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容易啊
作者:断刃天涯      更新:2021-04-09 20:53      字数:3272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不容易啊
  “陛下心中自有圣断,臣何必多费口舌?”李诚平静的脸上闪过一道狡黠的微笑,李世民看的很清楚,抬手扶额,仰面叹息:“生子当如李自成。”
  李自成从邮差到皇帝,一代枭雄。李诚在心里默默的捧哏,脸上却是一脸的肃然:“陛下过誉,臣志不在庙堂,而在江湖之远。”
  李世民对这个答案毫不怀疑,李诚要是愿意,三年前就能成为黄门侍郎,现在至少是个宰相团队的一员了。但是李诚宁愿躲在登州吹海风,也不愿意留在长安。
  这中做派可不是谢安那种在家赋闲的养望,李诚可是有实际职位的人。所以可以断定,李诚不是在玩欲擒故纵,以退为进那一套。
  监视李诚的丽景门人,很清楚李诚在登州做的都是些什么事情。没事就驾船出海的四品大员,也就是李诚这么一号了。
  李世民其实不是想听李诚的意见,而是想通过李诚的态度来坚定自己的判断。怎么说呢,李诚表现出来的判断力太过惊人了,他尽管没什么野心,但是他总是能站在正确的位子上。
  这就很不简单了,尤其是在李泰和李承乾这两个儿子的事情上,李世民感受尤为深刻。李承乾和李泰都表示过要招揽李诚,甚至李世民还亲自当说客。
  结果呢?李诚拒绝了入幕东宫的命令,这可是皇帝的意思,李诚还是果断的拒绝了。
  李泰也多次招揽李诚,但是都被拒绝里面。
  在选择学生的问题上,李诚没有选择看似很有前途的李承乾和李泰,而是选择了李治这个当时最没有竞争力的晋王。
  这一系列操作说明什么?说明李诚看人的眼光很准。很早之前,他就不看好还是太子的李承乾和风光无限的李泰。
  这一次到了李恪的头上,李世民用“有类朕”来形容李恪的时候,李诚没有反驳,而是回答李世民心中有判断,他说话是浪费口水。
  李世民很自然的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李恪的问题是天然有缺陷,他这个杨广的外孙,太伤形象了。什么贤王不贤王的,在当下的门阀士族眼中根本就不值钱。
  嫡庶之别,这是门阀士族最重视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血统论。这是大环境!
  在朝野之内,李恪也很难越过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宰相大臣的阻击。
  所以李诚才没有就李恪这个人本身去置啄之言,而是直接表示说李恪都是浪费口水。
  综上所述,李诚的态度很明确,李恪连竞争的资格都不具备。
  这些条件李世民不是没想到,他只是不甘心,打算尝试一下。李诚被请后,听到李世民的话,直接一桶冰水浇过来。就不提什么李恪自身的优劣了,就问你资格的问题。
  李诚的回答与长孙无忌被提问时是有巨大差别的,长孙无忌的态度是:太子不可轻易的更换,而且李治仁孝,才是最合适当下朝廷稳定局面的首选。
  长孙无忌回答的一点毛病都没有,这就是两个人的角度不同,长孙无忌不可能像李诚这样说话,他这样说就是在蔑视皇权,居心叵测。李诚这么说就是客观的分析问题。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同样的态度,但是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人说话,还是要附和自己的身份。有的态度,只能用别人能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
  换成李诚用了长孙无忌的答案,李世民心里就会觉得,你连宰相都不是,操什么闲心?现在李诚用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反问李世民,陛下想过李恪的资格么?
  这答案就是一种对皇帝诚实的态度了,不对比两者的条件,而是尖锐的指出问题所在。而且李诚说的很艺术,他表示李世民只有判断,自己说啥都是浪费口水。
  这样以来,之前那些勉强被李世民压下去的困难,再次浮现,李世民必须去面对了。连李诚都看到的困难,其他人能看不到么?李诚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李治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这句话没有明着说,只是隐藏在话中。
  “朕这个皇帝……唉。”李世民不禁长叹一声,言犹未尽处,应是:不能从心所欲。
  李诚真的不想说话,这时候想说句合适的话太难了。但又不能不说,这时候说句合适的话,比平时拍什么马屁都强百倍。
  “陛下居高俯瞰,所思所虑,不外大局。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手持乾坤,平衡阴阳,自然是极难的。”李诚算是绞尽脑汁,才算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李世民听了果然眉头舒展,露出豪迈之色,大声道:“更难的时候都过来了,眼下的时局,确实不易多动。”
  君臣二人这一番对话,算是有点知己相谈的意思了。
  李诚强调了一下“大局”,古往今来的所谓大局,不外“平衡”二字里头做文章。平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不就是国家格局稳定么?在稳定的格局下进行微调,这是李诚给出的建议,所以才有了“平衡阴阳”之说。
  李世民也认清了这一点,当前的格局求的是稳定,实在是不适合大动干戈。
  李诚没有对太子的位子提出任何建议,但是却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朝局的关键所在。东宫稳,则朝局稳,朝局稳,李世民“泰山封禅”的计划才能重启。对年龄已经不小的李世民而言,泰山封禅的宏愿,实施的节奏要加快了。
  如果不是李承乾的东宫生变,凭着安西都护府的开疆拓土,李世民就已经有资格去走一趟泰山了。现在则显得不那么充分了,必须要有更大的功业来支撑。不然很难服众!
  告辞出宫的李诚走半道上停下了,路边站着一个小姑娘,脸上是依恋的微笑,缓缓的躬身道福:“明达见过先生。”
  因为李诚的干扰,这个本该早夭的小姑娘,现在有点茁壮成长的意思。身体弱的缺点,因为运动和饮食好的结合,不再是弱不禁风的样子。
  没娘的孩子懂事早,李明达也是如此。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李诚还真不太拿她当小姑娘看待。缓缓的抱手,李诚微笑回应:“殿下如何在此?”
  “宫里烦闷的紧,明达欲往城外住上几日,巧的是遇见先生,这一路倒也有个说话解乏的人了。”小娘子脸上笑的眼睛眯成了缝,一股子亲近的气息扑来。
  “噗!”李诚没忍住,抬手在脑门“嘣”一个,疼的李明达捂着脑门:“先生欺负人!”
  “小小年纪,鬼心思不少。走吧,一起回去,我可先说好啊,不去你高阳姐姐的庄子里。”李诚先打预防针,这小娘子聪慧的紧,心思也被李诚给带野了。不再是历史上那个终日在宫中长大的小兕子了。
  这样的李明达,更让李诚喜欢,小娘子嘛,整天板着脸有什么意思?孩子就是孩子,装什么大人呢?
  晋阳公主李明达算是李世民最喜欢的公主了,身后跟着的仆从不下二十人,抬着一架撵驾跟着走。出宫之后规模再次扩大,近百人跟着她。
  反观李诚不过一主一仆,李山在前牵着马走,保持着跟马车一样的节奏。
  李诚在马背上不时低下身子与小兕子聊几句,小娘子趴在窗前,眼神就没移开过。
  出城门的时候李诚停下了,今天没打算去城外的农庄,最近呆在长安城的家里比较让李治放心。这师傅当的,好累啊!
  挥别了小娘子,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李诚表情古怪的看着门后站着的人。
  “高阳殿下,好久不见。”莫名其妙的想起了一首歌,其实自己跟高阳之间没有太多感情波折吧?不过是一个少女一厢情愿的单恋。
  “自成先生,好久不见。”高阳的心情起伏,确实很久没见了。在高阳的心中,她理解为相见争如不见。李诚是不想让自己为难呢,其实她想多了。
  迈步进门,李诚笑道:“今天怎么有空?”本想来一句“有事?”怕高阳无解。
  “家翁让妾来走动走动。”高阳的答案出乎预料,仔细想想又在预料之中。
  似乎历史上一些事情被串连了起来。
  房玄龄是支持李泰的,这给房家后来的发展带来了影响。想必在李治确定为太子后,房玄龄也表示过让高阳与李治走动吧?心高气傲的高阳,怎么会去看武则天的嘴脸?
  时间长了,怨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加上李治和武则天一系列的压制,最后房遗爱和高阳都因为谋反案子倒霉了。
  这会高阳还是出现了,同样是房玄龄的安排。不能不说,房玄龄老谋深算啊。不过下面的人执行力确实有点问题,至少高阳的执行力在两个时空是不一样的。
  历史轨迹里的高阳是抗拒的,多了小蝴蝶的时空里,高阳的眼睛里是见到了情人的雀跃。
  “房相还真是……”李诚说一半就停下了,不好在背后说前辈的话啊。
  房玄龄也不容易啊,明明看见了隐患,却不能亲自出手来解决,只能指望高阳。本来房遗爱是个不错的人选,奈何他与李诚的关系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说到底,败在了心胸上头。
  历史上的房遗爱,想来也是心胸狭窄而倒霉的。
  “妾要是不愿意,没人能逼着妾来。”堂堂大唐的高阳公主,以妾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