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总算是看到了
作者:衣山尽      更新:2021-03-15 03:39      字数:3216
  柳书青白了他一眼:“三月春雨贵如油,如果没有雨季,你们村不早变沙漠了?”
  原来,红石村并不是一年到头都是艳阳天。每年秋收后,冬季作物下种和晚春插秧时都会下一段时间雨。雨水不大,时间也不长,大约十来天,但已经足以保证作物顺利生长。
  如此,才有了红石村祖祖辈辈在那穷山沟中繁衍生息。
  农林局保存有红石村六十年的水文资料,已经做成了电子文档。
  宋轻云调出来一看,年年都是如此,从无例外。
  他大感紧张,按照资料看来,留给农民割麦和晒场的日子只有半个月。如果拖延下去,雨水一下来,没有来及收割的麦子还不都发芽了?
  毁了一季节庄稼,别的村民还好,贫困户可都指望着麦子当上半年的口粮,那不是要挨饿吗?
  这都什么年头了,还会有人饿肚皮,真是笑话。
  宋轻云也没有办法,只得郁闷地回到村里。
  和他的郁郁不乐不同,村民们情绪高涨。今年因为引来了水,冬小麦子实饱满,眼见着就是一个丰年。
  又因为有二十来年没有种过麦子,以往的农具都不能用。大家都开始做新的,村里满是坐在屋檐下用竹木编连枷的农民,还有人霍霍地磨着镰刀。
  宋轻云定睛看去,忙碌的农民中大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都出门上班了。岁月不饶人,他们还意识不到光靠人力根本没办法把庄稼收回家去。
  “斤斤”斧声。
  不觉中,宋轻云已经走到了罗南家院门口,闻声定睛看去。却见里面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地上摆满了木料、青砖、石灰、河沙和片石。
  有两个木匠正拿着斧子正在劈木料,有两个老头则把堂屋里的家具搬出来堆在空地上,而杜里美则捧着茶杯昂首挺胸志得意满地巡视。
  宋轻云“老杜,开始动工了?”
  杜里美:“资金都到位了,再不动工白马要急眼了。”
  宋轻云问他怎么把屋里的家具都搬出来了,杜里美回答说这些家具都不要了,扔院子里,如果有人要尽管来搬。若是没人要,就当劈柴烧了。
  宋轻云说你这不是败家子吗,好好的东西怎么扔了,你这是穷人乍富,腰有两钱,必振衣着响。
  杜老板道宋轻云你说话别这么难听,这些东西实在太丑太土,实在用不上。将来这个客栈弄好,所有家具都必须换新的。老物件如果还摆在那里,那不是破坏整体风格吗?
  他拿出手机给宋轻云看了看效果图。
  新客栈的风格是无印良品极简风格,客栈就没有大堂,就一个柜,一个乌木大原木破开当桌子,上面搁一台电脑。
  这种风格的装修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什么东西,可材料都非常贵,造价也很高。
  宋轻云倒是挺喜欢的,连声说不错。又道,从你这个效果图来看,房子改动很大,符合政策吗?
  按照农村房屋维修政策,你不能动主体结构,不能乱搭乱建。当然,你要把房子推了也可以,但推倒厚就不能再建。
  杜里美:“哪能呢,四面墙壁我都保留着,只把里面的东西都给拆了,再重新弄个屋顶,这样总没话说吧?”
  宋轻云无语半天,最后道:“法不禁止皆可行。对了,木匠、泥瓦匠还有小工都必须使用咱们村的人,优先雇佣贫困户,你不能嫌弃人家老。”
  “那是肯定的,贫困户虽然年纪大,可现在年轻人嫌苦嫌累,大多不愿意干这种活,也没有这个手艺,我不请老人很多活都干不了。当然,七十岁以上的人我是不敢请的,真出了事也负不起责任。”
  正说着话,一股浓郁的香味传来。宋轻云抽了一下鼻子:“蒸酒米饭呀,给我也来一碗。”
  杜里美说这些糯米可是用来和三合土的,可不能给你吃。他这个客栈要保持古建筑原貌就得修旧如旧,所有的工艺都得按照古法。古人建筑用的的黏合剂都是三合土,就是把糯米蒸熟后打成粑,再和上石灰和河沙。
  他的装修都用在这种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房间的一个水龙头就得上千,一个马桶不小心上万。
  现在的客人都挑剔,既要玩原生态,还得有品味上档次。你弄一堆钢筋混凝土出来,人家怕是调头就走,自去住农家老木屋。
  宋轻云赞叹:“老杜,你内行啊!”
  一直以来他总是当杜老板是个只会吹牛的骗子,今天看了他的效果图,又和他聊了半天,不觉心中佩服:这人还是很有水平的,可怎么混成这样,没道理啊!
  宋轻云和他又聊了半天,就说到麦收的事情。道,老杜你见多识广,朋友又多,认不认识帮人收割庄稼的麦客,帮联系一下。
  “宋轻云你还真是病急乱投医啊!”杜里美说自己一直都是干建筑搞设计的,农业种植这一块儿还真不熟,爱莫能助。
  这下宋轻云是彻底没有办法了。
  但是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他还是挣扎了一下,联络了市里的志愿者组织,那边答应帮割一天麦子。
  很快,麦收季节到了。志愿者到了,一群嘻嘻哈哈的大妈把这次割麦搞成了春游,和她们一起干活倒是很快乐。
  只不过,大妈们也就是图个新鲜,割了两三亩地,吃了两顿豆花饭就不来了。
  另外,街道的几个年轻人也来割了一天,当做锻炼身体,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村民都动起来,满眼都是老头老太太,收割进度慢得令人发急。
  宋轻云帮着割了两天,实在是累了,他也没那么多讲究,直接坐在田埂上,看着黄灿灿的麦地,不住叹气。
  丰收后的麦子在风中如同波浪涌动,这就是海子的诗,但他心中只有愁绪,却没有丝毫诗兴。
  最可怕的是,天上的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不见,苍穹变成得混沌。吹过来的风也有点冷,预示着雨季即将到来。
  他忙拿出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大后天有雨。也就是还有两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宋轻云急得想把手机给摔了。
  “宋书记你也亲自下地,国家发奖金不?”
  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宋轻云回头看去,正是霍麻和她丈夫廖启明。
  两口子都是头戴草帽,手提镰刀出来收麦。
  当初因为六婆婆的事宋轻云和她闹得很不愉快,霍麻的语气中满是讽刺。
  宋轻云没有力气和她吵,道,我就是帮忙,谁给我发奖金啊。如果今年的麦收出了问题,我要负责任的。
  “那好,你自己慢慢想怎么对付当官的吧,我可没工夫跟你废话。”霍麻哼了一声,径直下地。
  她身体健康,廖启明力气也大,加上家里地少,两口子收自家麦子没有任何问题。
  廖启明倒是对宋轻云很有好感,对他也挺佩服,道:“宋书记你是不是在发愁没有收割机的事,我倒是有个主意。”
  宋轻云眼睛亮了:“启明你有办法,快说,快说。”
  廖启明道:“虽然我是外姓人,但毕竟还是红石村的人,不忍心看到庄稼烂在地里。宋书记你可以去新联看看……”
  话还没有说完,地里的霍麻就骂:“廖启明你乱嚼什么舌头,还不滚下来干活。打了面粉,也好给儿子和孙儿送去,他们等着吃新麦粑粑呢!”
  廖启明不好再说,只深深地看了宋轻云一眼:“来了,来了。”
  新联那边怎么了?
  宋轻云心中奇怪,便开车去了新联。
  新联和红石村就隔了一片山头,步行也就十来分钟。两村之间有机耕道相连,却老死不相往来。
  到了地头,定睛看去,发出欢喜地笑声:“瞌睡来了遇到枕头,可救了我老命!”
  新联那边也是到了农忙季节,村民们正在割油菜。
  原来,新联村和红石村同处于一片大峡谷中,气候水文相同,那边的冬天也非常热,作物成熟得也早。
  只不过,新联不缺水,加上各项条件都具备,种的都是附加价值很高的油菜,而不是不值钱的冬小麦。
  红石村的小麦熟了,他们的油菜也到了收割时间。
  两个村相同的地方都是老人多青壮年少,劳动力缺乏。
  新联的土地比红石村还多得多,播种收割的问题更严重,已经完全彻底地依靠农业机械。
  此刻,虽然有农民在进行手工收割,但更多的则使用收割机。
  却见,三台久保田在突突突奔驰。
  菜子片片倒伏,喂进机器后自动脱离,装进编织袋里。
  而秸杆则被机器直接粉碎还田。
  茂密的菜子就这么一畦一畦像是剃头一般被剃成光头,看得人心中无比舒畅。
  宋轻云不是一直在找收割机吗,眼前不就是。
  他忙跳上为首那台,赔笑着把一支烟递过去:“师傅哪里人?”
  师傅笑道:“俺们是富平的。”
  “可远了。”
  “那是。”
  宋轻云做完自我介绍,又问:“你们是怎么来的,这季节你们不是都不出来吗?这路又远,赚的这点钱还不够油钱过路费。”
  师傅道:“你省城不是有一家农机厂吗,是久保田的合资企业。俺们干这行十多年了,机器也坏了,就寻思来你们省买台的新的。刚到,这村儿的驻村干部夏书记就已经等在厂门口了,让咱们帮他割油菜。俺们寻思着从省成到这里也不远,费不了多少工夫,有生意,干嘛不做,就过来了。”
  宋轻云:“夏雨天这个办法真好,直接去农机厂等。我怎么就想不出这个法子,我这猪脑子。师傅,有空帮我们村收收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