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道士遇到僧
作者:彼岸三生      更新:2021-03-18 09:13      字数:2080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唐代各种宗教盛行,世俗人与佛、道信徒都以七月十五为节日。道教认为,七月十五地官下降,以定人间善恶。寺院常于七月十五日起盂兰盆法会,以百物供奉三宝。僧俗大众常在节日集会于寺庙,既是祭祀,又是娱乐。
  今年的中元节较之往年却是非同一般,新皇登基不久,孝丧之期也已尽满,如今河朔三镇已然平定,因此中元节既是宣宗一朝的终结,也是李渼新皇的开端。这一次陈浩回京述职并不是一人,因为这一次他带上了穆鲁诗雅一起回京。
  虽然河北战事已经过去近半年之久,但是陈浩对于朝廷的安排很不赞同。河北一战奚人虽然没有直接援助朝廷,但是在平州陈兵三万铁骑,可是有效的制约张允伸的兵力。此等功劳朝廷竟然丝毫不予封赏,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因此这一次他带上穆鲁诗雅回京,既是向圣上言明迎娶奚族公主之事,也是要替奚族讨一个说法。
  说起这奉旨回京,陈浩心中还是有着那么一丝庆幸。所谓世事无常祸不单行,这里的佛家僧侣就已经让陈浩头痛不已,而就在他回京之前,又一件事情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由于陈浩一有空闲就在厢房内,给昏迷不醒的紫鸢说着自己改编的封神榜,故事中的曲折离奇满天神佛,让府内的岳梦琪、穆鲁诗雅等人听入了迷,整天吵着陈浩给她们说故事。陈浩虽然心中是一万个不情愿,心道你们真把我当做说书先生了?但是也经不住软磨硬泡,于是就将改编过的《封神榜》讲述于众人听。
  陈浩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不久他就要回京述职,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若是让林月瑶与岳梦琪二人听完故事,再代替他将故事说与紫鸢听,也未尝不是妥当的方法。陈浩之所以给昏迷的紫鸢说《封神榜》,一则是想通过聊天唤醒紫鸢苏醒的意念,二则也是希望满天神佛能够保佑紫鸢能够早日醒来。然而陈浩的这番无意之举,让他成了佛、道两教的争论焦点。
  在几位佳人之中,若是论及学问,当属岳梦琪为最高。为了能够将故事温故而知新,因此在岳梦琪的提议下,三人分别执笔记录陈浩所讲述的故事。半个月的时间里,陈浩除了忙于公务外,就是坐在紫鸢的榻前给四女讲故事。
  一时之间整个侯府丫鬟仆役们,都在私下议论着这件事,正因为陈浩口中故事引人入胜,也使得陈浩说故事的消息不胫而走。起初陈浩也未有太过在意此事,毕竟小说这种文体直到几百年以后才流行于世。此间年的文人墨客只知道诗词歌赋、吟风弄月,可谓太过乏陈、难以出新。
  正如当年在扬州之时,对于叶白衣撰写《锦瓶美》一书,陈浩就很是赞赏。虽然他至今不知这是叶白衣本性如此,还是以此掩盖他太极门少门主身份,但是这并不影响一种文化形式的推陈出新。
  然而让陈浩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小说竟然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自从此事一经传出之后,涌入幽州的僧侣就更加的多了。若说之前前来拜会的都是一些小角色,那之后涌来的都是各寺院的主持方丈,众人面带愠怒之色纷纷赶奔侯府,势必要寻陈浩当面辩解佛理。
  这一次可是将陈浩吓得不轻,思忖这一本小说故事而已,至于闹这么大的动静吗?你们这些老和尚都是古稀、耄耋之年的老者,远道而来就不怕旅途颠簸有来无回?最后细一思量陈浩才猛然明白过来,这群大师远道而来还真不是无的放矢。这《封神榜》虽然只是一部小说,但是却有着佛道之争。如今是虽然是各种宗教盛行,但是现今佛教已然凌驾于本土的道教之上。
  宣宗李忱在世之时本就是弘扬佛学,使得佛教已有压制道教趋势,之后宣宗因追求长生服食铅石丹药,最后药石无灵半百之年便驾崩而去。如此以来更让李渼这位新皇,有了厌恶道家的心理。不过碍于李氏自称是道教之祖老子的后人,因此才没有严厉打击道教。
  如今陈浩这本《封神榜》一出,可谓是搅乱了整个风云。《封神榜》中无论是接引、准提渡东方修士入佛,还是函谷关老子化胡为佛,都在无形的阐述着一个思想,那就是佛本是道的延续,佛教之前已然有道。尚且不论此事到底是真与假,但是这个故事出自陈浩之口,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可为不大。
  先是一语道破天机,指点觉远高僧入定成佛,使得众多僧侣趋之若鹜,都希望陈浩能够点拨自己几句,说不定就可以入定成佛。然而就在众人抱着虔诚之心前来拜会之时,这则故事却将众僧震撼的无以加复。待众人缓过神之后,纷纷立场临阵转变,由原来的虔诚拜会转变成现今的斥责诋毁。
  这个时候陈浩才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于是下令焚毁三女记录的《封神榜》,但是令陈浩没有想到的是,如今这本书的整个内容,已经在范阳流传开了,流传之快让陈浩也为之咂舌。思忖这古代的盗版水准,较之一千年后也不遑多让。
  不过既然有僧人反对陈浩妖言怪诞,自然就有人出面反唇相讥。这些反唇相讥的,自然是被陈浩无意捧起的修道之人。北地沙门中人众多,但修道之人也不少。秀才遇到兵是有理说不清,可是道士遇到僧各较各的真。于是乎,因为陈浩的一本新编《封神榜》,引发了北地一场佛道之争。
  僧人各回寺庙翻阅经书引经据典,而道士也不落于后,纠集一众老道在道观里研究道家经典,想知道陈浩这本书的渊源出自何处,但是可惜的是,翻阅所有道家箴录他们没有找到。不过这不要紧,只要能够找出一些是是而非的佐证,证明陈浩撰写的内容真实,而且在道家典籍之中有记载,这些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