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首次会议2
作者:愚公道      更新:2021-04-15 15:02      字数:2293
  崇真帝笑着说完,拿出自己的怀表,看了看时间才十点多钟。
  “卿可知,想当初如若碰到这样的大事,怕是没有个一两日是解决不了的。可是你们看看时间,我们这才一个时辰就商量好了。
  三宝说的对,有些事可以慢慢商量,提前准备。可是如果碰到敌人叩边,咱们在商议几日,那最好的机会都错过了。提高效率是必须的,没有关于立法的大事就不需要召集众臣商议。内阁进行处理就足够了。但是,这就需要内阁的宰相们必须要处事公平,一切为国家和黎民百姓的利益为重。朕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那个人想趁机谋利,不管是为个人还是家族,那你的官就当到头了。”崇真帝看着几个宰相道。他现在是彻底想清楚了。对于马三宝的一些理论也接受了。对于他来说,身同感受,听完后的觉悟要比马三宝高的多。
  “嗯。陛下说的对。本王觉得,做人做事都要有那个,哦,原则。都要为百姓谋福。如果那个敢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那就别怪本王手下不留情面。”作为督察署的院正,蜀王朱至澍可是有相当高的权利。
  “臣等记下了。”
  “谁还有事,说出来大家赶紧解决了。”崇真帝对于这样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好奇,也比较想多尝试一下,所以再次问道。
  “臣有事!”黄师伯突然说道,
  “嗯,卿自管说。”崇真帝笑着说道。
  “现今已经到了春耕时分,根据首相大人原来的计划,是要把江南的一些稻谷种子换成最好的优质稻谷的。
  原来都是欧阳大人在管理此事,可是既然已经开始了朝政,我觉得此事还要让大家知道一下,让陛下心里也有底。这次江南我们能够控制到的区域,需要五十万担种子。原来在川蜀,和金水城的时候,优质稻谷和普通的稻谷都是一比一点一兑换的。可以现在给,也可以等稻谷熟了。
  但是现在朝廷要募兵,还要准备北方的战事。所以咱们就不能把所有的粮食都等到稻谷熟了再收了,那样的话,士兵们的军粮就不够了。臣提议商议此事。”黄师伯说完,一群人就愣住了。
  “黄大人,这优质稻谷和普通的稻谷好在哪里?”马士英问道,黄道周也点头附议。
  “马大人,这优质稻谷一亩地能高处普通稻谷两倍的产量,而且稻米晶莹剔透,米香诱人。你们在南京城吃的好米大多都是优质稻谷。可比你家,的稻米有所不同?”黄师伯解释完反问道。
  “原来如此,还真是,粮店里的好米比籼米贵三成左右。如果真的是这样,值得推广。”马士英点头道。
  崇真帝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所以把眼光看向马三宝。
  “此事由本王来说吧,自从三宝弄了这优质稻谷,本王从来不吃别的米了。在川蜀试种过,就是最贫瘠的地里,也比普通的稻谷多产近一倍产量。在川蜀,是本王压了一下,控制兑换的比例。可是私下里已经到了一比一点四。现在川蜀大部分稻田都种的这个。
  还有一个,稻谷种子,优质是不差,可是只能种三四年,再长了,优势就不明显了。此事可以相信。”蜀王朱至澍笑着说道。
  “首相大人大才啊!”曾樱志起身对马三宝行了一个大礼,那是一躬到底。
  “曾大人客气了。这也是师门的学问之一,对百姓有利当然我就要做了。”马三宝笑着扶起曾樱志道。
  “既然这样,那五十万饭的稻谷种子可够?”崇真帝紧张的问道。
  “够,只是原种太少,大部分是两年的种子。不过这也比现在的稻谷好得多。”黄师伯答到。
  “既然如此,首相有什么好的办法?”崇真帝一下站了起来。既不能耽误农耕,更不能耽误收复失地。
  “很简单,陛下让利于民就行了。”马三宝笑着说道。
  “首相大人如何解释?”曾樱志问道。
  “在南京城找两个,其他府找一个粮商。朝廷先把粮食种子换给他们,然后让他们换给百姓。这样以来就可以同时完成,既不耽误打仗也不耽误农耕。当然换粮食的时候,必须签订协议,最高换的价格必须限制,还有百姓也可以收了在还。至于违约惩罚,那就是取消其在大明的经营粮食的资格。如果再犯,那就抄没家产,坐牢去吧。大明不需要这样没有良心的商人。”马三宝厉声说道。
  “好,朕已经让利了给他们了,如果他们还贪得无厌,那么坐牢也不屈了。”崇真帝同意道。
  “嗯,陛下也可以许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让利给百姓。比如以后咱们的军粮可以从他们手里采购。一期契约三年,谁不听话直接不和他做交易了。真的大宗的采购,他们肯定会心动。”马三宝笑着说道。
  “哈哈,还是你小子脑子灵光。这样也好,咱们总不能每年派人下去从百姓手里收粮。”蜀王朱至澍笑着道。
  “对,这个也可执行。”蒋德璟竟然第一个同意道。
  “如果在原来,此事怕是通不过,群臣大多都会反对。”崇真帝摇头苦笑道。
  “陛下,这就是新政的好处,公务处理的快了,陛下也不用太劳累了。”鲁王朱以海笑着说道。
  “嗯,好。今日首次议事圆满,以后都要照此执行。众位爱卿,今日朕请你们吃曹家老店之酒饭,以后就有劳各位卿家了。”崇真帝站起来躬身施礼道。
  “臣等不敢!谢陛下信任我等。臣等敢不尽心尽力!”众人起身回礼道。
  燕京皇宫,李闯躺在龙椅上,李过坐在一侧。
  “过儿,如此说来,咱们只能南下了?”
  “回叔父,南下是最好的。第一,没有寒冷的冬日。第二,每年可以种两季庄稼。这意味着,我们就不用挨饿了。还有充足的粮草养一大批将士。
  叔父您也知道,陕甘民乱到底为什么,如果能解决此事,防止百姓挨饿,我们还在犹豫什么。”李过解释到。
  “也是,如果咱们能吃饱,又有谁愿意造反,又有谁愿意抛家舍业的离开家乡。既然如此,那你和李岩作为此次和谈的使者,再去一趟应天府吧。有些事你可以自己做主。记住你答应我的条件。那是底限!我觉得此事越早越好,这几日我在这诺大的皇宫,睡不踏实了。唉,累了。我到现在才知道老闯王的不易之处。”
  “儿臣遵命!”李过起身行礼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