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产业公地
作者:齐橙      更新:2021-03-23 07:06      字数:3126
  秦海发起金塘化工联盟的事情,当然不是单纯地为了做好事。他倒并不拒绝为金塘市的这些同行们做一些事情,但要说事无巨细都替别人考虑周全,他可没有这么多的闲情。
  他希望金塘的化工企业能够联合起来走向国际市场,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既然大秦集团已经把金塘当成搞化工高分子材料的基地,那么金塘就不能只有大秦集团一枝独秀,而是应当有众多的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一个有利于产业持续发展的环境,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形成一片“产业公地”。
  一家企业要发展,除了自身的资源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所在地的各种公共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协作关系、供应链、人才、公共知识等等。
  纵观全球,无论是早期的伯明翰、芝加哥,还是现代的硅谷、珠三角、长三角,都表现出很强的产业集聚的特征。同一类的企业在这些地区建立,成功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建在其他的地区。
  例如在后世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带,出现过许多灯具、厨具、鞋类等专业县或者专业镇,在这些地方,往往一条街上全都是销售相关配件、提供各种服务的厂商,形成了完整的协作链条。此外,还有各种专业人员云集于此,一个投资者如果想进入这个产业,只要随便贴一张招聘启事,就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招满从总经理到一线操作工的所有人才。
  这样一种由众多企业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产业环境,不属任何一家企业私有,因此可以被称为“产业公地”。产业公地不是真实的土地,但却是产业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础。
  美国曾经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制造业开始向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地转移,到新世纪初,许多产业已经严重衰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动静不小。但收效缓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适合于制造业成长的“产业公地”已经衰退了,缺乏发展制造业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提出重振制造业,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秦海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产业组织方面的理论,说不了什么大道理,但他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认识到了产业公地的意义。他希望金塘能够成为整个国家化工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形成一块有助于化工材料产业发展的公地。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大秦集团是不够的,需要有众多其他的企业共同努力。
  出于这样的考虑,秦海对金塘的其他化工企业一直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也交代化工材料集团的负责人宁默、夏扬杰等重视对同行的扶持。前两年秦海组织材料学院的专家帮助这些企业改进技术,既有以此换取他们支持环保的目的,也有推动这些同行发展,进而促进整个金塘化工产业充分发育的动机。
  如今,金塘的化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小有名气。秦海审时度势,提出了抱团到海外发展的目标。他相信。一旦这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然会带进各种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国际竞争的经验,同时也能够在国外营造出一张覆盖完全的关系网。所有这些,都是大秦集团所需要的。从眼前来看,似乎是大秦集团牵头带大家一起出海,但从长远来看,大家在潮流中的搏击会为大秦集团带回来数不尽的回报。
  这些想法,秦海自然不便多说,既然大家认为他是带着无私的想法在帮助大家,那他就默认好了。就算他现在说自己是为了得到其他人的帮助,恐怕别人也不会相信。毕竟能够对大秦集团产生积极影响的。并不是孤立的一两家企业,而是数十家、上百家企业共同营造出来的氛围。
  “这件事情。我想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向大家提出来,是因为咱们国家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节点上。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刚刚成立。咱们国家也正在和相关各国谈判,争取早日加入世贸。一旦中国加入了世贸,整个外贸环境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那时候咱们要开拓国际市场,遭遇的掣肘就会比现在少得多。大家这个时候不抓紧时间试水,到时候恐怕就来不及了。”秦海向众人说道。
  “秦总真是做大事业的人,视野就是比咱们这些土包子要开阔得多啊。”
  “是啊是啊,咱们都是些井底之蛙,光知道在国内刨食,怎么就没想到要去国外发展呢?”
  “你别说,我还真想过去国外的事情,可是人生地不熟的,咱们又是小企业,出去了谁能认识咱啊?秦总提出来大家抱团出海,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英明了。”
  “……”
  企业老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话里话外都是对秦海方案的认同。一个口头的选举也已经开始了,刘书达、蔡旭舟等人都成为老板们提名的联盟负责人,当然,最终的结果还需要通过正式投票才能产生。
  “秦总,我们回去以后会认真讨论您的建议,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到时候您可得再给我们一些指点啊。”刘书达虽然没有走马上任,却已经在以联盟负责人的心态思考问题了。
  “没问题,我会帮你们找一些有经验的外贸人员来帮助你们的。”秦海许诺道。
  企业老板们围着秦海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才三三两两地离开了。秦海转回头来,却发现冀明初、王鸿生和宁中英正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子旁,笑呵呵地聊着什么,一边聊,一边还不时地用眼睛瞟着他这个方向,像是看什么热闹一般。在他们旁边,还坐着秦海的父亲秦明华,不过他的神情就没那么自然了,显得很有些拘谨的样子。
  “冀老,王主任,宁厂长,你们这是在聊什么呢?”秦海凑上前去,恭敬地问道。随着秦海的事业越做越大,在他面前能够颐指气使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这三位,则是硕果仅存的能够时不时教训教训他的人。
  “我们正在谈论你呢。”冀明初笑着说道。
  “我又做错什么了,还请各位领导批评。”秦海挠着头皮说道。
  “我们刚才在说,连首长都关心你的婚事了,你是不是得抓紧时间把事情给办了,省得宁厂长心里犯嘀咕啊。”冀明初直截了当地说道。
  “我倒没犯什么嘀咕,倒是老秦两口子急着抱孙子,在我面前说了多少回了。”宁中英指了指秦明华说道。
  秦明华没有宁中英那么大条,面对着冀明初和王鸿生,他还有很强的怯意,不敢怎么造次。刚才他们三个人聊天,说得挺热闹,秦明华也只是陪着笑,几乎没有插话。现在听宁中英把话头指向了他,他才连连地摆着手道:“我哪里急了……我是觉得,小静也是二十六七岁了,小海你不能耽误人家。”
  听到大家讨论的是这件事情,秦海的脸红了一下,他偷眼看了看王鸿生,见王鸿生的脸上有一些复杂的表情,不过并没有过多地流露出来。在这种时候,秦海也不便说起其他的事情,只能讷讷地答道:“这事也不能着急……主要是小静还在做博士论文,我们商量过了,等她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再来考虑这件事情。”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冀明初瞪着眼睛问道,“我听说,有些学生拿到博士学位都三十好几了,虽然现在提倡晚婚晚育,但也不能晚到这个程度吧?”
  “这倒不至于。”秦海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小静的博士答辩应当在今年就能够完成了,在铁基超导方面,她现在是当之无愧的权威,做一篇博士论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那好啊,我可等着喝喜酒呢。”冀明初乐呵呵地说道。
  “到时候一定给冀老您发请柬。”宁中英和秦明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应道。
  说着这些的时候,秦海已经来到了他们几个坐的桌子旁。他在王鸿生的身边坐下来,小心翼翼地说道:“王主任,到时候,还得请您来赏光啊。”
  王鸿生看了看秦海,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尽量吧,如果工作不是那么忙的话。”
  王哲奕对秦海那份若有若无的情愫,王鸿生岂能不知道。但命运弄人,王哲奕毕竟无法与秦海走到一起去,作为当父亲的,王鸿生是有些懊恼的。不过,这件事怨不到秦海的头上,王鸿生也没法说什么,只能是期盼女儿未来能够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以托付终身了。至于说自己前来喝秦海和宁静的喜酒,王鸿生只能是嘴上答应一句,实际上是不会出席的,原因也就不必深究了。
  冀明初、宁中英等人这种变相的逼婚,倒是给秦海提了一个醒。宁静的博士论文已经做完,马上就要进行答辩了,在她答辩的时候,秦海应当到京城去陪着她才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