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有福 第175节
作者:假面的盛宴      更新:2022-06-11 00:35      字数:3329
  正值隆冬,黑城又是一片冰天雪地。
  可今年的黑城与以往不同,格外显得热闹。
  黑城的冰车队再一次出山,今年的冰车队却有一部分车用上了狗拉车。
  几十条高大健壮的狗子,让跑就跑,让停就停。
  那场景,让人忍不住啧啧称奇。
  福儿听说后,没忍住拉着卫傅去坐了一回狗拉车。
  别说,在雪地上跑起来,比马拉车跑得快多了,就是她大着肚子,不敢久坐,怕生了意外。
  真是一群好狗!
  狗好,也得养得好才行。
  养这几十条大狗,每天光耗费的粮食和肉,就让福儿肉疼,幸亏今年毕喇土城的洋芋丰收了。
  新开荒出来的地,前几年需要种一些不太需要肥力的作物用来养地,本来种黄豆最好,但当地百姓不善耕种。
  对他们来说,种容易闹虫的黄豆,难度太高。王铁栓出于考虑,觉得种法简单的洋芋反而更合适第一次耕种。
  谁知竟十分合中,头一年就迎来了一场大丰收。
  洋芋这东西产量极高,一亩地就能产出几千斤,秋收时毕喇土城的洋芋堆成了山,让王铁栓都不禁咋舌。
  其实洋芋这东西,关内早就在推行了,可惜黑城处于极北之地,消息闭塞,之前的毛苏利作为地方官员,又不作为,在当地一直没得到推广。
  黑山村的人也种过洋芋,但耕地主要还是拿来种粮食,一些边角地才会拿来种洋芋。
  这是当下普遍的情况,在老百姓眼里,地还是要用来种粮食才是正途。
  所以王铁栓只知道这东西容易种,没想到产量竟这么高。
  也是黑江一带的地好,都是黑土,种啥都长。
  以往黑城当地百姓,冬天只有肉和腌菜吃,腌菜不饱腹,肉能饱腹,但拿着当饭来吃,谁也吃不起,所以还得花银钱买一些粗粮来搭着吃。
  今年不一样了,今年的洋芋实在太多,以至于家家户户吃洋芋。
  什么洋芋炖肉,洋芋窝窝,洋芋饼……一个洋芋能被当地百姓吃出个花儿来。
  一段时间吃下来,百姓们发现这东西十分养人,本来精瘦的人,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就能贴上一层冬膘,让百姓更是视之若宝。
  福儿也让人把狗吃食里的粮食给换了,换成洋芋。
  狗竟然不挑,反而十分爱吃。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这些狗一直是用粗粮搭着肉来喂的,细粮喂不起。
  粗粮吃着拉嗓子,哪像洋芋蒸熟捣成泥,口感软糯细滑,拿来拌肉和肉汤,一只狗能干掉一盆。
  没多久,这群狗肉眼可见又肥壮了不少,福儿索性把狗食里的粮食,一大半都换成了洋芋。
  以至于入冬以来,这群狗一天一个样,毛比以前更厚了,体格也越发粗壮。
  如今冰车队的狗,成了黑城一景。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惧怕,后来经常见这群狗拉着车在城里进出,倒也不再害怕了。都说是群好狗。
  甚至有些富裕的人家,也生出了想养几条这种狗,平时看家护院,冬日里出门也方便一些。
  当然这是闲话。
  外面寒风瑟瑟,滴水成冰。
  附近除了黑城热闹以外,还有个地方热闹,那就是炭矿。
  炭矿在沉寂的这大半年里,每天都是只花钱不进账。福儿若不是想着,炭这东西冬天缺不了,她现在只是把银子投进去,等到了冬天,这些积攒下来的炭,都能给她换成银子,她一定坚持不下来。
  如今终于等来了回报。
  本来卫傅打算下雪后,就把炭矿停了,攒了半年的炭,足够黑城人的使用,也足够卖了。
  无奈前来做工的百姓反对,只能继续开着。
  现在炭矿成了当地百姓又一挣钱的好去处,不拘你每天挖多少挖多久,挖一筐算一筐的钱。
  有时没猎可打时,就来炭矿做一会儿工。
  算算,不比打猎赚的少。
  一车又一车的石炭从炭矿运出去,或运向墨尔根,或通过结了冰的黑江运到吉林,为福儿换来了大笔大笔的银子。
  这阵子她快高兴疯了,最高兴的事就是找几个人来帮她数银子。
  先是抓她娘和她姐她嫂子来给她当劳力,后来赵秀芬和王大妞都不愿陪她玩了,连向来好说话的孙荷儿,都借口要管孩子,好几天不踏足正院。
  福儿心里那个气啊,挺着大肚子去找最近依旧很忙的卫傅,让他给她找账房,找管事的,帮她做账数银子。
  卫傅看她挺着这么大的肚子,还不知收敛,步子迈这么大。
  前一刻人还在书案后,后一刻已经来到她身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来到椅子上坐下。
  “你有事,你让人来叫我一声,你跑出来做什么,若是踩到冰……”
  入冬以后,即使地上的积雪一天铲好几遍,架不住外面滴水成冰,指不定哪处就藏着一处薄冰。
  常人踩了,顶多摔一跤,可福儿如今可揣的是两个,可禁不起摔。
  是的,随着日子逐渐过去,福儿的肚子像吹气一样大起来了。
  别的妇人,怀五个月的肚子,像个小面盆,她比别人大了许多。
  一看就有异。
  不用请大夫来把脉,赵秀芬就断定肯定是双胎。
  自打知道福儿怀的双胎后,卫傅就格外紧张。
  听说丈母娘当初生双胎,和大姐生双胎,都是当初给福儿接生的那个魏姓接生婆接生的,他特意命人花重金,千里迢迢把那接生婆接来了。
  前两天刚到,正住在府里等两个月后福儿临盆。
  两个月后,是按照正常日子算的,实际上就赵秀芬说,双胎一般都会提前发动,所以算算日子,也就一个多月。
  福儿把要找人的事跟卫傅说了。
  卫傅被气笑了。
  “就因为这点事,你就往外跑?”
  “这就是一点事?”
  好吧,这确实不是一点事。
  对福儿来说,这是大事。
  卫傅素来了解她性格,又怎会不知道,自然也没办法跟她生气。
  “账的事,我早就帮你寻思着,等户房这两天忙完,就把他们抽调过来帮你做账。”
  其实福儿不是没账房,就是账房不够用。
  神仙倒一摊子,毛皮一摊子,洞子菜一摊子,如今又多了石炭,就那么两三个重金请来的账房,怎么可能够用。
  她哪是因为银子数不清着急,反正银子就在那,一天数不清,可以数两天,两天数不清,总有一天能数清,她头疼的是乱糟糟的账目。
  “我觉得光从外面请人不行,故土难理是常情,即使花重金请,也做不长。我觉得我们该做的是,请先生建义学,黑城多一些读书人,能做账房的人也就多了。”福儿想了想道。
  “照你说的这样,恐怕一时半会教不出来几个人。”
  其实福儿说的法子,卫傅想过,他是有打算在当地建义学的,但不是为己用,而是希望一振当地学风。
  不是卫傅大公无私,而是账房需要专精这一门,一般都是老账房带年轻账房,一个个这么带出来的。
  读书读得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当账房。
  卫傅拿自己类比,他学问不差,但刚一开始让他看账本,他也看不懂,须得专门有人教了后,他才能看明白。
  “那要不我们建一种专门教人做账房的义学,不需要去学那些什么经义道理,只要识字会算学,会打算盘,会做账目就行?”
  福儿越说越觉得这个法子好。
  “就像那些兵卒,一开始不过是挑体格健壮之人,加以操练,才成了兵。还有那些铁匠木匠,一开始也不会这手艺,跟着师傅学个一年半载就能出师了。”
  卫傅想了想道:“你说的这法子不错,让我想想。”
  他既然说想,就说明这事让他上心了。
  之后他也没让福儿一个人回去,而是快速把手边的公务处理了一下,亲自陪着福儿回了后宅。
  天气寒冷,两人都穿裹着厚厚的毛皮披风。
  福儿现在身子本就笨重,穿得又厚,看着像个圆球。
  一路上卫傅就搀着这个圆球,手上带着力气,生怕她脚下打滑摔了。
  赵秀芬老远就看见女儿和女婿回来了,见女婿小心翼翼搀扶着女儿的样子,她忍不住笑眯了眼,道:“可算回来了,我正打算让乌珠去叫你们回来用午饭。”
  随着福儿身子渐渐笨重,卫傅不准她再踏足厨房。
  但是别人做的饭,她又不爱吃,于是只能劳累赵秀芬一天三顿的给女儿做饭。
  正好她和丈夫也要吃,就一并做了,所以这些日子大多数都是聚在正院里吃的。
  大郎见娘回来了,从屋里跑了出来。
  赵秀芬见他穿着薄袄就往外跑,忙呼道:“你这小东西,怎么也出来了?快进屋去,穿得这么少,小心着凉。”
  “姥。”穿着碎花小棉袄的大郎,郑重地停下脚步,一本正经道:“我不是小东西,我长大了。”
  现在小外孙说话是越来越利索了,赵秀芬是一见到小外孙,那笑意就从眼里溢了出来,盖都盖不住。
  “家里就你最小,你不是小东西谁是?”
  “家宝才是。”
  家宝是王兴学和孙荷儿的小儿子,就是生在路上的那个奶娃。
  “好好好,你有理,那你也赶紧进屋去,免得着凉。”
  福儿一边笑着看娘和大郎说话,一边就让卫傅搀着进了屋,进屋的第一件事是先把披风脱下。
  正院有地龙,屋里其实很暖和,就是出去得穿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