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做蛋糕
作者:
韭菜盒子 更新:2021-12-19 08:21 字数:3079
对于恋人来说,一日不见就是三秋。按照这个公式计算,他们俩有快一个世纪没见了。
这么久的相思之情,仅靠一个拥抱是不足以抚慰的。但在八十年代,在机场拥吻这种桥段,还是会引起关注的。拥抱已经算是最大限度的肢体接触了。
柏青是开车过来的,而车是胡杨离开北京前专门留给她的。不过看里程表上的数字,她应该是没怎么开过。
虽然车上的空间是够的,但戚扬和简有德还是很有眼力的没有上车。并很诚恳的表示,他们可以自己坐车回市区。
胡杨对于两人的表现十分满意,于是很大方的放了他们一天假。
···
···
三个小时之后,胡杨把车开到了柏青家楼下。
原本胡杨是打算和柏青找个好点的馆子吃一顿的。但柏青却要早点回家,今天要亲手做一顿生日宴。
柏青对胡杨说:“孩子的生日,就是妈妈受难日。所以今天应该是妈妈得到祝福的日子,对吗?”
胡杨很认真的看着柏青:“为什么我这么幸运?”
嗯?柏青不解。
胡杨又一次把柏青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轻说道:“为什么我会这么幸运的遇到你。”
为了实现柏青的想法,胡杨和她专门去了一趟华夏科技的食堂后厨。
既然是过生日,怎么能没有生日蛋糕呢。上辈子常年在国外混,西点的制作胡杨也是有所涉猎的。他提前让后厨准备了材料,并且按照他的要求烤制了一批蛋糕胚子。
为什么是一批?
食堂虽然一直都有烤箱,但师傅们都是中餐的白案出身,这做蛋糕的经验很少。这蛋糕胚子他们之前都是没做过。
胡杨只能在电话里,把制作过程详细的告诉他们。像各种材料的用量都精确到克,操作步骤,静止的时间和温度,烤箱预热,烤箱温度和时间等等都交代的非常仔细。
但这种东西就像按照菜谱做菜,再有悟性也得多尝试几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素以胡杨的意思,是让几个白案师傅辛苦一点,不用担心材料的问题,尽量多试几次。到时候在里面选一个最好的拿来用。
事实证明咱们的师傅悟性都是极好的。一共做了十来个,一大半都是不错的成品。胡杨挑了里面最好的两个。
生日蛋糕柏青当然吃过,但自己做却绝对是第一回。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看什么都觉得新奇。
从打发奶油到裱花,胡杨每一步都是非常有耐心的手把手教学。当然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各种肢体触碰,其中有趣的地方不足为外人道。
两个蛋糕弄好之后,柏青就在后厨进行了一番采购,把晚上生日宴要用的材料全都打包装车。
有胡杨打下手,柏青这顿生日宴自然做的非常顺利。过生日的过程自然是温馨又有爱的。
两人亲手制作的蛋糕,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胡杨打趣柏青,可以开一个蛋糕店,绝对能赚大钱。
蛋糕归蛋糕,生日礼物还是要有的。说起来,柏青和胡杨还真是三观契合。胡杨准备的礼物的时候,也给未来岳母买了一份。
第二天,胡杨就回到了学校,继续他的旁听生活。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半个月。时间来到了六月,华夏科技的人陆续从外地回到北京和辽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计划继续实施的同时,消化这次广交会的收获。
特种陶瓷喷涂旋耕刀片的订单一共签订了六份。除了东北三省加上河北省的农机口之外,还有两家分别来自泰国和印度的国外的企业,也分别订购了三千片和五千片。
虽然数量不多,但胡杨还是给了他们折扣。主要是这两个国家胡杨都很有兴趣。
六份订单加在一起,丹东那边的工厂至少在十八个月内都是有活儿干的。粗略的估计一下,总产值应该超过一百万了。在八十年代这绝对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特种喷涂旋耕刀片的利润率还不错,大约能为华夏科技赚....四十多万吧。
胡杨发现自己已经没办法准确的计算出利润,只能靠估算。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而问题是,华夏科技现在没有人能准确的计算出利润数字。
普通的会计和出纳是一个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几万十几万的数字她们还能应付,但数额超过百万,时间周期超过一年,又涉及了外汇,这已经超出了她们的能力范围。
华夏科技需要一些真正能算账的人。
特种陶瓷喷涂旋耕刀片的利润率不错,但胡杨并没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打算。从一开始胡杨就很明确的知道,这只是个过渡期的产品。只需要能满足现在的订单需求就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再进行投入。
现阶段特种陶瓷这个方向重点,是陶瓷刀和可用喷涂的特种陶瓷配方。前者与合作有关,而后者则是在为未来做技术储备。
保持科技水平的领先,基本就等于保持利润领先。有胡杨脑子里的东西在,大方向华夏科技都还是能保持领先的。
但胡杨再牛x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做不到面面俱到。他能提供灵感和框架,而丰富细节和实际应用就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来做。李西平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而华夏科技还需要更多这样的角色。
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
而这也是胡杨跑到大学里旁听的目的之一,虽然只是相比之下稍微不重要的那个。
旁听了这么多天,胡杨自然发现了很多的不错的好苗子。这很正常,这里毕竟是北清,全国最好的大学。能考进这里,最普通的也是一般学校里的天才。
好苗子很多,但真正能用的却很少。胡杨非常明白,这些事急不来。
胡杨旁听的课程很多,涉及学科很驳杂。一开始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甚至包括那些对他一视同仁的老师和教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杨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样贪多嚼不烂或是三分钟热度。
除了广交会那段时间之外,胡杨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校园里,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教室之间。
作为旁听生,原则上胡杨是不需要写作业的,他自己也的确没有打算写。因为时间和精力实在是有一些的紧张。
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有两位教授专门找过胡杨,要求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他布置的课后作业。
考虑到这两位教授在北清的地位,胡杨果断放弃了再挣扎一下的想法。
其中之一,就是沈欲霖教授。沈老是材料物理专业的教授,同时也是物理系的系主任。北清现在最老资格的教授。
沈教授那边胡杨是去得多了。他完全也没拿胡杨当旁听生,还给胡杨补过一短时间的课。物理实在是一门晦涩难学的学科。虽然胡杨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高校物理专业课程的时候,依然有种眼前一黑感觉。
可以说,沈教授就是那个时候胡杨的指路明灯。给胡杨补课对沈老教授来说,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在他看来,不管是什么人走进他的教室就是他的学生。自己的学生有问题,作为老师自然要帮助学生。
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接触之后,胡杨给沈教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他的记性好。坦白说,敢读物理系的标配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天才。在这里想找个智商120以下的都难。
胡杨给沈老教授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紧迫感和极度的自律。
今天上午的课刚刚结束,沈老就点名让胡杨留下来。顺便让他之前的作业收上来。
照惯例,下课之后沈老会稍微留一会儿给学生解答一些问题。当然这个时候提的都不是大问题,一般都会控制在十分钟之内。
学生都走了之后,沈老教授看了眼手表,对胡杨说:“走,我请你吃饭。”
胡杨赶紧拒绝:“那怎么好意思,还是我来吧。”
老教授把公文包提在手上:“你有食堂的饭票吗?”
别说,这还真问道点子上了。北清食堂的伙食在这一片都是有名的。所以不能用现金和粮票,窗口只收院里发的饭票。
胡杨略一犹豫:“要不,我请您到外面吃?”
老教授把公文包往讲桌上一放:“拿包。”
胡杨赶紧拿起包,笑嘻嘻的说道:“那我就腆着脸蹭您一顿。”
沈老教授从一摞作业中,准确的抽出了胡杨的那份。没办法,胡杨的作业太好认。因为只有他的作业是打印出来的,其他人都是手写的。打印纸和稿纸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就这一点,很多同学都是很羡慕胡杨。毕竟,手写是会累的。
抽出作业,沈老教授就一边走一边看。胡杨则紧张跟在他身后,小心翼翼的护着。
就这样,胡杨一手公文包一手作业,跟着沈老教授一路走到了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