲话长篇大论的各级干部不禁耳目一新。只是这位政委讲话固然简短,但是却是句句都讲在点子上。
  这次北撤动员大会,开的极为短暂。以往要两三个小时的会议,这次却是不到一个小时便结束了。在散会之后,与分批去军长那里领取各自撤退计划的其他干部不同,杨震这里却是清净的很。
  只有在主力撤走后,被留在皖南坚持,任新成立的苏皖边游击支队长的新三团参谋长杜剑秋、任政委的三支队组织科副科长项永章。杨震只是找留下来坚持的部队干部谈话。至于留下来重新组建随军撤离的皖南特委的原皖南特委副书记,则由负责地方工作的东南局副书记找谈话。
  选择杜剑秋与项永章留下坚持,是杨震在详细翻阅了军部人事档案后最终敲定的。杜剑秋与项永章两个人,都是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游击战争经验丰富。而且不仅军事斗争经验丰富,在政治立场上也极为坚定。杨震认为留下他们坚持是合适的人选。
  看着坐在面前,会议之前已经从军副参谋长那里知道自己任务,而显得表情严肃的两个人,杨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道:“剑秋同志、永章同志,这次军部决定将你们两个人在皖南部队北撤后,留下来坚持,是经过慎重考虑过的。但我现在想听听你们自己的想法。”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后道:“我知道鉴于目前皖南的形势,将你们留下来很残酷。但皖南作为我军江南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完全放弃对于整个江南我军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完全放弃皖南,坚持在苏南部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策应,将彻底成为孤军。所以经过慎重的考虑,军部决定在皖南留下一支精干的武装。这并不是要抛弃你们,只是出于形势发展的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你们都是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的老兵了,留下来意味着什么,你们比我还要清楚。留下皖南不仅要面临日伪军的清剿,还要面临我们周围所谓友军的袭击。所以现在我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如果实在不愿意留下来,我可以换人。”
  杜剑秋与项永章两个人听到杨震的话,而是对望一眼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的道:“政委,我们都是老兵了。对于将我们留下来坚持,没有任何的想法,坚决的服从命令。请军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能够坚持下来,等待主力部队重返皖南的那一天。”
  对于两个人的表态,杨震却是没有立即回答他们,而是打开地图后道:“鉴于目前的形势,军里面只能够给你们留下五个连的兵力。皖南我军由于之前的工作过于被动,使得我军被压缩在南北宽不足一百公里,东西纵深不足五十公里的狭小地域。而且这里没有组建任何你们可以依靠的地方武装。”
  “在这么狭小的范围之内,你们的活动余地很有限,周围又有三战区七个师几万大军。所以在主力走后,你们面临的形势将会是极为艰苦的。地方党组织也在重建之中,你们可以依靠的基础有限。留在皖南,你们要做好吃苦甚至牺牲的准备。”
  第686章 撤离
  杜剑秋与项永章两个人闻言,却是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政委,在参谋长找我们谈话让我们留下坚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当年那么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都挺过来了,如今的形势不是比那个时候好的多了?请政委放心,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听到两个人的保证,杨震依旧没有答话而是站起身来,走向窗子前一把推开窗子看着外边的群山。良久才道:“主力撤走后,三战区势必会对皖南进行彻底的清剿。此地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回旋余地过小,却始终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主力走后,形势会持续的恶化。今后凡事,都只能靠你们自己。如果形势持续恶化,实在不可为,必要的时候以保存有生实力为要。你们可以撤往苏南,与三支队汇合。从这里向东,虽然水网纵横限制了大部队的活动。但是小部队通过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夜长、天凉,多加小心。”
  对于杨震的安排,杜剑秋和项永章两个人站起身来,走到杨震的身后。良久项永章才道:“政委,您的安排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加小心的,将红旗打到底。路上狼多,您和军长一路上也要多加小心。”
  杨震转过身来,几步走到地图之前,拿起指挥棒对着地图道:“今晚二十三时,你们指挥留守部队五个连先行接替军部特务团的防线,进驻云岭以西石埠桥至星岭山一线掩护全军撤离。”
  “军部撤离后,三战区部署在云岭西的新七师势必会逐次推进,抢占云岭一线。如果三战区部队向云岭推进,你们不要与三战区正面接触,更不要直接与他们发生冲突。待军部渡过青戈江后,你们立即从其新七师与一四四师的结合部跳到外线。”
  “在跳到外线后,你们向西青阳境内九华山脉秘密运动,在九华山一线秘密先行坚壁起来。无论军部这边发生什么事情,你们都不要管。你们的任务,就是先养精蓄锐,然后就地坚持。”
  “浙赣线以东的日军仍然成攻势,第三战区不可能将所有的精锐长时间都放在皖南。除非他们不要浙西和赣东北了。一旦丢了赣东北,赣南也就危险了。所以最多两个月,三战区部署在皖南的部队就会撤离。”
  “眼下部署在我们周边的三战区部队大多都是中央军精锐,皖南距离日军前锋的距离很近。按照国军的传统部署,他们是不会将中央军放在一线。我想很可能会在皖南部署的是杂牌军,甚至川军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这里中央军撤离,改为进驻川军,对于你们来说就是重返皖南的时候。但你们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苏皖边地区,而不是与川军直接对峙。与杂牌军还是要尽可能的交朋友,尤其是川军这样饱受排挤的杂牌部队。”
  “至于怎么从三战区部队眼皮子底下跳到外线,我想以你们多年的游击战争经验,办法是有的是的。否则你们也不会在中央军、粤军甚至杂牌军以及为数众多的保安团围剿之下,整整在深山老林里面坚持三年。我相信你们会有效的运用以往的斗争经验,最终坚持下来的。”
  送走两个将要留下来坚持斗争的,看着两个人远去的背影,杨震却是轻轻的摇了摇头。这一别,自己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这两个人还有他们带领的留守部队。但无论是牵制第三战区追击的兵力,还是与苏南部队相互策应。皖南留下部队坚持是必须的。
  只是杨震的唏嘘并没有维持多久,便被转移之前繁重的工作给打断。晚二十三时,杜剑秋与项永章准时指挥从各个团抽调出来的五个连,接替担任军部以西防御的军部特务团。同时北撤各部也已经完成集结,作为军部前卫的五团已经进抵舒溪边上的章家渡。左路的作为全军前锋新一团也已经渡过舒溪,进至路余家一线。
  晚二十四时整,杨震与叶希夷军长率领军部以及直属队在军教导总队的掩护之下,准时自云岭出发。在他们的后面,作为全军总后卫的特务团则继续在留守部队的配合之下,继续与云岭以北的新七师一个团对峙。
  待军部渡过舒溪之后,特务团则立即按照军部计划,将所有的阵地交由留守部队,自己跟随军部南下。全军按照既定计划,有序不紊的逐次收缩阵地,交替掩护撤离了整整战斗了三年的云岭地区。
  此次北撤虽然未经任何的宣传,甚至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但上万人的部队撤离,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当地老百姓尽管没有得到任何的风声,但是上万大军撤退的准备工作,依旧让这里的老百姓察觉了什么。
  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整整驻扎了三年,与这里的百姓结下了身后的感情。虽然地方干部已经尽数随军,留下坚持的人员在军部行动之前,已经先行分散隐蔽,没有任何人去动员。但云岭周边的百姓依旧赶到了军部的出发地,为即将北撤的子弟兵送行。
  看着路两边不请自来,带着自家产的鸡蛋以及各种各样的本地特产,忍着泪水拼命往指战员军装口袋里面塞的百姓。站在路边看着一队队按照计划撤离部队的杨震,转过目光几乎不忍再看。
  他一直以为这种情景只是出现在后世的电视剧之中,却没有想到真实的情况会如此的真实。直到连担任后卫的特务团也已经全部离开云岭,站在云岭外一个山头上杨震还能看到云岭外那些打着火把向这边张望的老百姓。
  站在山坡上,杨震与军部几个主要首长看了一会山脚下是正在行色匆匆的部队。又转过头看向云岭方向那些依旧在依依不舍的老百姓。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杨震对身边的军政治部主任道:“鱼水之情难忘啊。”
  凝视云岭方向良久,杨震咬咬牙才最终下山。临上马之前,杨震对身边的通讯参谋道:“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明天上午务必抵达茂林地区。电告前卫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如遭遇敌情,一切以军长之部署为准。”
  “我这里留下两个作战参谋,其余参谋处的人员全部去军长那里辅助军长工作。再次通告全军,在此次北撤行动之中如有人不服从军长命令,将以党纪、军法严惩不贷。我杨震杀起战场不服从命令的人,是绝对不手软。”
  不仅通讯参谋被杨震语气中的冰冷吓了一跳,站在杨震身后的政治部主任以及东南分局副书记也同样被他这个杀气凛凛的语气吓了一跳。但是看到面沉似水的杨震,两个人张了张嘴却是什么都没有说。
  作为皖南部队最高政治首长之二的两个人,都在杨震抵达前后分别接到过中央的电报。中央在电报上的语气之严厉,对于两人来说都还是第一次见到。中央再三要求,杨震全权负责皖南部队党政军所有事宜。皖南部队所有军政首长,必须要严格服从杨震命令。
  为了尽快稳定皖南部队大战之前换将引起的混乱,中央在电报上明确告诉皖南部队各位军政首长。对于皖南部队,支队一级的干部杨震有直接撤职的权利。而对于军部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一级干部,如有不服从指挥者,可以先行停止其工作。上报中央之后,可以随时就地免职。
  为了挽救皖南部队,中央甚至授予了眼前这个年轻干部先斩后奏的权利。而这个权利自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无论哪一个战略区的主官都是不曾拥有过的。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当年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候,拥兵自重、逼迫中央一类的事情发生,在深入敌后后,中央对各大战略区高级干部的任命控制极严。
  像此次甚至连军副参谋长一级干部,有不服从命令的情况发生,都可以就地免职的情况。自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以来,无论在十八集团军还是新四军之中都是第一次。中央电报中的严厉语气,让几个高级干部只能选择服从。
  虽然与这两位近在咫尺,却并不知道两个人内心中的想法杨震此刻并没有心思去琢磨别人的想法。对于他来说,怎么样才能将军部以及直属部队这九千多人,从处于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带出去,才是最让他急于考虑的。
  对于杨震来说,自己改变了皖南部队整个的行动时间和方式,三战区那边该如何反应?在自己已经改变行动方案的情况之下,历史上的因为行动缓慢,而带来的损失会不会避免?当面的四十师还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抢在自己前面彻底的完成合围圈的封锁,这都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一九四一年的元旦,这一天整个军部以及所属部队,都是在行军之中度过。杨震与所有的干部、战士一样,都是嚼着后勤部事先按照抗联发明出来的炒制干粮度过了这个让整个皖南部队中很多人难忘的元旦。
  由于杨震动作迅速,加上国军惯有的行动缓慢。当杨震率领的皖南部队越过里潭仓进至丕岭一线,这个杨震所知道决定了整个新四军命运的小山村时候,并没有遭遇到第三战区部队的拦截。
  尽管一路上行动比较顺利,但杨震并未掉以轻心。对于他以及皖南部队的所有指战员来说,过了丕岭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在等着自己。在丕岭以东正是四十师以及五十二师这两个彻底让皖南部队陷入进退不能绝境部队的防区。
  第687章 压力
  看着一路上的崇山峻岭,杨震的心情却并没有因为顺利的通过了几个险要地段而轻松起来。反倒是心中产生了一股子隐隐不安的感觉。就在军部其他人以为过了丕岭可以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不知为何杨震心中那股子不安的感觉缺越来越严重。
  他总觉得就算三战区反应速度再慢,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长的时间没有任何的调整。过了丕岭就是三战区对云岭皖南部队的一条主要封锁线,前边驻扎有三战区的两个整编师。到了这里,自己的好运应该是即将到头了。
  果然在二日拂晓,在丕岭东部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枪声后,杨震接到军长转来前卫部队的报告。作为全军两个纵队前卫的三团以及新一团分别在丕岭以东方向,东北方向的球岭一线分别与三战区之的四十师、五十二师各一部遭遇。
  放下手中的电报,杨震没有任何犹豫,立即赶到了军长所在的位置。见到杨震赶来,希夷军长立即将其拉到地图前道:“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担任全军总前锋的新一团的一个连,在球岭一线与五十二师的搜索连遭遇。”
  “尽管我军多次对其喊话,希望他们能让开道路。但是其不仅没有按照要求,让开道路,反倒抢占两侧制高点,对我军实施火力拦截。几乎在新一团与五十二师遭遇的同一时间,就在我们正面,掩护总部的三团一部与抢占我军侧翼高地四十师一个营在遭遇后发生激战。”
  “我军虽然击溃了这个营,夺取高地打开了继续东进的通道,但是在战斗之中伤亡不轻。政委,你看我们下一步的行动该如何的继续。是暂时停止行动,与三战区交涉。还是采取一切的必要手段打过去。”
  对于军长显得优柔寡断的请示,杨震皱了皱眉头尽管很想发火。但是一想到这位军长之前的遭遇,还是按耐住心头的火头道:“他们既然已经打算彻底的公开撕破脸皮,那么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该采取什么手段就采取什么手段。”
  “既然不能和平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打过去。军长,你是军事指挥员,眼前的局面之下,该怎么做你应该心里清楚。战场之上军情如火,每一分钟都是极为宝贵的。军长,我希望你不要再有任何犹豫,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什么事情,由我承担。”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对身后的那位东南局副书记道:“马上给中央发电,将我们已经与三战区之部队遭遇,并发生冲突的事情上报中央。请中央向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提出强烈的抗议以及交涉。”
  “抗议他们在我军按照军委会命令北撤之时,非但没有给予任何的协助,拒绝拨付必要的经费,甚至违背承诺派出部队对我北撤之部队非法拦截的行动。希望重庆方面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立即命令三战区终止非法军事行动,停止对新四军的攻击,并严惩肇事者。”
  杨震的话音落下,听到他的命令。那位东南局副书记与身边的政治部主任和副参谋长等几名皖南部队最高负责人对视一眼后,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政委,既然我们提出希望中央能与重庆方面交涉,那我们是不是先停止军事行动。等待中央的交涉结果,以免政治上陷入被动?”
  对于这位副书记的建议,杨震却是坚决摇了摇头道:“中央与我们远距千里,先不说重庆方面会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就算会,等中央交涉完毕,重庆再给三战区发电报。这一圈下来,黄花菜早就凉了。”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几乎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四面楚歌,每耽误一分钟,都会至部队与险地。如果重庆方面有意拖延,等我们尸骨都寒了,那边也不会下达停战的命令。所以我的态度很明确,中央那边该交涉就交涉,我们这边该怎么动手就怎么动手。一切以尽快突破封锁线为重。”
  “政治上的事情,自然有中央负责。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改善眼前这种被动的情况。告诉各部队,集中兵力。那里遇到拦截,就从那里给我撕开一条口子。总之一句话,既然他们不想让我们顺顺当当的走,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只能打出一条路来。”
  杨震的意思,在场的几个人都听明白了。杨震的话说的很清楚,中央交涉是中央的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怎么做那是自己的事情。杨震这番胆大包天的话,几个人听了都不禁咂舌,这个年轻的家伙胆子也太大了吧,连中央都敢指挥。
  只是按照党内职务安排,杨震才是整个新四军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一把手。无论是新四军军分会,还是东南局杨震这个第一书记无疑有着最后的决定权。尽管几个人对于杨震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但在党内严格的纪律面前,还是选择了无条件的服从。
  在交待完希望中央向重庆方面交涉的事情后,杨震才有些不紧不慢的走到听到他那番话后同样目瞪口呆的军长面前道:“希夷同志,我已经说够了也说累了,我不想再强调什么,但是有一点我想我还是应该再说一遍。不过这也是最后一遍了。”
  “你是整个皖南部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员,战场指挥是你的使命,也是你的职责。对于现在来说,你的责任就是指挥部队杀出一条血路来,掩护军部按照预定的计划北进。你我都是军人,都知道战场上临机决断对战局的影响。我希望你不要在有任何的犹豫和顾虑,更不要有思想上的包袱。切实的履行起你作为军事指挥员的职责来,一切以全军的安全为重。”
  说罢,杨震举起望远镜向前方正在激战处观察了一会才道:“从现在起,我对整个部队的作战指挥上,不会再发表任何意见。此次部队的突围作战,一切由你负责。我给你当这个后台老板,各个部队指挥员有什么意见,可以让他直接来找我。”
  杨震的这番又一次明确表明自己态度的话,无疑让情绪显得有些低迷的军长很是振作起来。杨震的话音落下,他在没有任何的犹豫,走到参谋处长面前,连续下达几道命令:“命令左翼一纵立即集中兵力,全力向徽河一线突击。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五十二师的封锁线。”
  “对于此次路线选择我们做到了严格的保密,开始北撤后又行动迅速,三战区的反应不见得那么的快。球岭一线的五十二师部队不会太多,最多只是一些先头部队。如果我军动作迅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突破其封锁线。”
  “告诉张正坤,在完成抢渡徽河后,立即抢占榜山掩护军部快速通过。同时除留下三团就地阻击五十二师后续部队之外,主力两个团调头向南廊桥一线纵深发展,迂回三溪四十师侧翼,与正面攻击部队配合。”
  “命令中路部队,立即五团沿百户坑东侧山梁、老一团沿西侧山梁,配属直属炮兵营、重机枪营,向星潭一线攻击前进,务必于今日黄昏之前抢占星潭。与一纵南下部队配合,彻底的击溃当面之四十师,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
  “军直属特务团配属军教导总队两个营,由周桂生、冯达飞同志统一指挥,抢占园岭、牛栏岭一线。阻击七十九师,掩护全军侧翼。限各部在接到命令之后,半个小时之内要全完展开。也就是说半个小时之后,政委和我要听到各部发起攻击的枪炮声。”
  军长在部署的时候,杨震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静静的听着。等到军长部署完毕后,杨震才对参谋处长道:“告诉各部队,在战斗之中一定要集中兵力和火力,不要顾及伤亡代价。还有,告诉全军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动作迅速,行动果断就一定能敌军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杨震只说了这两句话后,便闭上了嘴,只是面色显得有些沉重而已。皖南事变终于还是没有能够避免,这对于杨震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对于自己的到来能不能最终改变历史的走向,杨震内心之中虽说有了一定的预料。但目前的形势对于他来说,终究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虽然两年来在东北的经历,让他习惯了大风大浪。但是皖南部队能不能在自己指挥之下,避免自己在后世所知道的历史那样的结局,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尽管对于已经重新创造了部分历史的杨震来说,眼前这些战斗力远逊于日军的三战区部队,并不是太大的负担。
  对于杨震来说,皖南的情况与东北的形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自己来皖南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二十天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一个关系到全军生死存亡的行动来说,多少有些显得过于短暂。
  东北军区部队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虽然目前发展到几十万大军。但是自己对于团以上的干部的熟悉程度,却是皖南部队无法相比的。那里的团以上干部,自己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他们身上的优缺点来。
  二就是对皖南部队的真实战斗力有多少,杨震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底子。他依靠的只是军部有关人员的介绍,以及自己后世所知道的新四军真实战斗力。时间太短,使得他根本就无法彻底摸清楚皖南部队的战斗力,是不是像后世所说的那样。尤其在抵达皖南后,杨震发现这里的形势远比自己后世了解的还要复杂多的情况之下。
  第688章 鏖战皖南
  对于整个皖南部队真实的战斗力以及各级指挥员的能力,杨震自认了解的不多也不全面,这也是杨震为什么会对这位希夷军长敢于大胆的放权。授予他自新四军组建后,从未获得的真正军事指挥权。
  对于杨震来说,让一个熟悉部队的人来指挥,总比自己这个陌生人要好的多。真正军人出身的杨震,在战场之上自认不会逊色眼前的这位军长。但是在对部队的了解上,他到目前还只能说是一个外来人。
  作为一支部队的创建者,除了那位已经到了延安的副军长之外,对于自己部下的战斗力,很明显没有一个人会比这位军长熟悉。将战斗交给一个熟悉部队的人去指挥,总比对这支部队还不了解的自己要强的多。
  这里不是东北,所带领的部队更不是自己一手创建,了如指掌的新抗联。尽管各个团以上的指挥员,大多都是老红军出身。基本上全部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以及长征的考验,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甚至不少在红军中担任过师一级的指挥员,但对于杨震来说,他们还是相当的陌生。
  当初选定林剑秋以及项永章留下坚持,除了熟悉军部情况的一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推荐之外。两个人的简历,也是让杨震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林剑秋是老游击队员出身,游击战争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