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作者:
知白 更新:2021-03-14 22:19 字数:7659
孝帝怒吼了一声,狠狠的瞪向候申和裴浩。两个人立刻就被孝帝凌厉的视线看的低下头去,大气都不敢出。
卢森有些得意的笑了笑道:“看吧?陛下还是偏向着老臣说话的。只是陛下……他们这样想错了吗?”
孝帝怔了一下,有些跟不上卢森的思路。
“陛下,身为臣子在政务上若无攀比之心,只会人云亦云的碌碌无为,这样的臣子就是合格的吗?候申,裴浩,周延公三个人论才皆在老臣之上,老臣若不是先帝旧臣资格老一些,见到这样的三位后起之秀内心中或许会更加的嫉妒吧。陛下刚才维护老臣训斥了侯大人和裴大人,老臣感动莫名,但是陛下,老臣想要说的是,偏听偏信则无异于堵住了耳朵蒙上了眼睛,从而领陛下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兼听则明啊。”
他对候申和裴浩歉意的笑了笑道:“二位大人,得罪了。”
候申和裴浩这才明白卢森的用意,禁不住心里的愧疚心更加的强烈起来。说实话,他们两个人在军机处没少受到卢森的指点。虽然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认为这位当了将近二十年宰相的卢大人其实不过就是资格老一点,论真本事绝对比不上自己。可是此刻他们俩在内心的翻江倒海中却明白了一点,若是换做了自己,绝对做不到卢森这样。
刘凌一直没有说话,此时听到卢森又把话题带向了别处,他心里深深的感到了一种无力的悲哀,卢森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这是在想陛下留遗言!或者是在为陛下最后一次出谋划策!他是想在自己临死以前尽最大的努力帮陛下做一些事,包括敲打一下进入军机处后越发不可一世的候申和裴浩,尤其是以天子门生自居的后者。
反正他决心要死了,不怕得罪人。
他有心劝阻,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朕知道了,朕都记下,若是忘了的话,你就狠狠的骂朕。朕给你这个权利,以后朕要是犯了什么错误你就当面指出来,就算是骂朕都可以,朕绝对不会计较!书记官呢,给朕出来记下朕今日说下的话,以后再想卢森在朕面前直言无罪!”
廷史跑进来刚要答应一声,却看到老宰相卢森对自己摇了摇头。再看看孝帝的脸色,他有些左右为难。不过很快他在心里就做出决断,提笔在纸上记录下孝帝今日说的话。
候申心里一震,暗想道陛下今日听到卢森准备赴死的话相比是急的有些失去理智了,怎么会做出这么多没分寸的事情来?且不说这直言无罪的权利,因为这虽然算是殊荣但却并不怎么招人妒忌,毕竟那些满嘴跑马车的御史大人们差不多都有这个权利。他在意的是孝帝之前对卢森的承诺,已经超出了理智的范围。
北汉国小民少,所以在高的爵位基本上都不会封赏食邑。二百户,已经是封赏的极限了。而对卢森一张嘴就给了五百户,这不得不说孝帝现在已经失去了理智。至于封为郡王,这更是让人无语了,大汉立国至今还没有封过一个异性王爷,就算当初帮着先帝建国的那几个功勋大将都没敢往这方面想,更何况卢森这样一个文臣?就算他功劳再大,还打得过开国功臣?至于免死铁卷,本朝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虽然这样想,但是候申理解孝帝此时的心情。孝帝登基至今能举步维艰的维持着,完全靠着刘凌和卢森这一文一武两个人支持,有刘凌,外事无忧。有卢森,内事无愁。说句心里话,候申并不反对孝帝履行刚才对卢森做出的承诺。因为这样一来的话,他也就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
而裴浩想的则是陛下的宽厚仁慈,陛下的爱才,陛下的体贴,还有陛下难得一见的温情。他不认为孝帝表现出平凡人的懦弱和依恋有什么不妥,相反,这才是他心目中明君的形象。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不是帝王,而是神仙。帝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而刘凌看到的,则是他二哥的真性情。作为帝王,平时的伪装太厚重了,厚重到连他二哥自己都忘记了自己原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卢森见那廷史已经记录下了孝帝的话也无可奈何,毕竟在皇帝和自己这两个人之间选择,廷史必须服从皇帝的命令。这也是他的本分是他的职责,他的工作就是记录帝王每天的言行举止。
“谢陛下的厚爱,老臣……”
卢森擦了把眼泪,哽咽着说道:“老臣还有最后一件事请求陛下。”
他收拾起心情,尽职尽责的完成着属于自己的使命。
“你尽管说,朕无不应允!”
卢森看了一眼刘凌,有些歉意的说道:“老臣不懂军务,但老臣也曾听说过兵贵精而不再多。前阵子欧阳专谋逆手下从贼者号称三十万,却被王爷率领四万精兵打的落花流水。由此可见此言不虚。我大汉如今疲弱,百姓生活困苦,连年战乱土地荒芜,朝廷今年施行了新政鼓励百姓开荒种田,可是老臣从下面递上来的折子得知,分到土地的百姓手里有粮食种子却发愁没有人去种!这些年不断和大周开战,平定叛乱,百姓中适龄的男丁都从了军或者从贼,战死者十之六七。”
“以我大汉目前的国力,也养活不起现在这十余万大军。老臣的意思是,百姓们分到了田地却因为家中没有劳力无法种植,光凭老弱妇孺如何才能恢复元气?不如趁着大辽与大夏打得不可开交拼出了真火损失巨大,不管双方誰胜谁败恐怕两年内都不会觊觎我大汉的机会退兵还农,精兵简政。”
“解放出一批不能真正为国出力的士兵回去种田,这样一来的话一是减少军费的开支,二是能尽快恢复百姓的活力。当然,老臣对军务并不擅长,或许只是胡言乱语。”
他转过头问刘凌道:“王爷不是也说过,大汉兵力越多,反而越容易引起大辽的觊觎吗?”
刘凌不想打断卢森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建议,再说卢森说的也正是他想的,所以他点了点头道:“正是。”
卢森得到鼓励后继续说道:“若是我大汉只有三五万兵马,料来大辽也不会指望着咱们出兵攻夏了吧?”
裴浩皱眉道:“可若是只有三五万兵马,如何抵御外敌?不管是大辽,大夏还是大周都是用兵百万,若是大举来袭,拿什么抵挡?”
卢森道:“裴大人说的没错,所以老臣的建议是屯田养兵。”
注1:关于爵位食邑切勿深究,此情节为杜撰。
第一百九十一章 共存?
“屯田养兵?”
裴浩重复了一遍卢森的话,若有所思。
卢森点了点头道:“之前我和王爷谈过一次,当时只不过是有这方面的初步构想,这几天我深思熟虑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正适合咱们大汉现在的国情,真要是能彻底的施行下去,用不了几年国力经过就能完全恢复过来。”
他看了孝帝一眼接着说道:“保留四五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在装备和训练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力求打造出一支精兵来,即便是正面对敌大辽狼骑也不会落了下风。至于身体条件差一些或者家中独子的,就返回乡里屯田,忙时种地,闲时训练,这样就能解决现在百姓青壮劳力不足的问题。我从兵部要来各地新兵的报备看了一下,现在玉州,坛州,应州,槐州这四个地方就有新兵不下十万人,而这些新兵大部分都是过不下去的农夫跑到军队里混饭吃的。”
“这些人,指望着他们打仗拼命显然不切实际,还不如让他们踏踏实实把庄稼地种好。这些青壮劳力都是好把式,给他们锄头和种子,他们就能种出一片绿油油的秧苗来。三百人的一个屯田点,照顾五百亩地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难。粗粗的算一下,留下出色的新兵替补已经伤残的老兵,然后将混日子的人都退回去屯田,至少能空出来十几万青壮劳力!”
得到提示的候申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一幅从未看到过的壮美画卷,他激动的站起来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道:“三百人一个屯田点五百亩地,十几万人那是多少亩地?只要天公作美给一个好年景,只怕用不了两年咱们的庆州仓就能存粮数百万石!”
卢森笑着打断他道:“现在多得是荒地,只要开出来,若是老天爷再给一两场豪雨,那就都是肥得流油的好地。这些屯田的壮丁闲暇的时候还可以负责维持治安,等遇到大战的时候拿起兵器就能杀战场。只要将屯田的粮食分给他们一成,他们就能把这地当成自己家的一样珍重。若是有外敌入侵,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好日子,他们都会变成饿狼,猛虎,用獠牙将那些入侵者撕碎咬烂!”
裴浩补充道:“只要他们将地种好,粮食丰收了,可以按照他们平时出工的多少给相应的奖励,让他们不用上战场也能立功受奖。这样的话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自己也在为国出力!”
话题一开头,看到了希望的人就再也止不住嘴巴。他们几个人都从这种自古就有却偏偏被忽视掉的办法中看到了勃勃的生机,看到了万亩良田上长满了齐刷刷金灿灿的麦子,谷子,看到一车一车的粮食运送到粮仓里。
孝帝也被他们的设想勾起了兴致,补充道:“按照军队的制度给他们职务。设伍长,什长,队正,校尉,屯田点配备兵器,这样的话乡里的治安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过上了好日子,也就没有那么多人拿起锄头造反!”
卢森道:“如裴大人所说,给他们相应的奖励,甚至出力最大的人可以折算军功。若是某个屯田点的产量位居首位,那这个屯田点的所有壮丁每个人家里都赏赐五亩勋田,不必缴纳赋税,这样一来产生攀比之心,不愁壮丁们不出十分力。”
刘凌皱了下眉头,欲言又止。
孝帝注意到了他的表情,笑着问道:“老九,你觉得怎么样?”
刘凌嗯了一声说道:“勋田可以给,只要把粮田种好为大汉真正的出了力,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若是给他们军功的话,只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战场拼命刀头舔血,军功反而不如种地来的便宜,只怕到时候人人都想去种地了。”
孝帝愣了一下道:“说的对啊,折算军功这事就算了吧。前阵子我还和老九商量过,把咱们大汉的官制,爵制,勋制都改一改,改动后爵位勋功受赏都会变得比原来苛刻一些,官制品轶也会相应的降低一些。毕竟咱们大汉现在的官制太混乱了,光是二品武将,一品文官加在一起就有百十个,说出去都是笑谈,就好像咱们大汉的官位来得多容易似的。”
“我想恢复唐制,结束官制混乱的局面”
孝帝神情坚毅的说道。
话题一转眼就从屯田到了官制上,转化之快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只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老宰相卢森之前提到的自己领头出征的事。也不知道是大家都忘记了,还是选择了刻意的回避。
孝帝是不愿意在提那个话题的,他不愿意看着为国操劳了将近二十年的老老臣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裴浩和候申也不愿意提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在和老宰相卢森比起来,都显得那么渺小而自私。刘凌更不愿意提起来,不说为国家为卢森考虑,就单单考虑卢森是自己未来的岳丈他就必须阻止卢森那样去做。
而卢森,似乎也不想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缠下去,因为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卢森看了看孝帝望过来的热切目光笑着说道:“陛下,议题是不是换的太快了?屯田的事还没有具体细化,官制勋功的事不如稍微放一放。”
孝帝笑了笑道:“是朕太心急了,总想着把事情一股脑都解决掉才好。”
他情绪平复下来,笑着坐了回去。
“卢老继续说关于屯田的事吧,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办好了,咱们大汉不愁强大不起来。”
卢森点了点头道:“其实这个想法还是王爷最先跟老臣提出来的,还是王爷在南下平叛之前。王爷当时跟老臣说咱们大汉一直想富国强兵,但是现在却搞错了顺序。”
孝帝道:“哦?老九,你说说怎么搞错了顺序?”
刘凌让卢森提这件事的本意就是不想自己过多的搀和进来,毕竟那些武将们都把他看成主心骨,真要是裁兵减员,指不定有多少人到他这里来叫屈呢。若这件事再是自己提出来的,说不好那些将领们会不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本来想做个好人,现在看了卢森显然是不想自己做恶人,非得拉着刘凌一起下油锅不成。
刘凌苦笑,正看见卢森投过来的目光,那视线中有那么一点得意洋洋。刘凌回瞪了一眼,心说果然人老奸树老滑。卢森毫不客气的回瞪一眼,那意思是别想让我一个人背黑锅。
刘凌施礼道:“陛下,这只不过是臣弟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而已,想不到卢老有心,竟然从中想到了这么多。”
先把暗器挡回去再说,刘凌在心里得意的笑了笑。
“富国强兵,这就是顺序。而咱们大汉现在做的却要颠倒过来,是强兵富国。”
他遁了一下道:“富国而强兵,说的是国力富足之后,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来打造一支强兵。一切补给,供应,全都充足。以强大的国力来武装军队,扩充军队,若是国力强大的话有百万雄师也不是梦想。如西夏大辽皆拥兵百万确实令人艳羡,臣弟是一介武夫,自然也希望指挥的军队越多越好。但是,西夏和大辽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战力,和之前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不无关系。”
“西夏李家,自唐以来一直深受中原皇室的隆恩,不管是谁来做皇帝,李家都会第一时间宣誓效忠。数百年的韬光养晦才有今日的崛起,其这百余年间步步蚕食周围的部族,领地之大其实早已经超过了大周,比之于我大汉更是要庞大太多了。而北方的契丹人,则是抓住了突厥王族迅速衰落的机会,逐步的将整个草原控制在手里,再加上石敬瑭把富饶的燕云十六州拱手相送,实力为诸国之最。”
“而我大汉却没有那么辽阔的领土,也没有那么充足的兵源,为了自保而大力的提倡武备,反而让国力逐渐的衰落。大汉自先帝时期执行的政策就是强兵富国,想先建立起强大的军队然后开疆拓土,却忽略了大汉本身根本就支撑不起二十万大军的消耗!”
刘凌总结道:“所以,以大汉目前的国力来说,养活五万到六万的常备军队尚可,再多反而会拖了国家发展的后退。就好像一个有一双粗重拳头的巨人,就算力气再大,若是每天都吃不上饭的话,用不了多久就会饿死。所以先富国而后强兵,对外不妨示之以弱换取时间,对内则不能放松加快前进的脚步。”
他看了卢森一眼道:“所以卢老想领兵殉国而活百姓的想法还是收起来的好,这样做治标而不治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天卢老以自己的牺牲为解脱搪塞大辽,那明日换谁来为国捐躯?”
听刘凌将话题又撤回来,卢森心里没来由的一热。
“是老臣考虑不周,老臣也是……唉……只是王爷,若是一味的示人以弱的话,会不会找来兵祸?”
刘凌笑了笑道:“那就看咱们大汉周围的几个巨人,是不是能踏实下来了。若是他们之间和平共处的话,难保不会有人闲极无聊对我大汉的领土生出觊觎之心。而若是大周,大夏,大辽这三个巨人总是无法共存的话,咱们就有的是时间来壮大自身,从而具备与他们一争高低的实力!”
他笑的很随意,很淡然,却透着一股自信。
笑的很漂亮,很狡猾,就好像一只善于迷惑猎物的豹子。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使辽
“关于屯田,可以先在庆州建立几个试点。庆州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百姓们的心还没有踏实下来,若是屯田的效果好也能让他们安生下来。欧阳专一家在庆州就占了上万亩好地,除去赏赐有功将士和分给灾民的,现在还空着三千多亩荒地。以五百亩为一点,可以先在庆州建立六个屯田点,拨两千壮丁过去开荒,还可以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家人一起干,没有工钱但朝廷负责一天两顿饱饭,估计着应该有不少人愿意跟着,这样也能稍微缓解一下灾民的情况。”
卢森将刘凌的话题揭开不说,再次将议题回到屯田上来。
“还可以用劳动换粮食和种子,只要那些壮丁的家人干活卖力气,可以根据表现按出工多少来换给他们食物和粮种,表现出色的还可以给他们一块私人的田产,有了饭吃有了自己的地,这就是有了希望,能带动百姓们安居乐业。”
候审补充道。
裴浩接着说道:“朝廷可以大力的扶持这几个作为榜样的屯田点,即使……即使他们没有做出太好的成绩来,朝廷也可以给他们一个拿得出手的成绩!只要能带动新军中那些打算赖在军队里混饭吃的人,朝廷就算多付出一点也值得。”
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也算是对卢森和候申两个人所说的补充。
孝帝点了点头道:“裴浩这点提的好,百姓都有盲从性,大家都说好,即便他没有见过也会跟着说好。正如前阵子欧阳专的叛乱,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造反是怎么回事,光凭着欧阳专开出来的一个口头承诺就就跟着谋逆。他们甚至都没有想到一旦失败了自己有可能死无全尸,光幻想着推翻了朕就能过上好日子!”
孝帝说到这里语气有些硬,显然对百姓的无知感到无奈和气愤。
刘凌说道:“陛下,百姓们不傻,他们只是被逼的活不下去了而已。”
他不同意孝帝的看法,因为他比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的知道,历朝历代五千年历史,凡是将百姓看做傻瓜的统治者最终都会走向覆灭。靠世家大户的支持或许能谋江山,可是没了百姓的支持拿什么来守江山?
“陛下,百姓们之所以反,不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出路。欧阳专紧紧靠着一个空头许诺就能顷刻间聚集十数万的人马,其原因不过是他让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而已。不管这希望是否能变成现实,他们都愿意用付出自己的生命去争取。《孟子?离娄上》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简而言之,即是七个字,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凌叹道:“正如裴大人刚才说的,朝廷只要让百姓们看到希望,哪怕这希望实现起来十分的艰难,百姓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去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他们的要求很简单,能吃饱饭而已!”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孝帝喃喃的复述着刘凌说的话,然后对刘凌歉意的笑了笑道:“是朕太自以为是了,总觉得朕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百姓的事,而百姓却做出对不起朕的事,虽然朕没有计较他们但是心里还是觉得错在百姓而不在朕,朕原谅了他们是朕的宽宏。现在想想,朕真是自欺欺人。若是朕给了百姓们安稳康宁,谁又愿意颠沛流离?”
刘凌等一揖到地:“陛下圣明”
孝帝白了他一眼道:“圣明?刚才你们还在心里骂朕糊涂吧?卢老,裴浩,候申你们三个记住,以后就要像忠王这样,朕有什么过错就直接指出来,不要闷在肚子里!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若你们都不肯跟朕说实话?那天下人还有谁愿意跟朕说实话?到最后朕会被你们哄得越来越自大,你们既然吃着朕的给的俸禄,就不应该藏私。”
卢森道:“请陛下赎罪,臣等记住了。”
孝帝叹了口气道:“记住了?你们要真能记住就好了。屯田的事就这么定下来吧,就现在庆州那边划出来三千亩荒地做试点,应州离庆州最近,先让虎亭侯从新军中裁剪下来两千人过去,等效果出来了之后再按部就班的做,争取明年这个时候给朕多增加几十万亩好田出来。”
刘凌道:“臣等领旨。”
孝帝想了想说道:“三千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涉及到了新政必须做出样子来给百姓们看,说难也难,总得选个合适的人来抓。这个人必须老成持重能服众,还要有一定的军功能镇得住那些退兵回来的壮丁,你们几个想想,谁能担当此任?”
裴浩上前一步超过候申道:“臣愿意一试!”
候申被他抢了先也不退缩,抱拳道:“臣亦愿意为陛下分忧。”
孝帝笑了笑道:“你们都不行,哦,朕不是说你们的能力不行。白莲教叛乱的时候有不少大臣都身造横祸,现在六部里空着好几个重要的位置都还找不到合适的人,朝廷用人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若是你们俩再离开京师到地方上当一年的地主,朕身边就真的没有几个人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