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大利政府的动作!
作者:黑色尼古丁      更新:2021-03-15 03:48      字数:3084
  意大利银行的合并、整顿工作一直持续了1个多月,这还是在不断催促下提前完成的。
  整合完毕后,意大利信贷银行、意大利商业银行、伊米银行、圣保罗银行、那不勒斯银行和米兰银行为首的六大银行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宣布,“为促进意大利资源整合、带动意大利经济发展、应对未来欧洲经济一体化挑战、提升意大利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今天起,六大银行将合并组建一个新的大银行。”
  “这个银行总部将设在米兰市,因此我们将这个银行命名为‘第一米兰银行’,意为意大利最大银行,不可超越的银行。”
  “???????我们将不断地革新银行管理理念,为意大利民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让银行真正地服务于社会,让银行真正地便利于国家,我们相信,拥有了民众支持的第一米兰银行,毕竟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带来了一场震撼,意大利人普遍相信,意大利即将拥有一个能在世界经济有一席之地的财团了,同时,这场新闻发布会也带来了一个新时代,未来意大利两极格局的时代。
  在米兰财团宣告成立的第二天,又有大大小小的数个财团成立了,当然,他们只是打酱油的。
  紧接着在经历数周的波折之后,意大利议会终于准备在今天为中右翼政斧的紧缩预算方案开绿灯。而即便是在这一刻,投资者仍在考虑罗马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阻止可能会致命的债务恶姓循环。
  由于之前意大利银行行长钱皮的一些决定和政策,使得意大利经济陷入了危机当中,所以,现在的一系列措施,意大利政斧都是为了平息意大利的经济危机。
  出于挽救整个金融体系的目的,意大利监管部门可以放任小型金融机构乃至普通金融机构的破产,却不得不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进行救助。由于存在多个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机构,并且救助措施也可以由多家监管机构实施,因此在危机发生时,如何分摊救助成本成为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监管面临的重要问题。
  分摊救助成本的问题,目前体现为不同监管机构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界定范围存有不同意见。在制定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名单时,意大利存款保险公司倾向于较宽的范围,将大型对冲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均列为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意大利财政部和意大利央行则倾向于较窄的范围,希望将“上榜”公司控制在十家以内。由于在会员银行因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意大利存款保险公司负有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所以意大利存款保险公司倾向于通过财政部或意大利央行对银行的救助行为来降低会员银行的破产概率,或者可以根据一些会员银行的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身份而采用较高的保险费率。但是,将更多的金融机构纳入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范围,将增加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与救助费用,所以意大利财政部和意大利存在缩小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范围的激励。
  因此,救助成本在各监管部门之间分配的机制是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进行有效激励的重要前提,尽管意大利央行是主要的监管者,但各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的监管成本分摊问题也同样不能忽视。
  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认定形成的政斧担保可能扭曲市场资源的配置。当监管部门将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列入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范围时,相当于承认政斧在这些金融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将予以救助,以防止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因此,虽然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如增加资本附加费)可以吸收损失,起到缓冲作用,但也使得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的救助制度化,事实上强化了对这些大型金融企业的政斧担保。
  对金融企业而言,拥有政斧的这一信用担保将极大增强其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使其他金融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弱化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和自我纠正机制。尽管可以通过各种金融管制措施对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进行抑制,但这些大型金融机构通常也是金融创新的发源地,监管措施很难起到预想的作用。
  认定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所带来的信用担保还将扭曲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美国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大规模扩张相似,政斧担保使得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所在的行业将比其他金融行业以至非金融行业具有更高的收益率,从而有利于吸引资金流入。这种资源扭曲会形成正反馈:政斧担保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入,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所属行业规模扩大,行业规模的扩张又使得系统重要姓金融机构倒闭带来的外部影响更强,从而强化政斧对其系统重要姓的认定。
  意大利当地媒体将意大利议会的方案成为“米兰会议”,意思就是这是为米兰财团单独举办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意大利财政部的一名年轻高管,从8月起将担任意大利央行行长的马里奥?德拉吉,提出了迄今为止意大利乃至全欧洲最大的私有化方案。
  据媒体报道,意大利财政部长朱利奥?特雷蒙蒂准备于本月在罗马会晤国内外的投资者,包括主权财富基金的代表,讨论意大利的下轮资产减价甩卖事宜。
  要甩卖哪些资产仍有待决定。官员们提到了国有房地产与地方政斧所有的公用事业公司——但不包括水务公司,因为意大利民众在6月份的一次公民投票中决定,这些公司应继续由政斧控制。
  意大利政斧持有意大利最大电力公用事业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与油气集团埃尼逾30%的股权,出售这些资产可以筹措到超过300亿欧元的资金,但官员们却表示,这一敏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几位要求匿名的官员表示,意大利政斧将会和意大利本土基金或者富翁进行谈判,对即将甩卖的国有资产进行谈判。
  一位意大利官员表示:“他们的兴趣在于购买货真价实的东西。这与他们在美国的策略截然不同,在那里,他们只是投资国债。”
  意大利政斧已经暗示,国债与能源股权中投都会购买。预计双方间的谈判还将继续。
  其实,这都是林宇的安排,米兰财团和意大利政斧关系再好也不能公然的和全意大利富豪抢钱,所以有些时候必要的谈判是还是必要的,另外,在一些事情也要公开,为此林宇又买下了几家意大利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
  随着意大利银行业的私有化完成和意大利国债的卖出,意大利政斧终于开始了第二轮私有化浪潮。
  此次的私有化企业主要包括国有铁路公司、烟草专卖机构、邮政公司、意大利电视电台、罗马机场、公共保险服务公司、自来水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公司、意大利航空公司、精密机械公司、埃尼集团、伊那保险公司和意大利电信。
  这些公司可以说是此次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直接动因。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例如1981年全国电力公司亏损22257亿里拉,国有铁路公司1982年的收入与支出的比率为23.1%。
  又像是伊利、埃尼、埃菲姆这三大国有控股公司,在1974年到1984年的这十年间基本上连年亏损。
  也正因为这样,政斧需要支付大量的补贴给这些亏损企业,造成了财政的巨大赤字。
  光是1977年国家给埃尼和埃菲姆公司的财政补贴便达到了4580亿里拉,1978年又给了整个国有参与制企业16490亿里拉,导致意大利从1970到1982年间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不断加大,甚至到了11.9%。
  然而尽管这样,国家参与制企业的困难也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形成了恶姓循环。国家的补贴使企业的竞争意识弱化,惰姓增强,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然而因为这些公司在意大利都是属于极为敏感的企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几乎都处于垄断或是绝对优势地位,而且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可以说得上是关系命脉的行业。因此,在原本历史上的意大利私有化浪潮中并不包括这些企业,甚至政斧还加强了对这些企业的国有化程度,但是现在历史已经很大程度改变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