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56节
作者:
谢述宴 更新:2021-09-06 22:31 字数:4594
“那个时候,是1950年。”
“1950年是什么年代?是我们刚从战火和磨难中走出来,刚刚建立我们自己的国家,刚刚从漫长的黑夜里,迎来黎明的年代。”
“多少人倒在了黎明的前夕,而我有幸,能见到日出,能走在太阳照耀下,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老教授和前面鸡汤式的作文发言不同,讲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当然了,我是锦城交通大学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们学校还叫唐山铁道学院,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我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想法。”
“那个时候我才十八岁啊,国家百废待兴,而我们要决定自己未来一生的路。怎么选呢?我的母亲问我,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有钱的人,还是有价值的人?”
“谁不想当有钱的人呢?但有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当一个有价值的人,不也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吗?而且,这样的选择,不单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能让别人,让家人,让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同胞过上好日子。”
“从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要选择一条能体现我价值,能让祖国强盛的路走,”
他的笑带着回忆和眷恋,似乎真的回到了那个质朴的年代,“我们那个时候,街上没有车,路都是土路,三轮车一开,就会扬起灰尘。没有几条铁路,火车站更是稀罕东西,可以说,现在的扶城,还有华国大多数城市能有今天的面貌,离不开当初那些和我一样的,十八岁的少年们的选择。”
“我研究的是交通,交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有了今天的一切。但是华国的交通已经足够好了吗?不,还远着呢。”
他说,“还有很多农村和小城市,没有柏油马路,火车线路不够,速度不够,逢年过节,火车站人挤人,买不到票,回不了家。”
“你们当中有各种家庭的孩子,有的,或许就要离开这个国家,去另一个国度,但是你们的根始终是在这里的,要记住。”
“1950年,有十八岁的我,十八岁的我的同学,1997年,有十八岁的你,十八岁的你们。”
“我希望,你们不仅是为了这个专业好,这个工作赚钱,这个领域容易上岗而选择它,而是因为你喜欢这个行业,你觉得这个行业,能体现你的价值,能让你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选择它,而它也能给你带来收入,让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个选择,是高大上的专业也好,是普通的行业也罢。”
老教授为自己的用词笑了一笑,“——你们都是高兴地去创造自己的人生的,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是去帮助国家进步、社会美好的,是去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的,不是机械地工作,反感地工作。不要成为工作的机器,要让工作,成为你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工作如此,选择专业也是如此,你们面临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就像是要上战场的战士,用尽你们的全力去拼,然后选择你想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尽情地去挥洒你们的青春和活力。”
周廊最后说道,“到时候,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们再去和新的一代,新的少年们说你们的故事,说你们的理想,说你们不后悔自己十八岁时的选择。”
“我不后悔,希望你们也是。”
他的头发略白,眼角也是皱纹,但笑起来的眼神,依然像个少年。
第90章 与风同行11
高考动员大会结束后,有人不以为意,有人情绪激昂,一晚上没睡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又成了主旋律,一次又一次的摸底考,模拟考,统考,席卷了大部分准备高考的学生的生活。
晚自习的时候,班主任把谢雁叫了过去。
“有个事儿和你说一下,”
老师拿出一叠资料,“这是锦城交通大学的招生资料,你看看。”
谢雁:“……?”
“他们在我们学校,每年都是有一个保送名额的,今年他们点名第一人选是要你,当然,你的成绩在每一次考试当中都是全市第一,考进他们学校完全没问题。”
老师继续道,“但是,我们还有别的学校的保送名额,而且以你的成绩,想考其他大学,老师相信你完全可以做到。”
她说,“所以你可以想一下,到底要不要去锦城?”
谢雁想了想,“谢谢老师,不过我想参加高考。”
这孩子果然聪明,一下就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老师说,“那好,我就给学校回复了。”
以谢雁的成绩,清北是随便选的,出国也好,留在国内选自己喜欢的大学也好,自由度很高,不一定非要去内陆城市读大学。
原本谢雁以为这件事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到了周末,却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
“喂?请问是谢雁吗?不知道你对我们这边——”
“不买保险谢谢。”
对面愣了一下,“不,先别挂,那个,我不是卖保险的。”
他苦笑一声,“你还记得我吗?”
“常具,就是那天在教室你做题的时候,我在旁边的。”
谢雁想起来了,“有事吗?”
他问,“有空吗?”
扶城火车站,
“来,跟我进去转转,”到了见面的时间地点,出现的不只是常具,还有周廊教授。
老人穿了件外套,笑着招呼她,“走吧。”
一路上,值班的保安和里面人员,不停和周廊打招呼,显然都是熟人。
他们走的不是检票通道,而是内部通道,到了车站里,还在往前走,最后进了站台,在铁轨旁边,周廊找了个长椅,让两人一起坐下来。
周廊简单介绍了一下。
常具是他的学生,现在在华国铁道科研院工作,而他从铁道部退休后,回到大学教书,因为和摇直大学的校长关系不错,所以上次凑巧他来扶城,就请他去做演讲。
“把你叫来,的确是有些打扰了,我有些话想和你说,等听完了,你再做决定。”
周廊顿了顿,看着前面空着的铁轨,慢慢道,“扶城的火车站,修建时间比较晚,是我亲眼看着修起来的,那个时候,我也认识了你们校长,可以说,在扶城呆的时间,大部分日子我都是和铁轨一起度过的。”
“上次在动员大会上,我和你们讲了我毕业的时候选择专业的事情,”
周廊说,“但因为当时的条件和环境,没有展开多说。”
他问谢雁,“你还记得当时黑板上你算出的那个问题吗?”
谢雁点头,“的确,您所写的内容很有挑战性,在国内的研究不多,但国外的技术比我们更发达,所以资料和经验也更多。”
周廊有些惊喜,“你了解铁路和列车?”
“在您的面前我能说了解吗?”
谢雁笑了笑,道,“只是看过一些资料。”
周廊没想到谢雁还有这种见识,他便换了个问法,打探她对铁路的了解,“你知道华国的铁路从哪里开始吗?”
铁路的出现,离不开蒸汽机。
正是因为“蒸汽时代”的来临,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在了颠国,而随之配套的铁路,成了大地上的黄金命脉。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交通工具,经济才能飞速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颠国发展成了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而这种快速低价的运输方式,让颠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它开始飞速地建设铁路,短短的时间内,铁路里程达到上万里。
利国从1930年开始追赶,七十年的时间,四十多万的铁路贯穿大地,在高峰期,每年都有铁路在修建,这些交通命脉,运输着各种资源和商品,前往目的地,然后支撑起整个国家的发展。
但在华国,在世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疯狂修建铁路时,还处于清的统治之下,时间在这里很慢,行程也慢。
谢雁说,“对当时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铁路最开始就像是洪水猛兽,是打破常规的可怕存在,第一条铁路修建后,很快被拆掉了,由清政府修建的另一条铁路,9.2公里的里程,将唐山的煤矿运输到稍远的地方。”
而后时局动荡,铁路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战火在这片土地上燃烧,铁路也是同样如此,因为它维系着物资的运输,和每一场战斗都息息相关。
铁路不仅没有新建,反而更多被损毁,处于战略的需求,这片土地上里程数原本就不多的铁路,数字一降再降。
在华国建立之前,是铁路的黑暗时期,它见证了太多胜利和失败,太多战斗和死亡。
“建国前,大部分的铁路都集中在东北和东部,西南,西北是一片空白,大半个华国是没有铁路的。”
周廊说,“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条路的原因,在一个全新的国家,铁路太重要了,有铁路,就有发展,就有速度,就有更快更好的资源。”
“很难说,华国的铁路是从哪里开始的,”
谢雁说,“我认为,华国的铁路早就有了,詹先生主持设计的铁路在上个世纪有很多,毫无疑问,我们是一个民族,民族的传承在历历史长河中的是漫长而延续的,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在您和其他铁路建设者的付出下,华国的铁路,才有了今天的面貌。”
“呵呵,我做了多少事心里有数,你也不用给我戴高帽子,我听不习惯那些话,”周廊说,“我毕业后,因为大半个中国的铁路空白,因此,国家决定,开始建设一条西部铁路,这条铁路,连接锦城和渝城,这是国家建立后,我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我知道,”
谢雁点头,“耗时两年,在西部修铁路,环境恶劣,这之后,锦城通往宝城的铁路也开始动工。”
“那是华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周廊说着,眼睛有些湿润,“西南的地形复杂,我们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我还记得在它之后,又是一条新的铁路,依然是锦城,从锦城出发,跨过千山万水,悬崖山涧……太多的铁路,从一开始的货运,到现在的客运。”
他看这前面进站的人。
人们拖着行李,背着口袋,有些和朋友一起,有的是一家人,“扶城和锦城,只不过是数条铁路上的一小部分。”
“但就是这一小部分,每天都有无数货物从这里运出运进,到了春运,比现在还挤。”
谢雁点头,“扶城还算好,大一点的铁路枢纽站,南方的各大城市,到了特殊的日子,客运量和货运量都极其可怕,即便是如此,华国的发展越来越快,铁路的速度已经无法再满足需求了。”
“华国现在走的是发展的路,是在追赶世界其他国家的路上,很多问题,其实国外一些国家已经给了我们经验。”
周廊说,“交通兴国,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想强大,就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高效的货运模式,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铁路已经逐渐被淘汰了,更快更多的货运方式开始出现。”
“海运、空运……”
飞机,港口,货轮,这些成了交通宠儿,而铁路逐渐被人遗忘。
“但是我忘不了,”
周廊叹了口气,道,“你可能年龄小,没经历过,当年为了修铁路,因为我们的条件有限,加上环境非常恶劣,有些铁路,是战士们用生命去换来的。”
“铁路修成之后,给更偏远的大山送去了发展,送去了希望,我到现在,都能听见火车的鸣笛声,火车从铁轨的远处试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周廊笑了声,看向谢雁,“人老了,说话就容易控制不住,总是说偏,还越说越多。”
“我明白,”
谢雁却道,“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交通工具,港口和机场越来越多,但这并不代表铁路就没用了,被淘汰了。实际上,无论是空运还是航运,都很受天气和当地环境的影响,没有合适的港口就无法停靠,天气差就无法飞行,而且在陆地上,空运的价格太高了。”
“一个国家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容易托起发展之路的,还是铁路。”
周廊听见她的观点,激动起来,“你也这么认为?”
“当然,”
谢雁说,“我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华国一直很重视铁路的发展,从建国以来,不仅修建了多条铁路,还在做铁路提速。”
四月的时候,华国铁路进行第一次全面大提速,将以往只有48公里每小时的列车速度,提升到了接近55公里每小时,甚至还开通了快速列车。
“这样提速,还是太慢了,明年铁路还会有第二次大提速,既有铁路的提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说回黑板上那道题,其实,我最近到扶城来,是从其他地方考察回来路过这里的。”
周廊很有耐心,他继续道,“你知道京沪铁路吗?”
“这条铁路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