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冰裂瓷器
作者:炎宗      更新:2021-04-05 07:45      字数:3425
  光有明暗人有影,人生,就是在明暗交替中向前。
  卢灿很清楚,自己的大半个身子其实是没入黑暗中的,即便是光明的一面,也是奔着财富与名望而去。所谓的情怀……他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纳徳轩珠宝不用多说,其实就是收敛财富的;如果他不黑,华人银行恐怕还落不到自己手中;挖掘各地宝藏,更是掠财无数,各类投资,更是他的圈财手段。
  他从未觉得,自己做得过分。
  唯一能寄托他情怀的,就是虎园博物馆,可是……扒开表面的东西往深处看,这家博物馆基本上就是他的私产,是他收集艺术财富和业界声誉的最核心阵地。
  港府已经多次派人来商谈,将虎博升级为香江地域的代表性博物馆,也就是香江博物馆,并承诺每年都会给博物馆一定的拨款,他都没有答应。
  原因很简单,他的掌控权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这是他不可忍受的。
  事实上,虎博的成立,将港府成立综合性博物馆的计划,压迫得胎死腹中。他也因为虎博,占据香江这块“融汇东西、交通南北”艺术交流重镇的最高点。
  未来不敢说,但近五年,香江绝对不会出现大型综合博物馆。因为虎园众多藏品、众多展览馆的压制;因为卢灿不遗余力的大规模投资;因为他这些年拉出来的东瀛、台岛、内陆、东南亚、欧洲等地的合作关系;因为他建设的庞大进货渠道……所有这些,都预示着谁想进入香江博物馆圈子都得做好长期赔本的准备——再有人投资,岂不是傻缺?
  是的,这是他的野心——还认为这是单纯的情怀吗?
  当然,情怀与理想这杆大旗,必须永远高举。
  …………
  卢灿与阿欣在利摩日逗留了整整一周,俩人逛遍这一带的名胜古迹。闲暇时分,卢灿跟小林斗盦学习如何烧制陶器茶具——小林先生是陶器茶具的烧制高手。
  卢灿跟着小林斗盦学制陶,颇有收获,让他对东瀛的陶瓷制作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东瀛,陶器的使用比例居高不下,日式陶器,有着独特的沧桑之美。
  东瀛陶器受中国唐三彩和宋瓷的影响颇深。经历了江户时代陶瓷业的鼎盛,东瀛陶器也发展出很多流派,再加上东瀛是火山多发国家,地质上更多的是被风化了的花岗岩,石英等,他们的土质软,密度大,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土质更适合做陶器,而不是瓷器。
  东瀛的六大古窑,最早全部烧制陶器。
  手作陶器在东瀛盛行的原因也与东瀛流传的侘寂文化有关。所谓侘寂是茶人村田珠光提出的,指的是朴素感,粗糙感,以及瑕疵美。
  东瀛的陶器,与中国的陶器制作观念,差别巨大。
  东瀛人认为,现实中并不具备完美无缺的东西,既便有,也不能长久,而残缺之物,常常留有一个无限的空间,富有再创造的余地。
  这也是东瀛人的“重瞬间、轻永恒”的“物哀”审美意识。
  小林斗盦是其坚定的推崇者和信奉者。
  相比而言,中国工匠更强调尽善尽美,天人合一,以“至臻完美”为最高追求——中国的官窑陶瓷在出窑后有瑕疵必定会摔碎!
  两种不同理念下产生的作品,自然不尽相同。至于孰优孰劣,那就见仁见智。
  彼此熟识之后,当卢灿提出邀请时,这是亚洲第一家东瀛境外的东洋文化馆,小林斗盦思忖片刻后,很爽快的答应下来。
  他将在一周后,从法国返回东瀛,处理完他的工作室事宜后,在八月份之前,赶往虎博,担纲虎博东洋馆的馆长,兼任东瀛艺术研究中心的组长。
  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虎博东洋馆的开馆,定在八月中旬,有他的加盟,势必会引发东瀛文博界的关注。
  卢灿和阿欣两人订购的是中午的机票,从利摩日转巴黎,再到伦敦。卢灿还想去看看赵家藏品的处理情况。另外还抽空去爱伦岛看看,自家的远洋号游艇,已经抵达爱伦岛周边。这次瞅瞅有没有机会找到被墙壁封起来的山洞,那里面可是有不少好东西。
  从苏格兰回来,再来法国,也许那时,巴黎红楼和阿方索家的老别墅,已经到手了。
  阿方索家的老别墅没人要,卢灿只得将它与红楼,一并挂在纳徳轩巴黎分公司的名下,成为员工度假中心,让嘉妮去打理。
  “阿欣,我去窑口看看。”
  今天有一口电窑要开窑,卢灿对屋内的阿欣招呼一声。阿欣正在屋内整理行礼,这次来利摩日买了不少礼品,稍后去机场时要打包邮寄回香江。她探头出来,对卢灿摆动几根手指,示意早去早回。
  只身出门,卢灿直接奔电窑车间而去。
  这次出窑的瓷器是试验品——韦森特和唐经天看到卢灿入手的那款宋官窑八角卷口盆后,惊艳不已,想要仿制。
  这不,一周时间,仿制宋官窑的瓷器出炉,也不知成功与否。
  卢灿很关心这窑瓷器还有一个原因——他在窑内夹带私货,把三十年后非常流行的冰裂瓷器,做了两套夹杂在窑口中间,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等他抵达电窑车间时,唐经天和韦森特,正在指挥工人往外传递匣钵——电窑烧精品瓷器都需要用匣钵,或者隔板。
  小林斗盦也在,正蹲在一只方匣钵前面,仔细观看,很专注。
  “斗盦大师,效果怎么样?”卢灿还没看到实物,但见到老头子的表情,应该有戏。
  他抬抬头,见到卢灿,连忙招手,“卢生,你过来看看,有点意思欸。”
  他面前的匣钵,内设井字格,双层,一共有十八件两套内卷口茶盏,单套赤、黄、橙、绿、青、蓝、紫、黑、白九色,拼在一只井字格中,颜色绚丽,对比鲜明,非常靓丽。
  成了!卢灿握握拳头,挥动一下。
  这就是他的试验品——冰裂套杯,其创意来自记忆中的“冰裂杯”!
  冰裂茶杯最具特点的是冰裂釉,冰裂釉是一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裂纹,它看起来就像是花瓣一样,而且杯壁厚实,釉薄质细,最特别的是,釉面上有一些呈现出不规则的细碎层叠起来,就像是竖冰乍裂,极具立体感,看起来美极了,而且艺术感也非常好。
  小林斗盦拿起一只黑色冰裂杯,用衣袖擦擦上面的浮尘,对着初升的朝阳映照,其釉面散发着黑珍珠般的光泽,冰裂纹线微微泛白,杯壁看起来像一朵黑色玫瑰花向外绽放它的光芒,深沉而富有魅力。
  “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林先生在察看三只冰裂杯后,尽管他知道这涉及工艺秘密,可还是忍不住问道。
  卢灿自己也在察看,听到老先生的话,笑笑回复道,“说穿了一文不值。双层冰裂纹工艺,我们润馨瓷器已经掌握。”
  是的,这种立体冰裂,就是双层冰裂纹叠加的效果。
  上半年为了竞标香江茶博的复制业务,润馨瓷厂进行广泛试验,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釉面和瓷坯中间,添加一层色料。这样一来,瓷坯、色料、釉料三者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形成多层次冰裂釉。
  简单解释宋代瓷器的冰裂纹和卢灿“所创”的冰裂釉的区别:前者是单层釉面冰裂,后者是多层冰裂叠加——后世的台岛窑口,曾经做到七层冰裂,非常漂亮。
  可惜,那杯子也只能看看——杯壁太厚,不符合使用习惯。
  这一窑是试验,只有十二匣钵,很快就清空窑仓,大家都围拢过来,观看卢灿所制的试验品。
  不得不说,卢灿的运气很好,他这两套冰裂茶具,都烧制的非常完美。而其它十一匣中,损毁了九件,成品率大约在百分之六十。
  这可能与卢灿烧制的都是体态均匀的小件,有很大关系。
  这两套冰裂套杯,出自大老板之手,再说了,九色连环,摆放在一起,确实漂亮,顿时马屁如潮。
  “卢少,这两套瓷器,一定要留给我们利摩日润馨一套!八月的瓷器展,我们就靠它镇场了!”
  谁说欧洲人不会拍马屁?韦森特的马屁境界很高嘛,尽管知道这些杯子达不到镇场效果,可卢灿还是点头同意。
  其实,这是卢灿以后世的眼光看待冰裂杯——后世冰裂杯泛滥,在网络上质疑声一片,什么含重金属,不建议使用等等,这些都是臆测!
  八十年代初,冰裂杯的出现,无疑是非常震撼的。
  冰裂茶杯的外观是一大特点,而它的外观颜色也是一大亮点,一般情况下,冰裂茶具以赤、黄、橙、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为主,卢灿创造性的添加“黑白”二色,使得色彩更丰富,形成完整的色彩体系。
  这套冰裂茶具,还真的能镇场!
  让卢灿没想到的是,这套冰裂茶具,在八月的瓷器展中,被一位东瀛藏家以六万三千法郎拍走——仅仅是九件直径不过十二公分的小茶盏!
  另一套冰裂茶具,卢灿见小林斗盦爱不释手,便赠送给对方。老头子乐呵呵的抱在怀中,再也不撒手。
  “我建议你们把这项技术……注册了。”小林斗盦没有白要卢灿的东西,给出的建议让韦森特和唐经天眼前一亮!
  这种立体冰裂釉,确实是一大创新,注册下来,将成为利摩日瓷器的王牌之一——这种专利对亚洲没什么威慑力,但对于欧洲各大窑口来说,还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
  七月五日,卢灿与孙瑞欣,再度赶赴英伦,赵太来家藏品的归类整理工作,已经进行三分之二,目前已经整理出来四万多件藏品和两万九千多件民/国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