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忠武军分裂(一)
作者:木子昌      更新:2021-04-19 17:51      字数:3165
  青阳子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殿下,由于绑了竹筒之后,普通的竹箭虽然可以发射,射程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到30步,只有用铁箭可以达到100步。我们用过伏远弩进行过试验,可以达到250步。普通的弓虽然也可以,不过需要点火,操作并不是很方便,之前便出现过操作不当,导致爆炸,还死了两个人。
  至于威力,跟填装的火药数量有关,不过方圆一丈都是爆炸的范围,若是填装的炸药够多,爆炸的范围更大,不过士兵操作的危险也很大。”
  此时的青阳子早就放弃了什么入朝当官什么的,然后一展抱负。自从这个火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心里也逐渐明白了这个年轻寿王的野心,对方是想把这个火药大规模用于战争中。
  虽然青阳子没打过仗,但他知道,这样的东西出现在战场上,绝对能对敌人造成很大的杀伤效果。他是亲眼见过这东西的威力,之前有次失误,庄园一栋房子都被引爆,不知道还以为是地龙翻滚,那栋房子直接被炸没,也正是因为那次意外,庄园对于火药的储存更加严格、规范。就连青阳子也很心虚,倒是被炸死,岂不是玩完。
  眼前这寿王对于这个火药以及后续的火器研发这么看重,说明对方的图谋很大。他不是没想过逃走,不过看到庄园的防守,他就放弃了,在这处庄园,有着超过200名王府亲兵,想出去是不可能的。之前有人不信邪,结果第二天尸体就喂了狗,当着他们所有人的面。
  虽然没自由,但待遇这些挺不错,吃穿这些都很好,而且每个月还有饷银可以拿。很多人也都接受了这个现实,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
  “250步?”李晔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这个距离差不多是375米,虽然赶后世的火炮什么的差的很远,不过倒还能接受,“本王说的震天雷研制的如何?”
  “震天雷比较容易,我们用的是竹筒和殿下说的生铁两种。不过有个问题就是竹筒太轻,扔出去的距离并不远,很容易误伤;生铁倒是可以避免,只不过生铁费用太高,而是用时较长,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太沉。
  有一个工匠提出用木头作为手柄,减轻震天雷的重量,这个我们正在试验。”
  “木柄震天雷?”李晔不禁脑补了一下,那不就是木柄手榴弹的构造吗?难道他这是要把手榴弹研制出来的节奏?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个时候造出手榴弹并不困难,只是没有后世手榴弹的打火模式,而是通过点燃引线,然后把震天雷扔出去,原理上跟手榴弹是一样的,只不过没那么好用。
  震天雷这东西,用于进攻肯定不合适,比较适合防守,特别是守城。毕竟这个时候的战斗可不是什么阵地战、堑壕战,而是大规模集团作战,震天雷这玩意在那种作战中误伤自己人是很有可能的,使用上不太灵活。
  所以李晔让这些人着重研究进攻型的火器:火箭、火炮、火枪什么的。当然这里面研究最快的就是火箭,也就是青阳子介绍的这种,通过绑在箭上,然后用弓或者弩发射出去,这也是最成熟的、最实用的火器。
  剩下的火炮、火枪什么的,则是比较缓慢。用比较缓慢来形容已经是给面子了,只是比没有研究好点,没办法,这需要水平更高的工匠和很好的材料。例如说铸炮,此时的炼铁技术所炼出的铁杂质太多,就算是铸成了铁炮,要不太重,要么容易出事。青铜倒是可以,不过此时唐朝的铜矿也不是很充足,而且铜也是制作铜钱的重要原料,加上这里也没太好的冶炼条件,这也拖延了研究进度。
  火炮都这样了,火枪就更别说了,不过倒是有人想出用竹子来装火药来替代李晔说的火枪。这让李晔想起了历史上的突火枪,就是这个原理,至于效果如何,还得看研究出成品才行。
  火炮和火枪的研究进度缓慢,不代表除了火箭就没有其他进攻型的火器,那就是投石机。不过现在却不是投放巨石,而是装满火药的铁球或者陶罐。
  投石机是短期内比较符合李晔把火药用于实战的载具,其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就是抛出的炸药重量大,威力也大,一次可以抛出数十、上百斤的火药,威力不是火箭可以比的。
  当然缺点就是射程问题,目前的投石机普遍射程不远,也就100到150步的样子,远没有伏远弩等弓弩的射程远。不过投石机和弓弩的结合,倒是可以让火药在战争中大放光彩,短期内也可以替代火炮,若是火炮研制出来,李晔肯定倾向于用火炮。
  李晔在庄园仔细地巡视了一番,包括亲自操作了火箭的发射,总得来说效果还算是差强人意。但随着火药的战争化,让李晔平定这乱世的希望更大了。没有点黑科技,李晔拿什么去对付这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先不说李克用、朱温这样的大boss,那些普通藩镇军队多的都能把李晔吓死。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藩镇,少则几千,多则数万,而此时的藩镇,起码也有好几十个,总兵力比盛唐时期的兵力还多,李晔现在就不到一万天策军,拿什么去对付这些人。
  “殿下,这火药需不需要大规模生产?”看李晔兴致勃勃,一旁的张承业连忙问道。
  虽然李晔对于这火药很看重,只不过整天面对庄园的琐事,难免有些枯燥,这哪像他以前做的事。只不过其养父张泰去世后,他和张威这些养子要么死的死,落魄的落魄,他也被打发到一个闲散之地。之前本来可以在张威的帮助借寿王来谋得一个好的发展,谁想到过来却是做这么枯燥的事情,整天就看着这些道士和工匠。
  “可以适当生产一些以作备用,不需要大规模生产。”李晔摇了摇头,这个时候大量生产火药没有必要,运输也麻烦,而且也很容易暴露。
  硝石、木炭、硫磺这些又不是什么稀缺之物,所以李晔也不担心没有原料。
  张承业有些失望,而对于他的失望,李晔却是看在眼里,不过也没多说什么。
  。。。。。。
  河中府,随着杨复光的病逝,整个河中府呈现出一片白色的海洋,到处都是披麻戴孝,特别是忠武八都,整个河中府的军队陷入沉重地悲痛之中。
  杨复光在军中多年,这些年也提拔了不少各级将领,在这些将领眼中,杨复光就是伯乐,所以当其病逝的消息传来,一片哑然。由于杨复光是突然病逝,不少人甚至还认为是有人陷害杨复光,好在知道真实原因的将领镇住了场面,不然可能还会引发兵变。
  而在城里的一处宅子中的大厅里,十几名将领云集于此,除了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忠武八都的都头,还有杨守亮、杨守信、杨守宗等人。虽然忠武军节度使是周岌,但是周岌并没有掌控全部忠武军,例如忠武八都就不是周岌可以号令的,还有作为杨复光养子的杨守亮、杨守宗等人,这些人指挥的军队都是直接听命于杨复光。
  不过随着杨复光去世,由他掌控的忠武军也陷入了比较麻烦的境地。忠武军的驻地在陈州、许州、蔡州(今河南许昌、周口、驻马店等地区),之前是因为杨复光的命令,所以才开赴关中跟黄巢大军作战,现在辗转到河中,远离驻地,现在杨复光去世,有人就嚷着回到驻地。
  这个时候的藩镇兵就这样,任凭其他地方打的热火朝天,只要不打到自己的地盘,都不会去管。
  “今天把大家叫来,主要是问问今后我们忠武军何去何从,是回驻地,还是追击黄巢叛军,抑或其他?”周岌看着眼前这心思各异的一众人等,喝了口茶,淡淡地说道。
  若是李晔在此,定能看出周岌喝的茶正是他发明出的炒茶,至于是什么茶叶,那就得经过品尝才知道了。此时长安收复,蜀地的茶叶抵达河中并不是不可能,也正是因为长安的收复,打通了通往北方的商路,从成都运出的新式茶叶才能源源不断抵达北方。虽然目前还是战乱之中,但依然不能阻止茶叶的风靡,只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茶叶的风靡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节帅,卑职以为我们应该回驻地,而不是在河中。”
  “我不赞成回驻地,义父走之前曾说过,务必要消灭黄巢,我们应该与李克用、朱温等人联合消灭黄巢才是当务之急。”一旁的杨守宗反对道。
  “黄巢管我等何事,让沙陀人消灭去就行,我们没有必要去折损兵力。打了这么久的仗,兄弟们都累了,回家才是最重要的。”
  “鹿将军,你的看法呢?”周岌并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一旁沉思的鹿晏弘。
  虽然他周岌是节度使,但此时的鹿晏弘掌握着忠武军核心的忠武八都,对方的意见比其他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