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者:大河东流      更新:2021-03-23 06:41      字数:7187
  俞家在村里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陆陆续续的有人拿着一些礼物过来祝贺。
  有的还会进厨房,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听到俞向安年纪轻轻掌勺,夸赞的话顿时就一连串的冒了出来, “哎哟喂哟这么香,我进来前还以为你去请了哪个大厨来帮忙,居然是你家的孙女,这本事没得说。”
  “只要别的不说,这香味真是霸道,闻着我都想要偷偷吃一块了。”
  “这闺女今年多大呀?许了人没有?”
  问的人其实也没想着要给自家的儿子求娶, 身份不匹配啊, 他们有自知之明,有正式岗位城里人不会嫁给村里小伙子,除非是有重大短板, 那就另说。
  许小娟在旁边认人,到后面, 俞向安已经放弃了, 许小娟应该也是,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机械的跟着杨慧丽打招呼。
  好不容易, 开饭了, 红烧肉、清蒸鱼、十全大丸子、酿豆腐、肉丝炒山珍、清蒸云肉、肉沫炖南瓜, 最后还有一个豆腐鱼汤, 八个菜一一端了上来, 分量满满的,这些菜, 大半都是俞向安做的。
  看到这些菜色, 许家人脸色变得更好了。
  他们闺女到这家里来, 以后的日子,差不了。
  菜一上,一吃到嘴里,多余的寒暄全都消失不见。
  包括新郎新娘。
  谁都顾不上说话,像是一场无形的比赛,一个个都在用自己最快的速度伸出筷子。
  俞向安注意到了隔了一个位置坐着的俞满昌的两位舅舅,身材不高,但是很壮实,那一身的肌肉就算有衣服遮挡,也能隐隐看个轮廓。
  杨慧丽娘家兄弟多,当初张茶花看中她,是先看中了她娘家兄弟众多,然后再一看人,没的说,这个儿媳妇,她要了。
  她娘家在偏僻的山里,山路不好走,从他们村到这里只能靠两条腿,要走大半天。
  他们那里偏僻,穷,相对应的,他们那里的人很多都是靠山吃饭的,他们那里的山,石头多,相当于做着一半农民,一半猎户的生活。
  他们带来了肉,还有山珍,俞向安在做菜的时候就很想要了,这具身体还在发育中,之前没有西西农场的时候,每天睡觉都会醒要起床摸一根红薯啃了填肚子,有了农场,证实了西西农场里面的东西对人无害之后,她晚上的宵夜就多了,等之后去了一趟市里,把一部分苹果换了物资,仍旧说不上真的丰富。
  现在有机会,自然就想着扩充一下。
  他们一家今天要在这里歇一晚,凌晨再回去,饭后找大伯娘,让她帮忙在中间牵线吧,原主跟这两个人着实没有什么交集,在原主的记忆里,这是她第3次见到,能有什么交情。
  没多久,准备的菜就被清空了,幸好饭还够,不然张茶花都要担心是不是大家没吃饱。
  就这一顿,肯定要把场子给撑起来的。
  这时候大家就七嘴八舌的说起话来,中心是一对新人。
  不过到了后面,俞青山拿出了那张报纸,俞向安变成了中心。
  “……”
  好了,真的别夸我了,我真的没那么有才华,你们这样,我很心虚啊。
  幸好时间不早了,新娘的娘家人和俞常存他们要回去了,这个话题终于告一段落,让她松了口气。
  她拉了杨慧丽说了这事,借口是她的同事之前听她说了,想要换一些吃,用钱用票换都可以。
  一听是这样的事儿,杨慧丽立刻拍板定了下来,“你看中了什么?你跟伯娘说,直接送你同事就好。”
  “不行,这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定要给不然我就不做这个中间人了。”
  杨慧丽有些担忧:“这种事儿,不会传出去吧,要是对你有妨碍,就别了。”
  “你放心,就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别人知道了也说不出什么来。”
  “那就好。”
  杨慧丽是愿意的,他们这里各种票不好收集,她娘家那边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布票。
  “你要哪些?山里面的山货种类可不少。”
  “都要一些,干蘑菇想要多一些。”
  “伯娘这里还有,他们过来带了不少,现在还剩下一些,你先带回去。”
  俞向安就拿出钱来,“我今天没带票,就用这些换。”
  “这哪能要你的钱。”
  “这是他们换的,不收钱哪行,舅舅他们收集这些也不容易,要是白送她们也不肯收的。”
  “那就多给一点,你送一点,以后好说话。”
  好一番推送,杨慧丽才收下,然后就张罗着休息了。
  在老宅,他们家是有一间房间的,一直空着,回来就能睡。
  虽然只有一张床,但床很大,赵巧娘、叶七佳、俞向安和两个小的都能睡下。
  俞青山就和俞向海用凳子拼在一起凑合。
  他们一家要早睡是因为明天半夜起来早点回去,要回去上班。
  杨慧丽那边,则是没那么快,点起了灯,开始听俞满屋念今天的人情往来,这些以后都是要还的。
  乡里乡亲送的基本都是一些菜干之类的不值钱的,也有出手大方的,出手最大方的自然就是俞青山这个亲叔叔了。
  俞青山送了一个热水壶,在冬天的时候就能喝上热水了,以前他也买了一个给爸妈用,但是现在时间久了,那个热水壶有些不保温了,他就在买了一个当做贺礼,反正到时候肯定不是新人才能用,一大家子都能享受到,一般来说要送成双成对的,不过一个热水壶单个价值高,供销社里要十几块,还要票,这种送一个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不过一个不好看也不好听,他就另外再送了一块灰色的布料,足够做件衣服的,这也就是亲叔叔了,这手笔,杨慧丽看到的时候都啧舌。
  俞向海送了一对红色的毛巾,这种毛巾不便宜,一对毛巾两块多,可以用很久。
  而且叶七佳之前已经送过一块红盖头。
  这也是叶七佳利用在供销社里拿下的瑕疵品,她当时要了两对,一对自己用,另外一对就放着,现在拿出来送礼很体面,实际上花费的钱也不多。
  俞向安没有结婚,按理来说不用送,不过她要是想送,那也是她的一份心意。
  俞向安就送了一包糖。
  果然是一门贵亲,第二天新娘子也知道了,在心里啧舌,这二叔一家子加起来花了得多少钱啊?
  她收的彩礼才三十块。
  但其实真花的钱不多,那个水壶也是瑕疵品只要钱不用票。
  叶七佳跟她的同事说了,家里现在要送礼,她的同事就把这次的机会让给她了。
  不得不说有个在供销社上班的人就是便利,不知道能节省多少钱和票。
  他们回去张茶花准备了大包小包,不过要走夜路,俞青山只带了一点,张茶花在他们每次回来都会准备不少东西让他们带回去,这次也没办法,只能想着下次再多准备一些。
  城里不比乡下什么都要买。
  这里带一些回去就能节省一点钱,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日积月累下来也能节省下一笔不少的数目了。
  在路上赵巧娘松了一口气,昨天虽然忙得团团转,今天要顶着露水起来就着月光走山路回公社,再辗转回城,不过她婆婆没有骂她,这一关就算过了。
  俞向安看着月光下有些恐怖的山林:“……”
  怪不得俞青山和俞向海会带上防身的东西出发,这看上去实在有点恐怖。
  要是突然从里面蹦出什么野生动物,一点也不奇怪。
  开心是开心,有一个包裹是她的,说是她同事要的,实际上这些都会进到她的口袋,以后她的食谱要能更丰富一些了。
  不过这种经历……真的挺考验人的承受能力的。
  俞青山自然发现了俞向安的紧张,笑了笑:“你别担心,这条路我熟,闭着眼睛走都不会走错,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的,去到公社也不远。”
  他们要走去公社,然后蹭车回县城。
  对方这么早就要出车,他们只能配合,总不能耽误人家的事。
  今天月光很亮,一路上都没被石子绊倒过,在公社厂里等了小半个小时,成功蹭上了车。
  在后车厢里,叶七佳怀里抱着呼呼大睡的俞明杰,想到了自己的婚礼。
  她当初嫁过来,俞家是出了一台自行车,她嫁过来的时候没有带着自行车,不过陪嫁了一台缝纫机,价值差不多。
  她没有带自行车回来,是因为自行车她爸用的上,而他们都在附近是用不上的。
  再加上除了这个之外,俞家还提供了房子,让她管家。
  怪不得她妈总是说她嫁到了个好人家。
  偶尔俞家这边的亲戚需要她帮忙,她也没什么,比如这次买水壶那钱都是公公出的,他们小两口就出了那个毛巾的钱。
  这办喜事,多少年才一次?
  叶七佳这笔账还是会算的。
  俞向海同样有些唏嘘,转眼,他堂弟也娶媳妇了,现在回想起来,他娶媳妇的时候还像是在昨天。
  他觉得他媳妇很好,不是没有人在他耳边说些有的没的,他从来不放在心上。
  虽然是因为自己媳妇弟弟年纪太小了还要好些年,不过她丈母娘的身体也不至于差到完全不能上班,而且要是真的到那个地步,要是不愿意给女儿的话,转手卖出去,那可能得不少钱,这个工作,虽然是要贴补娘家,但是对比一下两个小舅子的年纪,其实也不会太长,等以后这个工作还不是给他们的孩子。
  而且她贴补娘家在婚前就说好了,他当时就觉得没问题,现在不觉得有问题,夫妻两个互相体谅,日子自然过得和和美美。
  他们说闲话,就是嫉妒他们小日子过的好呢,希望堂弟和他媳妇也能过上相知相得的好日子。
  另一头,也早早起来的杨慧丽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好,刚坐下,就想起来小安说的事情,去找她两个哥哥,他们也要准备回去了。
  听到杨慧丽说了这事儿,她两个哥哥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而且他们还收到了俞向安给杨慧丽的钱,算一下,这价格可比他们卖去收购站划算,他们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她要多少?”
  要是要的量大的话,他们家不够,跟别人一说很快就能凑齐,他们那边种的粮食少,山货在他们的饮食中占了不少的比例。
  他们有不少人都很愿意把这些换成钱,然后再买正经的粮食填饱肚子的。
  于是俞向安就有了一个稳定又可靠的山货供货处。
  俞满昌结婚了,俞青山就惦记起了自己二儿子,他可比满昌要大啊,今年都二十二岁了,他的终身大事怎么样了?
  恰好,过两天收到了俞向晏的来信,俞青山看了,心情复杂的长叹了一口气。
  老二从初中就对人家上心了,他开窍得早,性子犟,轻易不会改变主意,本来他是不乐意继续往上念的,他跟老大一样念不下书,但是为了跟自己的意中人多相处一段时间,硬是念上了高中,后来因为对方家里出了变故,爸爸下放,妈改嫁,还要下乡去当知青,他求着他,他就去走了些关系,给他和他的女同学安排到同一个地方下乡,就是为了能够就近照顾。
  现在也下乡两年了,俗话说得好,烈女怕缠郎,他儿子做到这地步,终于打动了女方,也士顺理成章,就是这实在让他这个当爸爸的心情复杂。
  以前是他们家高攀不上,现在这情况,没什么好好说,但是有什么,或许她就会牵连到他。
  但是他是不会回头的,现在他们都要成家了。
  这是他自己选的路,他这当爸的还能怎么样,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管怎么着,也得给他们准备东西,这可是人生大事,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了。
  俞向晏下乡的地方距离他们这里不是太远,虽然是隔壁省,不过从他们县城的火车站坐五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再转两趟车,就能到。
  这比老四下乡的地方要远半天。
  当初如果不是没办法,他更想让他们下乡道老家的红星生产大队里去,有爷爷大伯他们照顾,完全不用担心。
  只可惜他认识的人太少了,没办法操作。
  现在只能寄一些东西过去,要去那边至少要两天假,要是火车晚点,就需要三天,但是现在的情况,晚点是很常见的。
  他们这个月已经不能请假了。
  俞青山开始盘算起家底来。
  刚刚给俞满昌送礼出了一笔钱,家里还有八十块,他打算预支点工钱,凑够一百给他。
  本来家底不止这个的,他级别高,一个月就能拿四十多,还会有额外的奖金津贴,但是因着爸的病,家底都耗进去了,这八十块,还是刚攒下来的。
  幸好之前多少还存了一些东西。
  老大结婚的时候家里出了房子自行车,另外还有三十块的彩礼,老二结婚房子是没有了,自行车也没有,自然钱这方面要补偿一些。
  没道理老大老二结婚差那么多。
  知道俞向晏要成家了,俞向海和俞向安也决定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俞向海的路子不宽广,不过叶七佳在供销社上班,能够拿到不少的好东西,他们就准备了足够做两身新衣服的布。
  这是个大手笔了。
  二十多块钱就这么砸下去了。
  俞向安准备的是吃的,自制黄豆酱、自制水果罐头,用水果罐头的瓶子洗干净,消好毒之后再放进去的,这样自制的水果罐头味道不差,保质期没那么长,不过也足够了。
  还准备了一些比较贴心的小玩意,比如说女孩子用的红色发夹发绳,还有雪花膏等等,另外送了一对红色大花枕套。
  再加上秦家的、老家爷爷大伯的,这个包裹看上去贴别壮观。
  俞向晏是算着时间的,差不多了就去邮局问问,跟他计算的日子差了一天,就领到了他的包裹,满满当当的。
  这邮费都不是一笔小钱。
  看着他扛着大包小包的回来,大队里其他人看到都上来道喜了。
  大家都知道了,他们两个要成家了,为此他们特意在知青点外面选了一块地,申请建房子,现在房子已经建好了,就等着主人住进去了。
  他们对俞向晏这个知青还是觉得不错的,这个知青踏实,模样也长得周正,还有着一手做菜的本事,自他来了之后,露了一手,他们这附近,哪家要办什么大事儿都要请他去掌勺。
  虽然没有几个会给钱,但是会给东西,饭菜那是肯定有的,另外有的送米送面,有的送鸡蛋,哪一回都空不了手。
  另外他做人又大方,会来事儿,帮忙写信什么的、看信之类的,不少人就爱找他,村里没有几个人对这个外来户有敌意的。
  之前他也说过他写了信回家告知父母,所以现在看到他这个包裹的就猜到八九不离十了。
  “来,我来帮你!”
  “叔,不用,我能行。”
  “这什么东西啊?你看了没有?”
  “还没拆,我也不知道。”
  他在知青点的好友曲岭山听到消息跑了过来帮忙,一起把包裹拿去了新房,到了新房,还有人想跟进来看,被曲岭山拦住了。
  好不容易关上门,曲岭山累得不行。
  他们未必是有坏心,但是就喜欢看热闹。
  也不懂什么叫保持距离。
  有的时候就很累。
  俞向晏解开大大的包裹,先去拿信,厚厚的一叠。
  这信挺厚,最上面是他爸写的,后面有他大哥、大伯他们写的。
  都是让他好好对待人家姑娘,踏实过日子的话,还有就是遇到什么困难及时写信回去。
  他先把一双鞋垫拿了出来。
  信封里有一半的钱,另一半就藏在这鞋垫里。
  爸爸给了他一百块,爷爷给了他五块钱,外公给了他十块。
  这是一笔巨款。
  有了这笔钱,他能把这家收拾的再妥当一些。
  现在这房子就只有一间,包括卧室、客厅、厨房,洗澡的地方只是简单地围了起来。
  之前只是手头拮据,没办法,现在有了这些钱,他就能把房子收拾的好一些了。
  虽然建泥砖房花销不大,但是木材、人工饭钱也是一笔支出。
  现在干脆再起两间半吧,一间给温毅真那小子,一间给他们以后的孩子,那半间用来做厨房洗澡间。
  曲岭山看着这一大堆,啧啧,“你家里对你可以啊,下乡这么久还能给你这么多东西。”
  俞向晏得意的笑了笑,“那是。”
  曲岭山翻了个白眼,“我家里也不差,你得意个啥!”
  他家里比他家可宽裕多了,如果他要是写信回去说他要结婚……估计他爸妈不仅不会寄东西过来,可能还会千里迢迢过来打断他的腿吧。
  想到这里,他摸了摸鼻子。
  咳咳,这怎么一样呢,他可没有心上人。
  俞向晏把信和鞋垫放好,就开始看起其他东西来,大伯给了他一袋粮食,粮票若干,外婆给了他两双新鞋,舅舅两斤糖,大哥大嫂给了布料,妹妹给他做了吃的,还有一些适合女孩子用的小玩意儿,怪不得说女孩子更细心,他之前都没注意到,这个发夹如真肯定也会喜欢。
  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婚礼就能过得去了,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想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她自己最好的东西。
  以后回忆起来,不会有太多遗憾。
  当然,他也把这些一笔笔的记在心里。
  他现在没有太多的本事,但是他不会一直都是这样的。
  ……
  这个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另一位主人公的嘴里,她旁边的女知青有些羡慕的看着她。
  来到乡下熬不过去,嫁给当地人的知青不少,不过要换成是她,她得说,还是嫁给知青更合心意。
  嫁给当地人是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是要说不下地那是不行的,她们下乡遭了多少罪?
  除了下地,最先遭遇的是语言问题,要当一阵瞎子聋子,先学会这里的本地话,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也仅限简单的交流,嫁给本地人,对方说的急了,很多话还是听不懂,另外乡下人跟城里人很多地方都不能比,学识学历比不过就算了,他们很多人都不注意卫生,许多人根本就不刷牙,就是漱漱口。
  不注意卫生,不注重穿着,拉出来根本就没法比。
  像温如真这样,选择嫁给自己同乡的知青,彼此知根知底,以后要是能回去了,也不会分隔两地,而且她的对象跟其他的知青不一样,身强体壮,又有一手的手艺,在村里的人缘好,他家里看着也挺殷实的,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他的包裹,他出手也大方,时不时的就给她开小灶。
  如果不是自觉比不上温如真,这些知青哪里会那么容易放弃这么一个好对象?
  不过就算她们不放弃,可能也成不了,他们之前有听说过一些传言,据说对方特意跟着温如真到这里来下乡的,她们没有机会。
  温如真全程没有说话,被问到开不开心,也只是微笑。
  开心吗?
  当然是开心的。
  大包小包的话那就说明俞向晏的家里人并不反对他们在一起,俞向晏的家人对她家里的情况是清楚的,毕竟同在一个县城,而且之前她爸和爷爷奶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只不过再有头有脸又怎么样呢?
  一被人举报,家瞬间就分崩离析,爷爷奶奶没有坚持多久,就病逝了,爸下放,妈离婚然后改嫁,她和弟弟也不得不选择下乡避祸,她还有一个妹妹被妈妈带着,现在才几岁不知事,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已经两年没有联系了,妈妈她生了别的小孩了吗?
  想起来不是不惆怅,但是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把自己和弟弟照顾好,她已经用了所有力气。
  她也担心他家里人会嫌弃她,是他坚持说不会,现在看来他真的没有骗她。
  俞向晏的家里没有反对他们在一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想到出事后原本围在她身边的人一下子鸟飞鱼散,只有俞向晏依旧在她身边,她的心里就涌出了蜜一般的甜蜜。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吧。
  ※※※※※※※※※※※※※※※※※※※※
  俞家六兄弟姐妹排行及姓名,分别是海晏河清、安居(乐业)
  大哥:俞向海,妻叶七佳
  二哥:俞向晏,妻温如真
  三姐:俞向河,下乡后因病去世
  四姐:俞向清,下乡
  五:俞向安(女主)
  六弟:俞向居
  是不是很好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