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动荡
作者:血河老祖      更新:2021-07-13 09:34      字数:2058
  这次打仗,朝廷没有给贾瑞一分钱一点粮草,所有的一切都是贾瑞自己想办法创造出来的。所以得到的红利,贾瑞是一分钱都不准备给朝廷分。
  这些钱,完全可以用到更需要它的地方。
  之前,贾瑞没有掌握改变世界的能力,不能够将旧世界毁灭,创造新世界就罢了,现在他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权力,怎么可能在轻易将它让渡出去,让世界重回到原来的进度之中?
  尤其是这次战争,让贾瑞也看清楚了皇帝的虚弱无能之处,他只能依靠士大夫官僚阶级控制这个国家,但是一旦触动了士大夫的利益,那他的皇位也坐不下去了。
  自己如此大动了士大夫们的利益,想必此时,朝廷里已经满是弹劾自己的奏章了吧。
  然而,如果不能彻底将这些士大夫的利益彻底改变,怎么可能创造全新的世界?
  最后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贾瑞不顾劝阻,将主要的骨干都留在了当地,尤其是留在了军队里,便只将自己的整理经验,要把这场战争的经验带回去的学生都抽了回来,还有那些渗透到各级衙门中的学生,也在临走前安排好官职,让自己的学生们掌控了当地的政治,并留下足够的钱财和人手,重点管理和建设苏州和夏门的两处分校。
  苏州历来是纺织丝绸的重地,在此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只是还不明显,又在土地地主经济的残害下,很容易就枯萎了。
  但是贾瑞来了,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贾瑞带来了西洋的商人,并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机器和技术,使得纺织丝绸的速度快了不知道十几倍。
  不过大量出产的丝绸,全都被蜂拥而来的西洋商人买走了,甚至因为贾瑞开放口岸的政策,更多的西洋商人涌进了大周朝,使得丝绸的价格快速上涨,只要投资一个缫丝厂就是赚,在贾瑞强硬的土地税收政策下,许多惹不起的大地主们反而转向了专心搞纺织业,反而促进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苏州学院,基本上就是以纺织专业和外贸专业为主,基本上也是成了传统纺织行会师傅们猛烈冲击的地方,好在有贾瑞的军队在,在大量收服招收了纺织行会的师傅进入学园之后,冲击也就少了许多。
  然后又在独特的考核机制之下,大量跟不上的纺织师傅都被淘汰下来,而留下来的纺织师傅薪水却越来越高,如此一来,纺织行会也被瓦解了。
  有了贾瑞打的底子,夏门分校的发展十分迅速,直接开设了海事专业和外交专业,商学院也在这里建立了分校,贾瑞直接任命了贾宝玉做了分校的校长。
  学生们们并不叫贾宝玉校长,而是叫他院长。
  在他们的心目中,唯一的校长只有一个,那就是贾瑞。
  在军队的保障下,东南沿海已经完全成了贾瑞的势力范围,摊丁入亩和新式科举制度都被扶植了起来。
  正在贾瑞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边讨论着这一场战争的经验,编纂着新的教案和案例,一边沿途考察着风土人情的时候,皇宫里发生了一些小事。
  凤藻宫里遭了贼,连怀孕的元妃都受了惊吓,还好在宁国府派来服侍的家人保护下,有惊无险的护住了周全。
  为此,皇帝还为那两个保护元妃的女孩儿赐予了嘉奖,一个女孩名叫史湘云,是元妃祖母家的表妹,一个名叫林黛玉,是元妃未过门的弟妹。
  据说这两个女孩儿都在宁国府的女学学园里读书,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因此这次能够得到皇上的嘉奖也是因为她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贵族们都知道现在炙手可热的宁国公还没有娶妻,开始纷纷想办法把自己家适龄的女儿往宁国府的女学中送去。
  这当然又是一件小事,只是另外一件事就比较大了。
  新任的内阁大学士王子腾,在入京的路上遇到流匪袭击,还好侍卫拼死相救,最后紧急退回了大同府,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一时间,朝廷中暗潮汹涌。
  大同府,深夜,守将潘龙独自坐在房间里喝闷酒。
  他是王子腾手下的心腹,跟随王子腾已经很多年了,好容易给安插到了此处,担任了三品参将。
  大同府虽然是边关,有着战争的危险,但是却也有着很大好处。
  比如鞑靼人需要汉人的丝绸和茶叶,而汉人则需要鞑靼人的马匹牛羊和皮毛,大同府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互市地点之一,再加上盐引和空饷,每年的油水不比江南少。
  海疆动乱,黄河决口,白莲教闹教匪,这一切都不重要,不关他的事情,王子腾在九省巡检已经有几年时间,已经将九边当做自己的地盘来看,为了不被朝廷调去打仗,居然神通广大的从漠北调来一支鞑靼人来,佯攻边境。
  没多久,王子腾被任命为了内阁大学士,做为首辅入朝,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周朝最大的官了。
  这些鞑靼人对不是王首辅的人镇守的关隘是真攻真打,很是铲除了不少异己,对于自己人则只是装装样子,甚至还相互掩护着抢几家不听话的富户,很是弄了不少油水。
  只是王首辅现在见着大周朝动荡不安,又因为之前北静王水溶针对他的事情,心中对朝廷似乎有些芥蒂,尤其是前一段时间里王首辅入京时偶感风寒,在服药的时候,被其带在身边的一个年轻侍卫发现其中有毒,躲过了一次暗杀。
  这一次谨慎了些,多带了些侍卫进京,果然又遭遇到了暗杀。
  要是王首辅是偶感风寒,乱吃了一剂药就死了,或者在路上就给乱匪给杀了,那可就太说不过去了。官做到王首辅这种份上,随身都带着自己信得过的大夫,怎么可能随便吃别的庸医乱开的药呢?居然在药中下毒,又在半路上设置流匪,实在是太阴险了。
  皇帝急忙下旨安抚,要求当地衙门立即捉拿凶手,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