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谁当老大?
作者:宣风楼      更新:2021-07-26 05:34      字数:3332
  上回说到,在薛城会盟的时候,大家都一致推举项梁作为起义军联盟的老大,可是项梁却非常谦虚,再三推辞。
  最后还是智多星范增过来了,对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告诉大家还是立楚王的后人当楚王比较名正言顺,最后大家才都同意了!
  最后,项梁还觉得范增出的这个主意好,拜他为军师!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就要问了,项梁这个人不是一向都喜欢做老大,不喜欢当人家小弟的吗,这次大家心甘情愿地推举他做老大,他为什么还要一再推辞呢?范增出主意,要别人抢了他到手的老大位置,他为什么还要奖励范增呢?
  当初殷通要领头造反,他不喜欢殷通当自己的老大,就把殷通杀掉了,抢了殷通的人马,自己当起起义军的老大来。
  然后,在陈胜失踪以后,景驹被秦嘉立为楚假王。他不想对景驹俯首称臣,还把秦嘉杀了,逼死了景驹。
  最后景驹旧部除了刘三因戏演得好而侥幸逃脱以外,全部都死于非命!
  现在大家衷心拥戴他当老大中的老大,公鸡中的战斗机,他为什么反而退缩了,要让给楚王的后裔当这个老大呢?
  这不与他的一贯为人明显不一致,前后非常矛盾啊?
  其实,这就是项梁做人的狡猾之处,他这样做是既想得到做老大的好处,又要逃避做老大的坏处!
  他不想做名义上的老大,而是只想做实际上的老大!
  因为在这个时候,大秦帝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军事奇才,大家都知道,他就是章邯。
  这个章邯可是厉害得紧,他把陈胜的那些起义将领打得七零八落的,100多万军队不多久就都做鸟雀散了!
  陈胜也为自己的车夫所杀,大泽乡起义的成果至此所剩无几!
  余樊君和朱鸡石率领一万多人的大军跟章邯大军对战,也是秒成渣!
  所以在这个时候,项梁也要考虑,这个起义的前途和自己项家的命运了!
  如果项梁在这个时候当仁不让地去当这个楚王,势必成为大秦帝国关注的焦点,章邯也必定把他作为最重要的敌人,跟他死磕到底!
  章邯之所以先攻打陈胜的部队,后来攻击景驹的部队,最后是魏国的部队,那是因为这些部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部队的最高领导人都称王了。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些起义军的各路诸侯要自己去当楚王,其实也没有安什么好心,实际上是要把自己放到炭火上去烤,让自己当章邯的枪靶子。
  项梁不做楚王的好处就是能够减少大秦帝国的注意力。
  而且万一造反失败,起义的队伍被章邯打败消灭的话,他也可以避免做出头鸟的风险。
  如果他是楚王的话,如果造反失败,不但他要被处死,他们项家也会被株连九族,被连根拔起!
  如果他不去当这个楚王的话,至少就不会太吸引秦朝统治者的注意力。
  到时如果起义失败,他们项家人至少可以亡命天涯,而不会遭到秦朝军队至死方休的追击!
  而且,他不当这个楚王,让楚王的后裔来当,就可以向全天下宣扬他们项家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
  这个行为也充分体现了他项梁个人的高风亮节。
  让他的个人形象更加光辉和得民心。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可以利用楚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把那些心向楚国的老百姓和贵族豪强们都凝聚在一起,得到楚国所有老百姓的拥护,团结所有能够团结的力量,推翻秦皇朝的反动统治!
  而项梁本人只要牢牢地抓住军权就够了。
  因为这个时候匆匆忙忙找回来的楚王后裔,肯定是个不懂军事的人。
  军事上的事情肯定还得依仗他项梁,各路起义军的军事总指挥当然还是他。
  而只要手中有军权,他就不是楚王胜似楚王,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他要的不是那个楚王的虚名,而要的是掌握所有军队的实际权力。
  范增这个选楚王后裔当楚王的计策对于项梁来说是一个一箭三雕的好计策,项梁当然高兴。
  也就因此认可了范增的才华,让他做了自己的军师!
  项梁之所以当初不肯向楚王后裔景驹俯首称臣,是因为景驹不是他拥戴的,而是秦嘉拥戴的。
  所以他即使假装听命于景驹,认景驹当老大,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好处都是秦嘉的,他连渣都捞不到,所以那样赔本的买卖,聪明的项梁当然不会做。
  此一时彼一时,他现在再去找一个楚王后裔来当楚王。
  由于这个楚王是他亲自拥戴的,那么注定只能是他的傀儡,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中。
  决定军国大事的权力当然还在他项梁手中,他可以随时把这个傀儡一脚踢开,自己称王。
  只要等到起义成功,天下太平,他项梁什么时候想做皇上了,什么时候都可以。
  反正军队都掌握在他自己手中,随时都可以吧傀儡楚王杀掉或者废除。
  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总之一句话,他的想法很现实,他之所以想找一个楚王后裔来当楚王,就是想找一个自己的替罪羊。
  他的心思就是“有好处我来,有锅你背!”
  其实,他这个策略被后世的明太祖朱元璋的九字真经高度概括了,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就是要在不引人注目,保证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他这一招后世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徒弟,那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操。
  曹操学会了这一招的精髓,“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因此统一了全天下。
  自己不当老大在那时的起义者中其实也不乏其例。
  比如,刘邦为什么能当上沛县起义军的老大?
  就是因为沛县起义军里面能力比刘三强,名望比他高的人比如萧何、曹参、夏侯婴三人,都不愿意出来牵头!
  《史记·高祖本纪》说,沛县的民众杀了沛县县令开始造反,要挑一个领头的来主事。
  萧何原任沛县主吏,曹参原为沛狱掾,夏侯婴原为沛县厩司御,后来,提升为县令史 是个仅次于令、丞、尉的职务。
  而樊哙则是五人中唯一的白丁,靠屠狗为生,因为是刘邦的连襟,在沛县那一带混黑社会,只在街头混混中小有名气。
  可见,除了屠狗的樊哙之外,这几个人中就数刘三的资历最浅,挑头造反本不该轮到他刘三。
  史书上说,“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这句话说得很明白,让刘三当老大实际上是但是的聪明人萧何、曹参、夏侯婴他们当时给刘三下的套。
  因为,这样的话,如果起义成功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大家跟着刘三都能封侯拜相。
  输了可就刘三一个人倒霉了。
  身为起义军的老大,他肯定是要诛灭九族的。
  而他们那些人都是胁从者,“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他们这些人跟着刘三造反,至少不会连累自己的家人。
  刘三这个人胆子挺大,而且他对妻儿子女,父母兄弟的感情没有其他人那么深厚,其实他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渴望做一番大事,于是就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做了沛县起义军的老大,人称沛公。
  我相信,如果他们这些人知道等刘三当上皇帝以后,他们几个都被刘三搞得灰头土脸的,差点丢了性命,当初他们说什么也不会让刘三去当这个老大的!
  东阳陈婴也是这个情况。
  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四处响应,烽火连天,反对秦王朝的起义此起彼伏。
  在东阳县一群少年英雄也自发地组织起队伍,杀掉了县令,举起了反秦的义旗。
  他们想推选一位首领,但他们中间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请陈婴出山。
  因为陈婴家族当时是东阳县的望族,一直好善乐施,深得县民尊敬。
  陈婴本人更是承继了家风,广得人心,县民都说他是位忠厚的长者。
  陈婴借口没有能力辞谢,可是大家强行推立陈婴为首领。
  县里跟从陈婴起事的人有二万多人。
  年轻人们就想拥立陈婴马上称王,用青巾裹头,命名为苍头军,以区别于其他军队。
  陈婴的母亲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女人,她对陈婴说:“自从我作了你们陈家的媳妇,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先有过什么贵人。
  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声望,不是什么好事情。现在时局动乱,形势未明,出来称王,祸害比平时更大。
  不如另选他人来做王,你当助手。
  成功了,你能得到封赏;
  不成功,人家也不会把你当头儿抓。”
  于是陈婴不敢称王。
  陈婴被推做起义军的首领后,一直就想辞掉这个职位。
  后来他得到了项梁邀请共同抗秦的书信,他马上召集各位将领说:“项家是楚国世代的将军,项梁是将门之后,侄子项羽有千夫之勇,要消灭秦朝,不如我们跟着项将军干。”
  最后他两三万人的大军竟然投靠了当时只有8000多人的项梁,认项梁做老大,自己甘愿做小弟。
  从此他也就卸掉了众人要他称王的包袱。
  再比如当时攻取了魏国旧地的周市也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实际上掌握这着魏国的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