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干旱的威胁
作者:俗人喝茶      更新:2021-06-26 08:17      字数:2493
  四月本是春意盎然的时节,可南北直隶没有丝毫的喜悦。
  苏州、松江、常州、凤阳、应天等地因为天气干旱,播种的种子发芽极少。
  北直隶因为密云水库的存在情况稍好。但也因雨水少,水库的水位线下降。又由于沿途需要浇灌的权贵土地多,平分下来每家的用水量减了不少。权贵们种的可都是水稻。“殿下为何要下令减少灌溉用水!田里的高产水稻种子好多没发芽。”寿宁侯被权贵们推出来找朱寿哭诉。
  陛下和皇后不在京,皇太后不管事。这位不管是不是亲的,名分上也是舅舅。
  朱寿眉头一皱,眼神忧郁,“文华殿大庖井的井水只有往常的一半。京师各坊情况类似。如果百姓们无法从井里打水,密云水库将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去年粮食丰收,暂时问题不严重。东北、琼州、河套、占城暂时没遭受干旱。这四地加上存粮,熬过一年半载没什么大问题。”
  朱寿忧心忡忡:“可换做人没水喝,问题就大发了。”
  寿宁侯拱拱手离开。他要让下人查查井水的问题。
  太子说的没错。虽然寿宁侯被太子弄走了一千多倾土地,去年还是新建了两座大粮库装粮食。存粮坚持两年都没问题。由于钦天监发出过预警,京里的权贵家情况类似,全都存满了粮食。
  朱寿摸摸下巴,笑得像只偷了腥的狐狸。
  密云水库的水大部分来自于白河和潮河,虽然水位有所下降,但情况没那么糟糕。他花了大量的银子打造京师水网。却忘了这时代的人喝井水,没有付钱买水喝的概念。
  就连权贵高门接通水管,也不是为了付钱喝密云的水。他们把进水处改装。加了蓄水的大水缸,让下人每天从打井水注入。又能用水方便,又能不花银子。
  京师的用水大户只有皇宫。朱寿的这笔生意亏大发了。想到水库的最大受益者权贵们,没支付过一个铜板,朱寿心就像猫爪子在挠一样难受。
  这个原因只是一小方面,他令人减少水库供水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田赋改革。
  他在后世金融界摸爬滚打,从别人的血泪教训中深刻的认识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免费的高产水稻种子是那么好收的吗?高产的种子是农学院用杂交技术培育出来。杂交的种子无法留种。
  高产种子,只有他手里有
  权贵们尝到了高产种子的好处,很难克抵抗高产的诱惑。
  很快,权贵们将会知道,在他控管的田庄里,种植的是新培育出的高产小麦种子。小麦需要的水少,适合干旱天气。在别人因缺水减产时,他手里依然不缺粮食。
  这一次,权贵们想要高产小麦种子,不付出点是不行的。
  寿宁侯府宾客满门,文武官员再次等太子的回答。因为宗室的田产几乎交给太子管理,同样遭受干旱的河南、山西、河北等地的宗室并不着急。他们只管收粮食。
  “韩尚书,户部真没办法弄到密云水库的管辖权吗?”保国公愁容满面。保国公简在帝心,家中有上万倾良田。
  新任户部尚书韩文苦笑:“为了密云水库的事,户部和都察院多次找上太子。太子一口咬定人造水库不属于山川河流范畴,朝廷无权收回。”
  左都御史戴珊摇摇头:“都江堰用于防洪灌溉,密云水库炸山储水。大明律没有明确的解释。都察院没有律法依据,弹劾的底气不足。”就算有理,想要弹劾太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几年来没一次成功。
  保国公问内阁:“诸公以为如何?”
  “就算修改了律令,只要太子殿下有意拖延,此事依然难办。远水解不了近渴,想其他办法吧。”梁储回道。
  喝掉寿宁侯几壶好茶,众人才等到寿宁侯满头大汗归来。
  “殿下怎么说?”保国公步伐匆匆迎上前。
  寿宁侯顾不得形象,一连灌上几杯茶水。缓了缓气,焦急地说,“情况比我们想的更糟。”
  “难道太子想要断了水渠灌溉?”保国公大惊。
  “这怎么能行?我们一同进宫。”
  “我家田地附近的河流见底,没了密云水库的水,今年别想收成了。”
  权贵们可谓是义愤填膺。
  官员们窃窃私语,猜测太子是不是想用密云水库威胁权贵们同意田赋改革。此类事太子做过很多次。
  “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寿宁侯转述朱寿的话,面色发苦地说,“我派人检查过各坊市的井水,水位确实都在下降。大家手头有粮,不怕饿死。但是没水喝,那就……”
  “可是,这,本侯爷活了几十年,没遇到过缺水喝的时候。井水没了,那就让奴仆走远些打河水。”阳武侯薛伦大嗓门地喊道。
  新宁伯谭祐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井水都干了,河里还会有水吗?”
  “情况不会那么糟吧?”韩文干巴巴地问。
  韩文身为户部尚书,自然知道北直隶旱灾的严重性。去年大丰收时,朝廷大肆宣传今年将会有旱灾。百姓和国库粮仓堆满了粮,朝廷并不是很担心干旱造成的缺粮问题。
  可人没水喝也不活不了!
  “屠公、周公,河套缺水吗?”梁储小声问。
  周经摇摇头:“河套三面环水。首批移民到来时,徐贯徐大人组织人手开河挖渠。前年北方干旱,河套遭受的影响最小。”
  梁储笑道:“河套地广,很多地方还空着。倘若运气不好遇到百年难遇的大旱灾,让百姓移民也就是了。还有虾夷岛,听小辈们说那是个好地方。”
  梁储的话宽慰了官员们的心。太子手上土地多,能安置不少人。权贵们一脸菜色,他们人能出去避难,可土地怎么办?
  “敢问王爷,占城有旱情吗?”屠滽拱拱手,客气地询问曾经的占城王,如今的占城忠顺王。
  弘治帝赏赐忠顺王城外千倾土地,也在密云水库水渠的经由地,所以忠顺王也被请了来。
  占城忠顺王就是来凑人头的。朝廷会把每年十分之一的粮食收入给他,由他分配给占城原来的贵族。他根本不在意那千倾土地的收成。
  忠顺王很平静地介绍:“占城、云南气候宜人,多山多树,极少会缺水。”
  “可惜了,安南哟。”薛伦大大咧咧地说。
  谭祐翻翻白眼,起身换了个离他远的位置。大明封锁安南已成定局,这话传到太子耳朵里,太子心里会怎么想。在座的人脸上都很遗憾,谁会把心里话说出来。
  薛伦继续没心没肺地说:“没了安南,还有云南。太子盯上的可都是好地方。”
  英国公瞪他一眼:“大家都知道的事,不用你说出来。派人去太子的肃宁田庄取取经,看他们是如何应付缺水局面的。”
  薛伦管着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太子的工程兵团出自五军营。薛伦真傻还是假傻,军机处的同僚心里门清。这话会不会出自太子授意?
  占城忠顺王左顾右看,气氛突然变得诡异,他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
  出了京的弘治帝不用为干旱头疼。
  蒸汽船沿长江一路往西,途经武昌、重庆府,转道金沙江,最后停靠在云南乌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