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第832章 试探
作者:
难山之下 更新:2021-03-30 03:10 字数:2059
毫无疑问,正德皇帝的态度十分的坚决,最重要的是杨廷和并没有什么太好的理由来阻止!而且杨廷和并不想因为这件事和正德皇帝发生对撞,不值得!
在杨廷和的内心之,认为这件事并没有超出他的心理底线。手机端 廷和没有李东阳那么固执。
虽然梁储对于这件事还是抱着很强的戒心,但是同样的,他也没有太好的理由来规劝正德皇帝!而且他也看出来了杨廷和没有强硬的表态,作为一个新进的阁臣,梁储最终没有选择越过杨廷和去。
出了豹房,梁储苦笑道:“接下来,咱们怕是要面对很多的诘问了!”
杨廷和笑道:“无妨,这事并非没有回转的余地!”
梁储听了有些讶然道:“阁老还有别的办法?”
“从一开始我知道,这事儿想要劝皇回心转意根本不可能,咱们劝皇从内库拨银子还难!”杨廷和沉吟道:“所以还不如将奏折发了是,不是要造船吗?龙江船厂早已不复永乐年间的繁荣了,每年还要修补运粮船。要造船,哪那么容易?”
梁储瞬间领会了杨廷和话里的精妙了,你不是说要造船吗?好啊,没说不给你造,至于什么时候造出来,那谁知道呢?别说造船了,光书能卡你一年!
梁储笑道:“杨阁老高见,现在的船厂已经衰败了,想要造船可不容易!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这下咱们能对他们有个交代了,至于能不能领会看他们的了!”
两人商量着向前走着,前面一个英武的身影迎面而来,不是张知节是谁?原来张知节一直都在关注着奏折递去之后的后续发展。
两位大学士来到豹房的事情自然瞒不过他,他心里也知道肯定是为了组建船队的事儿!虽然正德皇帝已经前肯万肯,拍着胸脯跟张知节保证了,但是张知节还是不放心,赶来了豹房。
结果迎面碰到了杨廷和和梁储,张知节仔细一看,发现杨廷和和梁储脸并没有阴沉之色。张知节禁不住心里一凛,难不成出现了什么变数?
“杨阁老,梁阁老!”张知节笑呵呵的抱拳道。
对于这个一举将内阁首辅李东阳赶出京城的少年,谁还敢有丝毫的大意?杨廷和笑道:“原来是张提督,老夫正要想见张提督一面呢!”
张知节有些惊讶道:“哦?不知杨阁老找我有何事?”
杨廷和袖子里出现了一封奏折,递给了张知节笑道:“不知道张提督知不知道这封奏折?”
张知节接过来看了看,笑道:“原来是楚天霸的奏折,哦,原来是说的组建船队出海的事!不瞒杨阁老,虽然这封奏折我并不知情,但是在南京的时候我曾和楚天霸一起讨论过,这是好事儿啊!”
虽然张知节说的煞煞有介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样子。但是杨廷和自然不信,笑道:“自从太祖皇帝以来,历代对于海禁都看的非常重!虽然有当年七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太宗皇帝最终还是放弃了,重新开始禁海!现在突然要组织船队出海,太过贸然了,至少也该廷议一番,要不然这奏折一出会引起轩然大波啊!”
廷议?廷议个球啊!廷议还不是你们官说啥是啥!张知节心里诽谤,嘴不由笑道:“不过是将沿海卫所的烂船重新整理一下罢了,小打小闹的,和当年七下西洋可完全没法!这么点小事儿哪里还用的着廷议啊?”
“既然内阁也批了,皇也准了,还有什么好轩然大波的?本督倒是听闻近来东南沿海犯禁出海极为猖獗,与东南沿海卫所某些官员勾结,还听说与朝大臣亦有勾结。本督正要让锦衣卫核查一番呢!”张知节笑道。
这完全是**裸的威胁,杨廷和笑道:“张提督有些草木皆兵了,不过是些道听途说的传闻罢了!”
“也许吧!没想到皇竟然让本督全权督办此事,还请杨阁老、梁阁老多行方便!”张知节笑着拱手道。
“好说,好说!”杨阁老笑呵呵的道别。
这封奏折还是被通政司发了出去,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海事一直都是朝廷的忌讳。当初永乐年间的下西洋遭到了很多官的反对,没想到时隔百年,竟然又有人想要组织船队出海!这一下子挑动了很多臣的敏感神经。
北方系的官员还好一些,南方系的官员无疑要更加敏感一些,特别是浙江、福建、广东系的官员,很多都与海走私有关系,所以反应更加激烈。
更让他们赶到吃惊的是,这奏折竟然发到了工部!不是旨,竟然是通过了内阁!这怎么可能?内阁是干什么吃的?怎么会同意组建船队出海?
杨廷和和梁储自然不会背这个锅,很快彭玉臻在这件事的作用暴露了出来。再联想到奏折正德皇帝的批示,由张知节全权督办此事!所有的谜团似乎都浮出了水面!
很多人一直疑惑,为什么不显山不露水的彭玉臻会入阁,现在一切都明了了,原来彭玉臻这厮不知何时竟然投靠了张知节,被张知节捧进了内阁!
这简直是官的耻辱,官的渣滓,官的败类,官的软骨头!彭玉臻一时之间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心里愤慨之余,不由都兴起了一个念头,一定要阻止这件事,阻止张知节组织船队出海!
特别是沿海系的官员更是蹿下跳,唾沫横飞的到处鼓动。组建船队空耗国力,有违祖训等等。一时间群情汹汹,估计通政司又有的忙了!
而与此同时,很多官员纷纷找到了杨廷和和梁储,杨廷和和梁储爷表示很无奈,两人已经觐见过正德皇帝了,根本没用,正德皇帝的态度十分坚决!
两人又暗暗点拨了一番,这些官员们也不是傻子,明白了其的玄妙!不过,他们还是不甘心,想着从根处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