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新生的国子监(下)(457.458章在免费章节183章之后)
作者:
回忆破天 更新:2021-07-13 13:08 字数:2098
一个几社创始人之一、复社重量级成员、来北京时被郑恩亲自接待,直接授官,却坚持走常规渠道,先入国子监的徐孚远。
主持着整个大夫亭的聚会圈子。
不管是侯爷郑恩的族人,还是郑恩娘家庄家人,都以徐孚远为首。
主持过几社聚会和复社聚会的徐孚远,也是临危不惧,侃侃而谈着:
“重建后的国子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升,成了顺天侯府的主要培养选拔官吏之所。
在座的每一位,要么学习三月即可毕业为官吏,要么学习一年即可毕业为官吏,要么学习二年即可毕业为官吏,二年之后没有毕业者也不用灰心,以后每三月一次的毕业考核、每年一次的毕业考核、每二年一次的毕业考核皆可参加。
总有一天会毕业的为官吏的。
与郑家军军官营如出一辙,军官营已经是郑家军军官的必经之路,哪怕是总兵加入郑家军,都要经历最少三月的军官营学习。
那么国子监生的未来,可见一斑了。
而且如今顺天侯府辖区幅员辽阔,又百废待兴,正是最缺少官吏的时候。
这些年,在官吏岗位填满之前的几年,国子监生的毕业率,要远远超过军官营。
那么诸位还请共勉,如今做一个好学员,未来做一个好官吏,造福天下百姓,造福汉家百姓。”
“彩!彩!彩!”
徐孚远的开场白,迎来了阵阵喝彩。
正如徐孚远所言,这国子监如今是真正的官吏培养选拔中心,未来将是如同郑家军军官营一般,举足轻重的存在,而作为第一批学生,毕业率也是最高的,如此还有什么不值得努力共勉的呢。
国子监毕业是以官员为主,毕业即授从九品,吏员系的,毕业即吏员,不管成绩如何,最初的官职等级都是一样的,哪怕是状元,也是初授九品官。
这也是对比科举最大的不同。
当然,如果傻呵呵的觉得这状元和刚刚及格毕业的,会真正的一样,那就只能说这样想的人,脑子也是呵呵了。
从三月初的第一批招生,到之后一个月的一招,如今七月份,已经招了四期国子监生。
从最初的郑家军成员各家族子弟包括“老士子”,以及一部分郑家军军转政学员为主,再到陆陆续续侯府辖区各地闻名而来的读书人。
最后华夏各地包括南明占领区、顺国占领区、西国占领区、吴三桂等各军阀占领区,以及从满洲人占领区逃过来的,甚至已经投入汉人怀抱,作为汉人国家的朝鲜王国的读书人,都蜂拥而来。
如今国子监生,已经涌进了超过两万之书,郑家军各家族亲属中的读书人、军转政的人员,差不多就有上万。
由此可见,天下共主的气象已成。
为此国子监还提高了门槛,将最初的身体健康能识字相当于初中文化即可,通过入学考试,而提升到文化要求越来越高。
千里迢迢而来,最终没有通过考试的也不用就此灰溜溜的离开。
国子监之下,还设有国子监高级中学,国子监没考进去,可以接着考国子监附属高级中学,国子监附属高级中学,实行三年学业制,三年之后,直升国子监。
依旧可以入任途。
国子监高级中学也没考上,不要紧,还有普通高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完成三年学业后,即可参加国子监升学考试,普通高级中学考生报考国子监,要比自学考试生,容易通过的多。
如果因为年纪大了,或者各种原因不想多学三年也可以,除了国子监、国子监附属高级中学、普通高中以外,还有其它专科大学。
如兵部、户部等六部吏员专科大学院,如地方吏员专科大学院,如军医专科大学院等等。
这些专科大学院,毕业即可为对应的吏员,吏员虽不是官,但也是正式编制之内。
除此之外,各顺天侯府认可的专科大学院,在参加统一考试之后,名列前茅者,将与国子监生一样,授予从九品官职。
各专科大学院又整出了一个直升的附属高级中学。
连初级中学,都是如雨后春笋一般。
所以,迅速繁华起来的北京学院区,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千百年来最大的香馍馍——千里迢迢来做官。
从三月初开始,北京城每一日都在发生着大变化,朝气勃勃、涅槃重生的变化,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
七月中旬,新国子监第一期学员毕业考核开始,百忙之中,初为人父的郑恩,赶到了考场,亲自远远巡视着各大考场。
远远巡视自然是为了不给考生压力,和防止其中暗含刺客了。
徐孚远、庄健、郑广、郑海四人就在这场考试之中,不过徐孚远并没有跟他们分在一起考。
一个个独立的小厢房,是为尊重时下考试的传统,又因为考生过多,因此很多厢房都是临时搭建,而只有三面墙壁,远远看去就像后世一排排的厕所。
徐孚远左边小厢房是郑家人,一个叫郑储柳的,右边一个厢房正巧是庄家人,不过都不认识,毕竟考生很多,这第一期就有七八千,他徐孚远不可能每个都认识。
隔壁考生认不认识不重要,本就是大才子老才子的徐孚远,又没想着作弊,但当考题发下的时候,徐孚远一时间有些蒙了。
不是不会写,是没见过这种考题,他徐孚远也是参加过不少的考试,中过秀才,中过举人,差点就中了进士,最终放弃了考进士,一心做学问,尤其擅长诗词歌赋,因此在东林圈都小有名气。
可就是没见过这种考题,或者说就没见过不考八股文的,怎么能不考八股文呢?这八股文可是作为科举的首考内容两三百年了。
看着一张慢慢的算数题卷子,还有几张白纸单独写着三个题目——《论华夏大地》《论世界各国》《论伐清与殖民》。
徐孚远一时间不知如何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