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王师范的进攻
作者:木子昌      更新:2021-04-19 17:54      字数:2147
  长安的一众朝官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圣上没事就跑到东内苑视察马球场的修建情况,虽说现在还在打地基。
  不过工人倒是不少,除了工部本身的工人,招募了不少,甚至为了加快进度,直接把刑部、大理寺以及京兆府各个监牢里关押的那些犯人都送了过来。
  只要在这里劳作一个月,刑期抵两个月。
  开始的时候,不少犯人还不乐意,认为干活太苦、太累。
  累是肯定的,不累难道还是让你来游玩的不成?
  累是累,但是伙食的确不错,不至于大鱼大肉,但起码比监牢的伙食好。
  这段时间李晔的表现让不少大臣有些担心,认为其有点不务正业,说明白点就是在朝着昏君的路上走了。
  不过在这段时间,倒是有一件事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知道的人倒是不少,不过都当作是一次正当的换防而已。
  乾宁四年九月,朝廷正式下令,右天策军跟右神武军互换驻地。右神武军调至凉州、兰州等地驻扎,而右天策军则是调驻潼关。
  除了两支禁军互换驻地外,安西大都护府也出现一些人事调动。
  首先是刘麒被调回长安,担任右卫上将军(虚衔)、遥领太原府牧;其次就是右龙武军大将军张钧调任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刘奎担任甘肃都督府都督、王建担任凉州都督府都督、关内道行军司马徐世仁调任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
  同时李茂贞调任左龙武军大将军,万百川担任左神策军大将军。
  刘麒被调回长安虽然担任着两个地位高但没权力的虚职,倒不是被贬,而是因为李晔被刘晨妍的枕头风吹的没法,只能把刘麒调回来。
  之所以刘晨妍想要调回其父,除了不想让自己父亲成为众矢之的外,也是想让父亲回来休息一段时间。
  开始李晔以为是刘晨妍的意见,不过后面刘麒也主动申请调回长安,想到这位国丈爷在陇右之地待了两年多,的确是有些辛苦,加上现在河西、陇右的局势也稳定下来,于是李晔便把对方调了回来。
  至于其他几人的调动,特别是李茂贞的调动,属于正常的轮换,因为李晔制定的规矩是不会让一位将领在一支军队任职太久,特别是指挥使及以上的高级将领。
  所以除了李茂贞外,禁军中将军、指挥使两级将领在禁军流动的人也有不少。
  这样自然是为了确保军队不会被某位将领控制,从而确保军队对朝廷的忠心。
  这样的调动也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内,毕竟禁军隔段时间就有这样的互调情况出现。
  至于之前李晔说的要把右天策军和右神策军都调回来,肯定不能同时掉,那样就太明显了。
  就连这次马球比赛,李晔也有借着其带来的影响来掩盖一些容易引人注意的军事调动。
  若是之前李晔的主要目光还在李克用和河西上面,那么现在他的目标就放在了朱温身上。
  为此他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五年内解决朱温,他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围绕着这个目标转。
  能让李晔拿出五年时间专门对付朱温,可见其对朱温的重视。
  。。。。。。
  “刺史,崔帅是不是有意借刀杀人?坐视青州兵进攻我们,这样下去我们这些人可就完了!”
  棣州东南,自称淄青节度使的王师范派遣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刘鄩(xun,二声)率领三万大军进攻棣州。
  本来在之前王师范派马步军都指挥使卢弘率领大军进攻棣州,结果中途卢弘被崔安潜的使者说动,便率领大军反攻青州。
  不过卢弘太过轻敌,被王师范迷惑,刘鄩趁机反杀卢弘,接管了大军,随即被王师范任命为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刘鄩带着三万大军杀来,让崔安潜如临大敌,没有办法只能率军应敌,下令有棣州刺史张蟾和新降的齐州刺史霍存率领一万五千大军迎战青州兵。
  虽然霍存、张存敬皆是猛将,奈何棣州兵不给力,霍存的六千军队力战数倍于己的青州兵,死伤不少,这让下面的人都不禁猜测是不是崔安潜故意要借刀杀人。
  可若是自己这些人和棣州兵都打光了,崔安潜靠什么来入主青州?难道靠那五千禁军不成?
  可到现在,那五千禁军的身影都没有出现,就算是霍存认为崔安潜的目光不至于那么短浅,但也有些担忧。
  要是再不来,他宁愿带着军队撤回齐州。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低沉而浑厚的号角声,绵延不绝。
  “呜。。。呜。。。呜!”
  “刺史,是禁军,禁军来了!”一旁的棣州兵欢呼雀跃,让有些退缩的张蟾一下就坚定了决心。
  正在拼死杀敌的霍存等人也看到后方杀来的禁军,为首的骑兵气势如虹,身后还跟着迈着整齐步伐的步军。
  正是杨师厚率领的左神武军右厢五千禁军。杨师厚指挥的右厢,分别是一个骑兵都和三个步兵都,加上厢直属的部队一共五千人,由于厢直属部队皆是骑兵,所以这五千人中,骑兵便有近两千人,都是优良的战马。
  “那是谁?”
  看到为首的那白袍小将十分引人注意,加上那两千骑兵助阵,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让人羡慕不已。
  “杨师厚,禁军指挥使。”
  霍存见过杨师厚,不过对于这五千禁军,却是第一次见到,第一反应就是装备精良。
  如今藩镇林立,一个小小的藩镇都养着六七万、十来万军队,哪有那么雄厚的财力给士兵人人配铁甲。
  但朝廷就给禁军人人配铁甲。
  就说这骑兵,若是座下的战马披上甲,就跟重骑兵差不多了。
  后面的步兵虽然不至于全身裹着铁甲,但是要害部位都是以铁甲护着,也就是山文甲。
  步兵前面的长枪兵更夸张,直接是穿着那种步兵甲,刀剑看上去除了留下火花,很难伤到里面的士兵。
  看到这里,再看看自己这边的士兵,不少士兵连皮甲都不能满足不了,更别说耗费更大的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