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对方意图
作者:炎宗      更新:2021-04-05 07:45      字数:3229
  做伙计的第一要素就是伶俐。
  对方虽然年轻,可是刚才一个瘦高个探头向屋内看一眼,随后又有一名彪形大汉站在门口,这两位显然是保全——逛个古董市竟然带两个保全的人,即便再年轻,那也不是一般人。这会对方提到大老板的名字,这伙计的话语变得谨慎许多。
  这种情况下,卢灿自然问不出来什么,对他摆摆手,笑着说道,“你忙你的,我自己看看……你们李总,就见过一面,别打搅他了。”
  卢灿记忆中,龙凤楼的原址是一家画廊咖啡馆,老板是一位旅居香江的荷兰人,听伙计刚才所说,这位荷兰人离开香江,珠江文化的李满生看中这块地皮,从房东那里租赁下来,开设这么一家“龙凤楼古董市”。
  柜台上陈列的多是小件物品,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到各类铜器铜佛,石雕玉刻,唔,还有一侧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字画。
  这里的物件,古董和当代工艺品,一半一半,虽然没有顶级古董,但真品的比例还是挺高的,单这一点,就盖过乐古道绝大多数店铺。
  很像内陆的友谊商店古董专柜,想到这卢灿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猜测,八成是对的!
  这里的陈设,与友谊商店的货品陈列,非常相似!
  卢灿没少逛羊城的友谊商店,眼前这格局,这物件,都是来自羊城的友谊商店,甚至刚才主动招呼的伙计,八成也是羊城友谊商店的精兵强将。
  嗯,珠江文化之所以开这家店,估计与羊城友谊商店系统有很大关系。
  龙凤楼一层面积不大,只有五六十平米,长条形,除了这位伙计,还有两人。
  其中一位六十岁的老者坐在最里面的柜台后。这位掌眼师傅,卢灿看着眼生,应该也是北边来的。而另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应该是经理,刚才正陪着掌眼师傅说话,这会儿眼睛正盯着卢灿——刚才卢灿与迎客伙计说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此人姓王,全名王宏明,内陆羊城人,原本是羊城宾馆的涉外商贸处主任。这次羊城轻工厅与珠江文化联合成立“友谊商店香江门市”,可是头等大事。王宏明因为家学功底深厚,又兼英语流利,有涉外经验,遂被派来担纲门市经理。
  说起来,王宏明绝对是名门之后,与香江渊源非常深。
  王宏明的祖上王元琛是中国第一代基/督教徒,而且是死忠信徒的那种,所入教派为“广东省首先进教会”,这是香江礼贤会的前称。
  鸦片战争后迫于反教运动,举家迁居香江,开始王家辉煌历程。
  王元琛育有二子,长子煜初,次子谦如,都是香江有名的华人牧师。王煜初和王谦如子女众多,王煜初有子女十人(七子年幼夭折);王谦如有子女九人,所以王家成为香港基/督教十九世纪一个庞大的家族。
  由于王氏子女在香江接受到西学的教育,以及受到教会风气的熏陶,以致王氏子女皆能成材成器,日后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王煜初的六子中,王宠勋、王宠光、王宠佑、王宠惠、王宠庆、王宠益均是学有所成,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王宠惠,此人被称为“中国法学之父”“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
  王宏明的祖父是王宠勋,此人同样不简单,18/95年盛宣怀在津门筹建北洋大学堂,他是第一批西医教授。而且,他和当时的国父中山先生关系非常好——18/95年10月26日,王宠勋在羊城举行婚礼,中山先生冒着被清政府追捕的危险赴王家喜宴。
  王宏明的父亲王大邱,是王宠勋先生的第二子,清华物理系毕业,曾参与国家第一代核裂变的研究工作,可惜英年早逝,1970年牺牲在西北大沙漠。王宏明的母亲同样不是普通人,她是梁瀚嵩(历史学家,教育家)的幼/女,羊城三中唯一的全国优秀教师。
  王宏明的古文、英语等学识,都是来自母亲的亲自传授。
  珠江文化最终决定由他来担纲这家门市的经理,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王家在东南亚依旧有相当的影响力。
  卢灿看完掌眼师傅,眼光顺势移到他的身上。王宏明站起身来,对卢灿点头微笑,“鄙人小店经理王宏明,本店开业七天庆,所有物品一律九折,今天最后一天。”
  卢灿礼节性的点点头,指指窗台位置的三尊坐悟像,“这三尊法师像,可以上柜台容我看看吗?”
  王宏明与那位掌眼老者,目光交流,对反眼中都有一丝惊讶——开业六天,许多人问过那三尊是什么佛,真正认识的人很少,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直接说出“大师像”。
  这是瞎蒙的还是真有水平?
  让两人惊讶的是,那年轻人的话语并没有结束,手指连点,“哦,这尊檀木台屏,还有那四幅白石山翁的条屏,可染大师的《烟雨江南》,也给我包上……”
  王宏明半张着嘴,这在干嘛呢?这人不会是来捣乱的吧?进门到现在不过十分钟,他认真的看过这些物品吗?怎么张嘴就来?
  不过,对方点名的物品名称,无一差错。
  王宏明在羊城涉外宾馆接待过一二十年的外宾,也算见多识广,他忽然灵光一闪,一拍额头,急匆匆从柜台内走出,高声大笑着招呼,并远远的就递出手臂,“卢先生……是吧?真是贵客临门!”
  他没见过卢灿,但有关卢灿的传闻听说太多。眼前的年轻人,保镖随身,目光如炬,出手豪阔,全香江也只有这么一位。
  “冒昧了,王经理,”卢灿伸手与他握握,“我要的那些,没有你们的镇店吧?”
  每一家古董店都会有镇店之物,用来彰显自家店内物品的品级,所以这类物品,一般都是非卖品。购买镇店之物,要么交情非常好,要么就是撬市——一种很不友好的行径。
  卢灿所点名的几件,现在还达不到镇店水准。
  白石山翁的四条风景屏,再过十年能镇店,现在他的香江市价为一千二百港纸一平尺;可染大师还在世,价位要比他师傅白石先生更低,香江均价在五百港纸一平尺。
  李可染大师的作品升值,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在东瀛举行一系列展览,受到东瀛艺术家追捧之后的事。
  至于那三尊坐悟像,还有那尊檀木座屏,更算不上镇馆。
  “卢先生看上的物品,即便镇馆也没问题。”王宏明热情洋溢的摇着卢灿的手臂,分外亲热。
  他又对柜台后面的老者喊道,“冯叔,来来来,我介绍一位俊杰给您认识!”
  见卢灿有些诧异,他哈哈一笑,“冯叔可是和卢少,有些渊源呢。”
  “哦?不好意思,我没太明白。”卢灿朝那位老者微微躬身,又与对方握握手。
  “冯老的父亲是冯耿光老先生,前几天,我和冯老还去虎博,拜访张博驹老爷子……”王宏明在旁边介绍道。
  啊!卢灿恍然大悟,态度明显亲近几分,“冯叔,还请不知者不怪!哪天有时间我给您摆宴欢迎!”
  这位冯静喜又是什么来历?一切都源于冯耿光及张博驹。
  冯耿光是北洋体系内的高管(北洋军第二镇管带、协台),辛亥革命后,他参与中国银行的筹建工作,并先后担任三任总裁。
  此人与张博驹老爷子关系素来交好,两人都是梅党(梅兰芳的铁粉)。
  “梅兰芳初起,凡百设施,皆赖以维持。以兰芳贫,资其所用,略无吝惜。兰芳益德之,尝曰:他人爱我,而我不知,知我者,其冯侯乎!”
  这是张博驹老爷子的《游春笔记》中记录的一段话。
  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博驹更是与冯耿光、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织了“国剧学会”,为京剧发展,贡献颇多。
  张博驹与冯耿光,素有交情,冯静喜来港,以晚辈之礼拜访张博驹,名正言顺。不够,不知为何,上次和张老三人见面,张老没有提及此事?
  攀上关系后,卢灿被王宏明请上二楼办公区,冯静喜作陪。
  “冯叔什么时间来香江的?”
  冯静喜似乎不太爱说话,脸盘很瘦,眼睛略显浑浊,他伸出食指晃晃,“个把月。”
  “卢少请喝茶。”王宏明泡好一杯绿茶,递给卢灿,顺便接过话题,“我和冯叔,还有工作组的其他几人,都是一个月前,被上级点名来这里的。以后还请卢先生多多照顾!”
  卢灿微微一笑,这……说辞,很有意思。
  对这家龙凤楼,他隐隐有种感觉——对方说不定就是针对虎博而来,或者说针对自己而来。
  至于目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不算难猜,不外乎两种:
  往好的方面去考虑,他们看上虎博每年庞大的古董收藏资金——如果能和虎博搭上交易,珠江文化的“创汇”任务,很轻松就能完成;
  如果往坏的方面去想,对方想要彻底摸清虎博究竟有哪些渠道,能从内陆走/私出口如此庞大数量的古董?虎博藏品数量增长速度太快,内陆不可能没有觉察其灰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