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者:人参无肠      更新:2023-06-23 18:41      字数:2434
  照慈伸手逗了逗他的鼻尖,亲昵地捏了一下,眉眼弯弯:“拎东西的时候扭到了。”
  崔慈又想起刚刚站在她身前时见到的景象,原本满背慈眉善目的观音像竟变得形容扭曲,他将手探到她身后,指尖自上而下,抚摸到条条凹凸不平。
  她正握着他的手去解开她的发丝,待发丝终于解脱,她轻轻推了他一把,自己便大喇喇地起身从浴桶里出来。
  她走到他的身后,见他理智回归欲言又止,蹲在他的身后,延长余韵。
  观音手上的十八籽被她撸下,分外色情地推进了他仍在翕张的花穴之中,却没完全塞进去,还留了一颗珐琅金珠荡在外头。她便握住那颗金珠,拎着整串十八籽前前后后地进出,待听得他的呼吸又粗重起来,这才停了手。
  她又把他话原封不动还了回来:“那样就太贪心了。”
  语罢,她拍拍他的屁股,自己站起身来:“观音奴可仔细含住…含着它去做早晚课,含着它去听经…替表姐,开开光。”
  *
  崔慈步伐诡异地走了出去。
  太行甚至没敢直视他,只得了吩咐,迅速换上了新的热水。
  照慈终于可以卸下掩盖脖子上青紫指痕的巾帕,舒舒服服地给自己清洗干净。
  她极为用力地搓着身体,要把从昨晚的梦延伸到此刻现实的一切痕迹都洗掉。
  方才崔慈欲言又止的神情浮现在眼前。
  她舔了舔自己的虎牙。
  啧,果然还是不喜欢见到观音奴。见到他,就要回想起那些莫名其妙的往事。
  照慈记得那一日,她跪在庭院中,目光无法聚焦,只看到硕大的日头投下的光晕,还有墙边枝头上的点点桃红。
  燕王妃尖利的吼叫回荡在耳边,她像是被隔在水帘之后,听不真切。那美妇人少见的发丝散乱,胸口剧烈起伏,见她沉默不语,竟夺过下人手里的钢鞭,朝她背上抽来。
  疼痛将飘飘忽忽的照慈拽回这方庭院。
  “你敢说观音奴离府同你没有关系?”
  照慈舔了舔嘴唇,仍是恭敬至极的笑意:“当真没有。”
  又是一鞭抽来。
  燕王妃掏出被她捏得皱巴巴的信,扔到照慈脸上。
  照慈僵硬地捡起,展平,见那信上说——
  儿曾因寒疾难愈,久居方寸之地。今得生机,游历之心难消。生于北国,未曾得见万里冰封,久闻江南,秦淮十里夜夜神游。儿不孝,任性至此,万望母亲原谅。待儿走过祖辈和父亲的行路,自会归家,不必来寻。儿向来不在外走动,若有万不得已,可叫赵辞假扮。赵辞同儿一起长大,读书习武皆在一处,想来不会叫旁人看出端倪。
  “我儿长于高洁,身边唯有你一个腌臜货色,若不是你背地里挑唆,他怎会做出这样离经叛道的事?”
  照慈只觉得原本升腾在她血脉里的火热眼下却在心头燃起。
  她几乎气笑,多想给那美妇人一耳光,好叫她拎拎清楚,她的观音奴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算计这一切了。按照她在燕王府的地位,读书习武同她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她本也无意争取。却是崔慈近乎命令般地告诉燕王妃,他要照慈当他的伴读。
  可最终,她只是用舌尖牢牢抵住虎牙尖端,忍耐了一下,说:“照慈确实不知。”
  燕王妃恨极,坐回高堂之上,远远地看着照慈。
  她无力地撑着头,示意下人继续行刑。
  三十鞭抽完,照慈还是沉默不语,她恼怒却又无可奈何,甩袖离开。
  从照慈身边走过的时候,她听见一句轻微的呓语,还当那人终于受不住要开口,凝神去听:“长于高洁?王妃,淫窟,也算高洁之地?”
  燕王妃一愣,万万没想到照慈死到临头还能这般牙尖嘴利。接着便是滔天的愤怒,她失了理智失了礼仪,转身把照慈踹倒,绣鞋踩在她的背上,狠狠碾过。
  “淫者见淫。生而下贱,自然只见淫秽。”
  “害我夫君,夺我孩儿,赵辞,你且等着来日。”
  燕王妃抬脚离去。
  那被血液浸透的背上衣衫尽碎,在密密麻麻的鞭痕之中,覆盖满背的观音像刺青被伤痕弄得面目扭曲,形如恶鬼。
  *
  微凉的水温唤回了照慈的神智。
  她耳边又响起了昨夜幻梦里,二姨娘那一声柔肠百转的,世子爷。
  或许燕王妃不知道,她视作眼中钉的女人,曾经用这样的语调在床上叫她的男人,又用这样的语调肖想她以为高洁的儿子。
  可怜的女人,留不住生命里的任何男人。
  她的丈夫曾许诺她此生不立侧妃。诚然,府中未有侧妃,其他妾室倒不见少。
  她的儿子曾乖顺到像她手中傀儡。不过,少年羽翼初丰,便狡猾地逃出掌控。
  照慈舔了舔唇,满是快意。
  她尚且不知崔慈给自己的母亲准备了什么样的大礼。
  但是王妃啊。
  来日已来。
  草草披上衣衫,口中仍有一股腥膻味,她漱了几次口,还是压不下去。
  摸出那个熟悉的药盒,乌木制成的盒子因经常被掏拿,已变得油光水滑。她打开盖子,上好的天 蚕丝内衬上躺着丸药,拿出一枚服下,又细细数了一遍数量。
  丸药剩的不算多,她按了按眉心,显见有些烦躁。
  照慈穿戴整齐,一头青丝只随意用发带拢起,快步走出去。
  太行见她出门,立马跟上,在旁边低声说:“主…恒净师傅说,您今日身子不适,他会叫人将午膳送来屋舍。”
  她脚步未停,道:“不必,备马车,下山进城。我去见见他们。”
  “您眼下瞧着…倒也不急于今日。”
  她终于看向太行,似笑非笑:“你不是答应了棠物宜?”
  太行知道自己触到了她霉头,不敢多言,快步出了居士寮房,叫长白打点好下山之事。
  照慈下山之时,遇上了一行人。他们衣衫褴褛,满身尘土,满面疲色,还有拖家带口之人。
  她待车马行过后,复又探头出去回望了一眼,问在一旁骑马的太行:“这是流民?”
  “正是,丹涂县受灾,不少流民往金坛县而来。”
  “为何不进城?”
  “倒是有不少进城的。但是,近日有传言,说丹涂县年年受灾,皆因信道不信佛。”
  照慈笑了一下,不予置评。
  先帝和今上笃信佛教,原本道佛在大盛只能说分庭抗礼,而今佛寺如雨后春笋一般四处兴建,处处都有打压道教的意味。是以走投无路的灾民,会受这样的流言的影响,也不以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