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机修 第215节
作者:半部西风半部沙      更新:2022-05-31 00:24      字数:3953
  “加分,表现良好,大伙没意见吧!”
  “没意见,房德佐看来就是学习机械的料!”
  季东青适时引导,学生们的学习乐趣空前。
  翟云看在眼里,神情十分复杂,这次采访领导给定了调子,主要目的是抓住季东青在节目里的几个小动作攻击。
  现在看这个人本质不坏,而且是一个合格的老师,那自己该怎么做呢?
  纠结着中,一上午就过去了。
  “记者同志,你们去哪吃饭?要不跟我们凑合一下?”
  季东青定的盒饭到了,每个人两个鸡腿,大锅闷得米饭,学生们自己盛饭,吃的那叫一个香,弄得翟云都饿了。
  “不了,我们一会到外面吃,你们先吃吧,我们下午再过来,台里要做节目!“
  “好,你们忙吧,饭不够自己盛,还得忙活一下午呢!”
  季东青说话的时候还有小四轮开进来,季东青这里修车快而且有信用在周围都传开了,农村人手里也没有相机,修车顺便看看人就行了。
  中午大家休息了一个小事,下午翟云早早就到了现场,季东青正在看书。
  “你们真敬业啊,哪个电视台的,我跟你们领导反映一下,给你们加工资!”
  季东青还是第一次见到记者这么敬业的,在哈尔滨那边录节目,余德标三请才让那帮大爷动弹一下,跟面前的这几个人差远了。
  “我们是中……”
  “我们是中华机械论坛的记者,前阶段听说你们组织了一个机车节目就过来采访下,看看什么原因让你们获得了第一名!”
  翟云直接拉过话,季东青也没在意,心道又是一帮苦力,看看人家《青年问答的》大爷,现在还没来呢,整个哈尔滨都折腾起来了。
  “行,你们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说,然后我这边尽量配合你们,出来一趟都不容易,让你们圆满成功!”
  这阶段季东青面对镜头时间长了已经免疫了,没有当初的那种忐忑和兴奋。
  翟云和摄影师表示感谢,季东青继续率领学生们开始装配减速箱。
  清洗干净后的减速箱光洁如新,季东青亲自动手,让学生们看着。
  “一轴,二轴,四轴……”
  “拨叉不要错了,看着这个了么?口要相互对上,然后活动自如!”
  “这边的轴承记住了一定要用工装装配,不要硬砸,会破坏轴承间隙,让轴承提前失效……”
  季东青讲解的十分细致,弄完后让学生抬来机油,在变速箱里装三分之二机油,然后是上盖,端面上打好密封胶。
  “现在我们挂一下档位,一档,二档,三档……起车!”
  “嗒嗒嗒……”
  翟云和摄像师在跟前,季东青直接起车,巨大的轰鸣声下的翟云赶忙后退。
  转向,前进,后退,停车,各种动作都一气呵成。
  “师傅,开走吧!”
  指着等待这里的农民,季东青摆摆手,对方给了钱季东青让小胡带着学生们到下一台车。
  “我们学校主要是修理农机么?”
  “不是的,这里位置比较特殊,我们这很多农田在周围!现在不是到十月一了么,过阶段农村就要收地了!这个时间正是农民检修农用车的时期,农用车多一些!”
  “你现在看到的主要是小四轮,还有大四轮你没看到,当然也有三轮!卡车也有,轿车也有,来了什么我们修什么!主要是小四轮比较简单直接,学生们能够直观的看到变速箱的结构,当然我们有时候也检修发动机……这样一堂课下来能够顶的上我们在课堂上讲十节课!”
  季东青给两人拿了两瓶水,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时不时喝一口水,谁都看不出这是一个正在免费利用劳工的奸商。
  “这种教学模式是你们谁先想出来的,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我们都走过,虽然也有车辆,只是简单的拆装,很少像你们这种直接动手!“
  “不是谁想出来的,只能说是传承吧,我的母校在哈尔滨,就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上本科的时候就常年在修配厂实习,所以我就把这个模式带到了这边!毕竟我见到了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都很容易,当然也包括我在内!
  季东青现身说法,翟云没什么引导,季东青想说到哪就说到哪,翟云不断点头。
  就这样一下午时间,学生们还是挥汗如雨,晚饭翟云还是不在这吃。
  “季老师,你们这有住的地方么?“
  “有;小高,带着我们的记者同志到惠尔雅,让老板直接找两个安静干净的房间,算我账上,开发票的哈!”
  “好嘞!”
  小高把一个鸡腿吃完,带着翟云这帮人直奔惠尔雅!
  “云姐,我怎么感觉这次是不是……”
  “安心做事吧,让你干什么干什么,我们拍回去让大领导决定!”
  “诶!”
  几个人都是跟着翟云一起拼搏起来的,跟着翟云水涨船高,自然眼睛里不揉沙子。
  季东青这样一个真实的人,如果给弄偏了,那是毁了一批人。
  尤其这种贴近实际的教学模式,这才是现代化教育该要的,教育浮在水面上已经让所有人诟病了。
  有那么一丝希望也要留下,而不是因为一点点私欲剿灭他。
  季东青不知道自己今天的率真为自己赢得了什么,因为季东青还是那么轴,始终是唯技术论者。
  第二天季东青上午是大课,翟云带着人如期而至,学校的人从学生口中知道这是什么论坛的记者,直接放过去了,而且每个人给了两瓶水。
  “这两位是机械论坛的记者,他们拍摄你们不用害怕,帮着完成一下任务,照常上课,不用着急化妆不赶趟了,吃东西的也抓紧我讲课不等人,你挂不上档噎着别找我哈!”
  “哈哈……”
  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的轻松,季东青从昨天的现场做切入点,然后引入到今天的课程上来。
  第304章 扭转局面的一堂课
  “昨天我们看到的变速箱是机车类型里面比较简单的,这个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批变速箱之一,eq6150,是解放142或者称之为141都行,技术源于日本的日野卡车……这个模型是我自己画的,有想要的同学下课后来找我要!”
  “我要……”
  “没让你现在就伸手,下课的!”
  季东青几乎没有用课件,所有内容在书本上都有,而是用模型装配图,然后再分解出单个零件图,爆炸图,还有模型受力分析,分分钟一目了然。
  翟云虽然是一个文科生,但是也采访过科学院的很多院校团体,这种模型零件总是在对方电脑里见到,在课件上还是第一次见到。
  下课结束后,果然很多学生围着季东青要零件,季东青让学委考走,大家相互之间穿插。
  “季老师,能给你做个专访么?我们时间有点紧迫!”
  “可以,正好下午我没课!”
  季东青同情心泛滥,带着对方直接到自己狭小的办公室,翟云看在眼里,摄像师有些意外。
  “这是你的办公室?”
  “暂时就在这办公,我本来就是学生导员,是专业课老师病了,正好我是这个专业,就让我直接代课,他们回来了我就自动卸任,当然我还是拿着导员的工资哈,比你们还惨!”
  季东青给两人倒水,摄像师的机器紧紧地跟着。
  “你真逗,不介意我一直带着口罩吧?我们那边的防疫规定!”
  “没事,可以理解,你们要让我戴口罩我也戴,年前闹非典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机电系志愿服务队的队长!”
  季东青桌子上正好摆着自己的照片,直接拿给翟云。
  “哇,你们真伟大,我们自愧不如!”
  “没什么,赶上了?实话跟你说当时……”
  季东青详细的把自己当初怎么赶鸭子上架,后来硬着头皮带着大家抗疫情的事情说了,临了感慨自己命大。
  “呵呵,没想到你还有这段往事!这样我们开始今天你的采访,我们主要有几个问题,有人看了你们的节目质疑说你在台上偷学生零件这件事有点不道德,会教坏学生,你怎么看?”
  翟云十分担心季东青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心里紧张,手攥紧了。
  “嗨,我跟你说了你不许笑,最初就是为了遮丑……”
  季东青简单的把当初学生们弄丢了工件,自己突发奇想弄了这么一个举动遮丑,然后效果也说了。
  “我们也没想到观众能喜欢这个表演模式,我们以为自己的节目一期就结束了,而且刚开始也没指望上电视台,都以为活跃学生活动为主,后来火了,模式就固定下来了,没别的!”
  季东青说完,翟云内系里舒了一口气,但是领导的任务得完成。
  “但是毕竟偷东西这件事在大庭广众下被采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不是一件好事,您说呢?”
  翟云说完紧紧地盯着季东青,季东青哑然失笑。
  “我跟你这么说吧,在机修行业,丢零件,被偷零件是家常边饭!你昨天录像的时候也看到了,我们的修配厂不可能是封闭的,那样他车进不来!司机的水平参差不齐,经常有人趁着你不注意就偷走你的零件!”
  “我们之所以保持下来这个模式,目的实际上只有一个,让学生们懂得如何防护被偷,而不是选择学着我偷东西!”
  “你就拿这次我就被他们中的几个选手成功防护住了,这是他们的进步!我们做这个活动,后来变成节目,刚开始的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普及机械知识,让学生们在学校里有事可干!后来我们拓展了一点,希望学生们动手之余要动脑思考,如何防范盗窃,更加要防范危险!”
  季东青说着展示自己的双手,手背上坑坑洼洼很多伤疤。
  “这是怎么弄的?”
  翟云很吃惊,按照翟云的理解,学生应该有一双光洁的手,最起码手背要皮肤白皙,季东青的手背发黑,而且很多伤疤。
  “这都是弄机械的时候受的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那些喜欢机械的学生学会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们学有所成,只是照方抓药一样的教学或者工作注定他们出了学生门以后路会难走……”
  季东青由表及里,通过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又从教学的角度给翟云解释,无论是翟云还是摄影师,或者另外的工作者,此时心里都满满的敬意。
  采访结束,季东青和翟云都站了起来。
  “季老师,谢谢你,我也是一个学生的家长,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接收到您这样老师的教育,即便我的孩子上了社会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至少他是会保护自己的,而且是一个实干家,我们以后再见,这是我的名片!”
  翟云说着递上自己的名片,季东青双手接过来,只看了一个翟字,电话就响了,季东青赶忙把名片揣到口袋里。
  “不好意思!”
  “没事,季老师我们先走了!”
  望着季东青的样子,翟云反倒心里没有负担了,带着自己的人出校门,打车直接返程,可怜在机场等待的那一帮人还在苦苦蹉跎岁月。
  “喂,德标,来绥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