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23节
作者:方瑜      更新:2022-05-07 00:15      字数:4318
  五月初二这一日,杨稔刚吃过早饭过来,一直没什么动静的陈二嫂终于发动了。
  杨稔赶紧让小花去叫村里的接生婆,又叫小草去通知陈二哥以及陈家二老。
  一边安排叫人,杨稔一边扶着陈二嫂到房间。
  田氏是来得最快的,跑过来的,小儿媳没有接生经验,二儿媳隔了几年才有的这一胎,可不能有闪失。
  “小稔你去烧水,我来照看。”
  杨稔巴不得,她只是自己生过一次,其实还不太明白。
  过不久,接生婆来了,开始接生,陈家其他人也过来了。
  虽然已经分家,可这添丁的事,还是很被看重的,特别是陈大兴,他跟陈二哥一样重视,心里也盼望着二儿媳这一胎是男孩。
  不知道是不是陈家几个人的祈祷有了作用,傍晚,孩子出生,是个男孩,哭声洪亮,一听就知道这孩子很是康健,一直等着的几人都露出笑容。
  给陈二嫂炖上鸡汤,杨稔就跟自家男人一起带着儿子回家了。
  “二哥终于有儿子了,咱们也能放心了。”陈如松感叹道。
  “是啊,不管怎么样,孩子还是自己的最好。”夫妻俩都是极为重视孩子的人,二房那夫妻俩看小景那亮晶晶的眼神,暗含了什么他们是都有所察觉的。
  陈二嫂生了孩子,也不用杨稔操心,陈二嫂的亲娘第二日就过来了,说会照顾女儿到出月子。
  之前大头家的事这会也落实了,大头与他大哥家每家养一位老人,家产均分。
  分家之后,大头将分到的一半宅子卖给他大哥,自己去找村长批了一块地。
  宅基地就在杨稔家不远,批到田地后,大头过来跟好伙伴诉苦。
  杨稔正绣着帕子,陈如松今日正好没事,在家带儿子。
  “我说大哥为什么宁愿分出一成家产也不愿养娘,原来是因为吃的药。”大头略显伤心。
  “药怎么了?”陈如松也是好奇,一成家产可就有三亩多田地,至少有十几两银子呢。
  “今年我娘病得次数多了,从前一月一次,如今是一月至少三四次,每次要抓三副药,一副一钱,三幅便是三钱,一月就一两多,一年就十余两了。”
  也就是说一年就能花接近一成家产去,杨稔明白了,难怪大头他大哥这样直白,就这样下去,一年十两,十年百两,哪里有那么多银子?不都给花光了。
  “婶子到底是什么病?抓的药怎会这样贵?”也幸好大头家还算富足,否则如何能承受得住。
  “说不清,大体就是体弱,天热天冷都容易生病,大夫开的都是治病的药和补药,补药贵,县城的大夫都看过了,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陈如松不懂,这补药开得这样频繁?还跟治病的药的次数配对,实在难以理解。
  “你留意一下有没有游历的大夫,多看看,总不会都不能根治。”陈如松只能给出这个建议。
  “这是自然,我是真没想到我爹和大哥这样绝情,给娘抓药一直是爹去,有时是大哥去,没叫我去过,以至于我根本不知药钱,以为不多,就没多说,大哥他也真就这样把娘丢给我,一点也不管了。”好歹是养育他长大的亲娘,怎么如此绝情。
  跟好友诉了一番苦,大头心里好受一些,“如松,我过两日就开始建房子,你来帮忙,实在是不想跟那样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了。”
  “好。”陈如松爽快应下。
  大头的房子建的很快,因为他并不是建的青砖瓦房,而是茅草屋,毕竟亲娘每月花费那样高,他哪里还敢建砖瓦房。
  几间茅草屋很快就好,稍微修整一番就能入住。
  大头也成为杨稔家的邻居,只是相隔要比陈二哥家远一些。
  忙完大头的房子,陈如松回到田地上忙活,他没让杨稔也去,日头大,只让她在家带儿子,将家里的事情做好就行。
  五月的日头不小,杨稔带着儿子在院子里的阴处乘凉,然后发现,鱼塘里有许多小鱼,对了,这些去年捞回来养着的大鱼能卖了呢。
  陈如松回来后,杨稔就将这个告诉了他。
  “这鱼也并不是很多,不如就在村子上卖了吧。”杨稔建议。
  陈家村有一百多户人口,不是是附近这些村落里最大的,但却是最富的,大部分人家都是自家有十几亩田地,而只有几亩田地的都是像他们这样,不是长房,又有几兄弟,分家后导致的。
  有些村落的人家,家里一亩田地也无,俱是租的田地耕种,只能保证不饿死。
  是以陈家村吃得起鱼的人家有几十户,村里的人也爱吃鱼,都认为鱼汤滋补,自家卖便宜一点,一定能卖出去,谁还会跟钱过不去呢。
  在村里卖确实可行,“好,带去镇上还不一定有在村子里卖得好,在家还方便。”
  “我拿条鱼过去给爹娘,咱们卖鱼总不能还让爹娘没鱼吃。”陈如松很自然地道。
  杨稔白了他一眼,不就是想孝敬爹娘么,还拿借口,直说她也不会反对。
  “去吧。”杨稔开始准备等会卖鱼需要的东西。
  “一条鱼你打算卖多少文?”鱼是自家男人捞回来的,卖多少还是由他定吧。
  陈如松沉思片刻,开口道:“咱们只卖一斤往上的,小的先不卖,一斤卖六文,一斤半八文,两斤左右的就卖十文,就这样定吧,去县城还得花两文做驴车,咱们卖一个价不会贵。”
  原本是觉得要比县城卖得便宜些,可看着这些自己辛辛苦苦捞回来的鱼儿,他舍不得卖便宜了。
  “我去给爹送鱼,再去借个称,咱们下次去县城,要买个称了,过个几月还要卖板栗呢。”
  陈如松拎着一条鱼在去老宅的路上,碰见了一位族老,这位族老见陈如松不年不节的拎着鱼走,有些好奇,问道:“如松小子,去哪儿?”
  “大爷爷,我给爹娘送条鱼,这是我自己养的,好大了。”碰见这位族老,陈如松很是乖顺。
  “自己养的?”族老挑眉。
  “是啊,我去年年初分了家,田地也就够吃喝,想寻法子挣银钱,就去琢磨养鱼了,也是老天眷顾,还真成了。”陈如松颇有些自豪道,村里可没人养鱼,偏偏他就养大了,还不是精细养的,每日就喂点鱼草,说不得是老天疼憨人。
  “养了多少?”族老追问道。
  “有几十条呢,都有这么大了,大爷爷我待会给您送一条,跟买的一样好吃。”这位族老做事公道,陈如松心里很敬重他,早就想跟他说说话了,只是一直没机会。
  “不用送,你养这么多是拿来卖的,这家送一条那家送一条还怎么卖,这几十条我们族里就能买下,你也是想卖给族人的是吧,我帮你告诉他们。”族老笑着答话。
  “是想卖给族人,那就多些大爷爷了。”陈如松连忙感激。
  有鱼吃喽,族老心里高兴,“好了,你给你爹送去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等陈如松送完鱼,借到称回家,就看见家里站着好几个族人。
  杨稔看到自家男人回来,如见到救星,“你可回来了,这几位叔叔婶婶都是来买鱼的。”
  族老可真快,刚刚说的话,这才一小会,就有五六个人来买鱼了。
  “这是大兴家的小儿子吧,挺能干的啊,都能养鱼了。”一位族人夸道。
  “也就是碰巧养大了,家里田地不多,可不得琢磨琢磨这些杂的,不然家里怎么过。”陈如松谦虚道,便是族人,也有眼红的,他可怕有人眼红给他捣乱了,宁愿将自己说的过得差些,别人没那么看得起都比被人嫉妒下黑手好。
  “各位叔婶,你们要什么样的,跟我说,我来捞。”
  陈如松开始招呼几位族人,也是客人。
  陆陆续续又有人来,村里的人对鱼的热爱让杨稔开了眼界,这才第一天,还没怎么说,鱼就卖得差不多了。
  第35章 大弟媳有了
  到了晚上, 夫妻俩在房间里数钱,都是铜钱,一大堆看上去很是瞩目。
  “一文, 两文, 三文,……,八百二十一文,竟有八百多个铜钱, 真是没想到能卖这样快。”预料到了村里人会买, 可没料到会这样急。
  “咱们这的人都爱吃鱼,镇上偶尔才有, 县城又远了, 专门去买鱼不划算,一月难去一次县城, 也就是一月都难吃上一次鱼,听到村里有卖,自然是赶紧来买,要是不是咱们养的,是别人来卖,我听到也会马上去买的。”杨稔觉得能理解,晚了就没了。
  “鱼塘应当还有十来条, 咱们就别卖了, 留着自个吃吧, 以后不用买了。”儿子还没断奶,媳妇又喜欢喝鱼汤,肯定得自家留着。
  “那当然好啦。”杨稔很是赞同,亏谁也不能亏了自己嘛。
  想到鱼塘的鱼, 杨稔提醒道:“鱼塘要扩宽了,那些小鱼现在还好,再大些就挤了。”
  “确实,这菜地要挪到后院去了,幸好咱们家就三口人,否则这地还不够。”陈如松更觉得自己之前决定先不生老二实在太明智了。
  鱼塘扩宽,养着的兔子也要配种了,兔子满月后不久,陈如松就为它们每只都建了个窝,兔子爱钻洞,陈如松可是用青砖铺了一层地,四周围墙也是用的青砖,可奢侈了。
  不过用的是之前建房子剩下的一点青砖,倒也不费银钱。
  卖了鱼,杨稔也拎了一条鱼回娘家,有阵子没回了。
  也是巧的,走到半路,看见杨二弟走来。
  看到杨稔的杨二弟眼神一亮,问道:“姐,你要去哪?”
  “回咱家啊,你干什么去?”
  “嫂子有了,爹叫我告诉你一声。”杨二弟回道。
  大弟媳有了?也是,都快一年了,也该有了,有些新嫁娘两三个月就能怀上呢。
  杨家第一个孙辈,杨稔挺高兴的,就是不知大弟媳会不会仗着有孕有什么过分的要求。
  “正好我要回去,这鱼就当是祝贺她了。”不管怎样,有孕是好事。
  儿子才出去片刻,就回来了,女儿还跟在身后,杨父奇了,“这么这样快就过来了?”
  “我今日本就要回来的,在半路碰到二弟了。”杨稔解释道。
  “难怪,你还带什么东西,小景还没断奶,这鱼你拿回去,留着自己吃,别把自己给亏着了。”杨父看到女儿手里的鱼,不由相劝。
  “就一条鱼,家里还有的,爹您放心,我不会亏着自己的。”拿来了哪有拿回去的道理。
  杨父也知道女儿是不会拿回去的,没再劝,看看二儿子,又看看女儿,疑惑道:“小景怎么没带回来?”
  “他最近好闹腾,我让他爹带带,我松快松快。”儿子学会走路,就不想大人抱着,总是闹着要下地走,可她哪里放心得下,孩子一落地,她的眼睛就得一直盯着,真是累人。
  “你带回来让你娘带,让你几个弟弟妹妹带不就是了,下次回来记得带上小景。”杨父不高兴了,女儿一月难回一次娘家,孩他娘还能接着给女儿送鸡蛋啊送吃的去瞧瞧,他这个老父亲只能等女儿回娘家才能看到女儿外孙。
  家里第一个孙辈,便是外孙,他也是很稀罕的。
  “好,下次一定带上。”杨稔忍俊不禁,真是没想到她爹也这么稀罕小景。
  瞧着女儿笑,杨父又道:“你还笑,你看看你多久没回了,从前你没分家,回来多了怕公公婆婆说道,如今分了家,你多回几次怎么了?”
  女儿分家一年多了,回娘家次数虽然多了些,但他还是觉得少了。
  “家里也忙,我争取日后多回来。”杨稔没想到让她多回娘家这话是她爹说出来的,因为她爹虽然疼她,可更疼大弟这个长子,她以为她爹回像村里大多数人那样,不希望出嫁的女儿回来次数太多。
  “要是回来太多次,您可别嫌烦。”
  “不会。”杨父笑着道。
  跟杨母说悄悄话时,杨稔说出自己的惊讶,“我还以为爹心里看重大弟,如今大弟媳又有了身孕,应当没那么稀罕小景了,怎么看着好似更稀罕了。”
  “你爹心里可不待见你弟媳了,眼看着又快一年没怀上身孕,前阵子可是琢磨着要帮你大弟休掉这个祸害精呢。没成想,刚有这个打算不久,李氏就有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