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第263章 软卧包厢
作者:志鸟村      更新:2021-03-30 17:09      字数:2823
  火车缓缓启动,列车员来送了一次热水,包厢内就安静了下来。
  杨锐又拍了两张照片,便将照相机交给了文思摆弄。
  作为报社编辑,文思喜欢摄影,但接触好相机的时候并不多,尤其是红旗20这种旁轴测距的高端相机,好不容易得到它的摄影记者都爱护如己身,最多只能借给他把玩几分钟,拆换一个镜头都是不可能的。
  杨锐却是将三个镜头都拿了出来,甚至拿出一个胶卷,随便文思使用。
  他虽然有收藏的欲望,不过,照相机这种东西,增值速度是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所以,收藏只是对消费欲望的一种解释罢了,他既然将之拆出来用了,其实就没有指望收藏它能赚钱。
  文思显然有些乐不思蜀,一会的功夫,就坐到了杨锐这边,和他讨论起广角和标准镜头的区别。
  杨锐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权当是旅途中的消遣。
  文小满乘此机会,仔细的端详着杨锐的模样,越看越觉得好看,小心脏更是砰砰砰的直跳。
  她对这次的旅途,实在是太满意了。
  “烤鱼怎么不吃了?”马丽华轻轻的推了女儿一把。
  文小满的脸瞬间红了一下,掩饰着用手捂住,说:“不想吃了。”
  “刚才不是看你挺爱吃的?怎么了?”
  “就是……就是吃饱了。”文小满其实是不想自己狼吞虎咽的样子被对面的漂亮男生看到。
  虽然烤鱼很好吃,虽然文小满很多时候都不顾及形象,但是,身着一身黄蓝相间的运动服的杨锐,也确实有点漂亮过头了,远远超过烤鱼的美味等级。
  马丽华不太理解的看看残余一半的烤鱼,摇头道:“你平时都能吃两三碗米饭的,今天怎么吃这么少?是不是生病了。”
  “没有……哪里有,老师不是说让我们保持体型吗?要为明年考试准备了。”文小满深深的低下头,似乎在为这些年被消化的米饭而忏悔。
  “这孩子……”马丽华看看剩下一个半的烤鱼,道:“老文,别玩了,趁热把烤鱼吃了。这个,小杨,你也吃一条。”
  “不用了,我出来的时候吃过了。”杨锐谦让了一下。
  马丽华果然不再劝,又将半个烤鱼推到文思面前。
  “我等会再吃。”文思忙着玩相机呢,忙不过来。
  马丽华只好自己拿起来吃。她右边,老公盯着杨锐的相机看,她左边,女儿盯着杨锐看……
  马丽华突然心生警惕,用胳膊肘倒倒女儿,道:“你,看书去,作业都没做。”
  “我做了。”文小满很不乐意。
  “做了也看书去,曲谱背了吗?”
  “背了。”
  “背新的去。”
  “哦。”文小满低低头,又瞅一眼杨锐,抽出本音乐教材,默默的哼了起来。
  小姑娘的音调很不错,也成功的引起了杨锐的注意。
  这是个很可爱的小姑娘,一双眼睛极有灵气,头上扎两小辫,活动而伶俐。
  用超过时代的话来形容,这简直就是一只萌系的二次元女孩。
  “真不容易啊,能在80年代遇到这么萌的女孩子。”杨锐暗自评价了一句,却也没有盯着人家看,转而打开姚悦送给自己的木盒。
  木盒挺大,又高又宽。第一层打开,是炸成焦黄色的里脊和肉丸,闻起来就喷香扑鼻的。
  第二层,是经典的宫保鸡丁,鸡肉的大小匀称,颜色鲜亮。
  第三层,则是用一个小小的铁饭盒,上面还附着纸条一封:将热水灌入最下层,就可以保持饭菜的温度。
  纸条上的字迹纤细,正是杨锐熟悉的姚悦的笔触。
  杨锐打开铁饭盒,里面满满的装着颗粒晶莹的米饭。
  “是你对象刚刚送的?”马丽华突然问了一句。
  杨锐惊醒似的抬头,笑笑没说话。
  文小满嘟嘟嘴,问:“杨大哥,你读北京大学,她呢?”
  “她在河东大学。”
  “那你们两个以后不是很难见面了?”
  杨锐不置可否的笑笑。
  马丽华拽拽女儿,道:“好好背书,管闲事。”
  “不是你先问的?”
  “我能问,你不能问。”
  “独裁。”
  “恩?”
  “哦,知道了。”文小满再次嘟嘟嘴低下头,眼睛却是亮闪闪的看着杨锐。
  杨锐也觉得不能让她再问问题了,于是笑笑合上木盒,拿出管慎买给自己的walkman,戴上耳机,闭目听了起来。
  轻轻的音乐,从耳机中流淌出来,看的文思和马丽华目瞪口呆。
  文小满反而雀跃的道:“是随身听,小月用的也是这种。”
  “我记得你说过,小月的随身听是她爸爸从国外带过来的?”文思见杨锐好像听不到,若有所思的问女儿。
  “是呀,放一张磁带进去,就可以边走边听了,所以叫walkman。”文小满读的是音乐,班里同学的条件都不错,也是见过这种新产品的。
  “在家里听不是一样,干嘛要边走边听?再说了,后面有车过来都不知道,多危险呀。”马丽华很不满的摇摇头,道:“你说外国人也有意思,这么好的技术,做什么不好,做这些东西。”
  “外国人的想法和咱们不一样。”文思说了一句,又将目光放在了照相机上。
  这样的机会不常有,他想多看看,琢磨琢磨,反正在火车上,闲着也是闲着。
  杨锐闭着眼睛,听着似曾相识又未曾听过的粤语歌,体会着时空流转的奇妙与属于自己的安静。
  火车哐当哐当的向前奔跑,黑烟滚滚而出,喷向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优哉游哉的在天上飘荡,似乎对地面上的一切都漫不经心。
  窗外的绿树出现又消失,青山与小溪一闪即过,又反复出现,它们令画面变的单调起来,也令杨锐昏昏欲睡。
  不多时,换了两遍的磁带自动停止,杨锐没有再换,翻了个身,发出均匀而细小的鼾声。
  “唉,你说这个小伙子,家里是做什么的?”马丽华一拉老公,说起了八卦。
  文思同志比划着相机,不耐烦的道:“你管人家是做什么的,河东那么大,我哪里知道。”
  “这不是让你猜嘛。”
  “我猜不着。”
  “喂,我问你,你手里的相机,值多少钱?”马丽华换了个方式,问了起来。
  文思稍微有了点聊天的兴趣,嘿嘿的一笑,说:“你别问多少钱,这个可是红旗20,你有钱都买不着。”
  “怎么说?”
  “这是70年做的相机,79年就停产了,知道为什么?”
  “为什么?”马丽华配合的问。
  文思一笑,道:“太难做呗,你看这镜头,这机身,全都是仿德国人的相机,而且做的比德国人的还好,这些光学玻璃,那都是老师傅一个一个磨出来,总共就没产多少个,全给中央媒体了。”
  “那你们社还有一个?”
  “咱不是北京日报吗?近水楼台先得月,那老小子软磨硬泡要来的,都舍不得给人看,我这次回去,得和他好好说道说道。”
  “那要是买不到,这个小伙子怎么弄到的?”马丽华问出关键问题。
  文思想了一下,又摇摇头,道:“说不定他家里人借给他的?要不然……”
  “把话说完,急死人了。”
  “要不然就是从香港买的。”文思说着摇摇头,道:“也不能,那太贵了。”
  “多贵?”马丽华好奇的就是这种问题。
  文思竖起三根手指,道:“三千多港币,参加了好几个展览会,就没卖出去几台,人家外国人都觉得贵。”
  “三千港币?”马丽华重复了一遍,赶紧抓住文思的胳膊,道:“这么贵的东西你还玩?弄坏了你赔得起吗?赶紧给人家好好的放回去。”
  “唉,你说话怎么就那么像我们社的摄影记者……”
  “你放不放?”马丽华举起了桌上的烤鱼。
  “放,我放还不行嘛。”文思委屈的将相机给收拾起来,装好放在了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