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瓷都鬼市
作者:九年尘      更新:2021-03-28 06:47      字数:3150
  “瓷都也有鬼市?”冯青山一愣。
  “有。”唐易接口道,“正好我来了几次瓷都,也没去看看。就在陶瓷市场边上的广场,一周一次。”
  鬼叔接着说道,“其实也是个噱头,现在真东西哪里都少。不过不比瓷里村,还是有真品的。”
  的确,瓷都这个地方,建立在历朝历代的窑口窑址之上,别的不说,光是地下挖出来的东西就不少,这些东西虽然完整器少,但是有些瓷片与残件却也是好东西。
  晚上回去一起吃饭的时候,冯青山试探着问陆知行,能否见识一下他的作品。
  陆知行没拒绝,正好他也做出了几件,不过,这几件是在底部加了“火圣”小圆章的,算是试验样品。
  当然,不能都拿出来让冯青山看,陆知行拿出了一件康熙釉里红团花苹果尊。
  陆知行的手段,岂是市面上那些高仿所能比?不说别的,这东西一摆出来,那种古风气韵一下子就扑面而来。
  鬼叔拍案叫绝,“陆先生的高仿,是真正的顶级艺术品!这个窑厂,真是大手笔啊!”
  唐易笑了笑,对小顾说道,“你把你做的仿陈鸣远紫砂壶也拿出来,让老爷子欣赏一下吧!”
  小顾确实做了一件仿陈鸣远的甜瓜壶,就是在窑厂烧的。既然唐易说了,他便也去拿了出来。
  陆知行的东西虽然惊艳,但是冯青山也算有心理准备。但是小顾太年轻了,这紫砂壶一拿出来,他是真的被惊呆了。
  陈鸣远是清代的紫砂大师,名头太大。仿制他的作品,一般人哪敢来?
  甜瓜壶,是陈鸣远的代表作,现在在金陵博物馆呆着呢。壶身那两句“仿得东陵式,盛来雪孔香”,一下子就让人很有感觉。
  小顾的这件仿品,是做了又砸了七八件之后最满意的一件。虽然气韵上还稍微能透出点儿生涩,但说是一流高仿,也绝对不为过了。
  “小顾是陆先生的高徒,不过他是学紫砂出身。”唐易介绍了一句。
  “老朽沉浸古玩数十年,自忖走南闯北,见识不少。今天见了陆先生和小顾的作品,这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冯青山感慨道,“小顾这个年纪,就有如此成就,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陆知行笑了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小顾要感谢唐易!”
  冯青山哈哈大笑,“痛快,今天当浮三大白!”
  冯青山晚上喝了不少,不过临回房间前还念念不忘“鬼市”的事儿,反复提醒唐易别忘了叫醒他。
  结果,第二天他自己醒过来了,反而先去敲的唐易的门。
  唐易和冯青山到了鬼市的时候,正好五点整。鬼市所处的位置是个广场,这个时候,一个个的地摊已经摆放齐整,这时候天短了,还没亮,一道道手电筒光束子来回乱窜。
  瓷都的这个鬼市,和潘家园的鬼市,还有以前津门沈阳道的开市时间不一样。潘家园是周六,以前沈阳道是周四,而瓷都的这个鬼市,是在周一。唐易和冯青山正好赶上了。
  鬼市,而且是一周一开,这和天天都能逛的古玩市场就不一样。首先就是人肯定多,再就是虽然也有很多假货和做局的卖家,但是这攒了一周的劲儿,真东西好东西它也相对多一点儿。
  唐易和冯青山都是圈里常逛摊儿的老人,能把持得住,第一次来,却逛得不紧不慢。
  这鬼市不光有瓷器瓷片,其他古玩类别也有,比如铜器木器书画玉器杂项等等,只不过以瓷器为主罢了。而且瓷器占据一条“长线”路面,其他类别区域相对短一些。
  初次逛摊,唐易和冯青山先总的观察了一下。鬼市上的摊主,看起来还是以农民和小贩样貌的人居多。货源呢,应该也是四下收购的。当然,也有很多出自包括瓷里村在内的瓷都几个高仿村子的瓷器。
  唐易看了几个摊子,发现瓷片里真品还是不少的。
  这也不奇怪,有什么小区改造,河堤工程,挖掘疏通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瓷都这样的地方,很容易就能见到瓷片。其中还有不少明清官窑。
  同时,还有一些宋元时期的瓷片。宋元时期,瓷都还没有那么高的官方地位,但是窑口和名气已经都有了。宋元时期的瓷片,主要是出自郊区。
  大致看得差不多了,两人开始找摊看东西。不一会儿,冯青山就发现了一件宣德青花鸡心碗,顺手拿起来看了看。
  每个人逛摊问话的习惯不一样。比如很多人看上一样东西,喜欢先拿别的指东打西一番;还有的人呢,喜欢先拿看上的东西问,价儿不合意,再拿看不上的干扰。
  冯青山有个习惯,这习惯不太好,就是一边拿起东西,还没看透呢,一边顺嘴会问上一句:“什么价儿?”
  当然,这个习惯虽然不好改了,但还不算毛病。因为他不轻易还价。
  问价之后摊主给价,没看懂就轻易还价,这才是毛病。
  人家摊主已经说了个价儿,你要不想买,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这么说:“又仔细看了看,不喜欢!”不喜欢,这个东西谁也不能勉强,不喜欢当然不要了!你要是说因为有毛病或者怀疑不老,摊主还会跟上一堆话,麻烦。
  但是有的人,他偏不这样,他会还一个自认为摊主无法接受的低价,然后让摊主摆手说不行。但是,有时候你觉得是低价,没准儿摊主就同意了。你买还是不买?不买,你耍人哪?有时候摊主较真,都不容易走脱。
  瓷都的古玩市场上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儿,和问价儿有关,最终竟然闹出了血光。
  当时是有个外地游客,算是古玩爱好者,不过入行不深,很多东西算是似懂非懂,来瓷都逛古玩市场。在一个地摊前,看到了一件定窑白釉大碗,有一眼。
  这人就用脚尖虚点了一下这只碗,“多少钱?”
  这的确是太不懂事儿了,你问价就算不蹲下和摊主平视,你也不能拿脚尖点啊?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坐地户子,老练,没拿这个说事儿,却站起身来,平视游客说道:“这可是定窑白釉,少了二十万不卖!”
  这游客一听,嘿,地摊上还能出这价儿?本来拔脚想走。摊主却一直盯着他,追问了一句,“你说多少钱合适?”
  “我看,两千吧!”游客回了一句。
  两千,不算个小数了。其实,就是这游客就是回二十,摊主也挑不出毛病来。可问题是,这摊主一开始开得太高,无形中在心理上影响了游客。而且,他之所以问,也是觉得这东西不错。
  摊主一下子就逮住了这个机会。你以为你拿脚这么点点,就能这么轻松过去了?二十万就是冲你喊得,追问出价也是顺着这个来的!
  “好!拿走吧!”摊主干净利索地说道。
  这下游客傻眼了。一时没说出话来。
  摊主把东西包好,递向摊主,“掏钱!两千。”
  “你说两千就两千啊?”游客咽了口口水,终于说道。
  “两千是你说的!”摊主突然提高了声音。这时候,旁边接着冒出了两个壮汉,站在了游客身边。
  “怎么着?还想在这里耍人玩儿啊?你自己还的价儿,谁逼你了吗?”其中一个壮汉叫道。而另一个壮汉,则活动了一下手腕,一言不发。
  游客也不算笨,想了想,认栽了,从手包里拿出了两千,点给了摊主。
  当然了,他心里有气儿是难免的,临走时,低声骂了句:“土匪窝!”同时心里打定主意,特么的待会儿就去报案,就说摊主敲诈,有民警在,估计退东西拿回钱还是有戏的。
  他想的是不错,当时忍了,接着去报案,也是个好办法。可是他不该叫那声“土匪窝”。一听这个,摊主立即叫道,“你说什么?”接着,两个壮汉又把他夹住了。
  “没什么,没什么,我说我以后得上心学!”游客连忙说道。摊主这时候也是来劲了,竟然上前拍了拍游客的脸,“以后长点儿记性,别没事拿脚对着宝贝!”
  这一拍,结果拍出了大事儿了。这游客本来就憋着气,这种欺辱之下,再也憋不住了。他钥匙扣上,挂着一把折叠小刀,不长,十公分左右。他一下子从腰带上解下钥匙,起开小刀,一刀就捅在了摊主肚子上!
  不幸中的万幸,这刀只捅在了肠子上,最终算是没闹出人命。可是这事儿闹的!本来就是一买一卖的身份,最终一个重伤,一个进班房。
  当然了,冯青山没那个游客那么不懂规矩。他问了价儿之后,摊主应得也不低:“十万!” 这一听,冯青山没有再还价,而是拿起手电筒仔细看了起来。
  唐易不用手电筒也看明白了,这是件高仿!不过,冯青山不是新手,他比较放心,而且正在用手电筒仔细看呢。所以唐易也就没多嘴,就在这旁边观察着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