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中国强梦】
作者:
忆长河 更新:2023-10-02 16:56 字数:7915
二零零八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啸袭来,各国经济如同跳崖式地跌入深谷,中国想要用「扩大内需」这个战略硬撑过全球化的经济恐慌。
上海「中信国际集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当然不可能自外于这股兇猛的全球化经济大逆流,营业情况紧缩到只有正常时候的五分之一不到,所有的资本支出、技术跃进全免了,全球的半导体產业进入冬眠时期。
徐承恩急在心里,但公司营业提速丝毫使不上力,只能静待海啸通过后,市场慢慢地恢復。
二零零九年五月初,接到一位过去教授良渚古玉课程的老师邀请,与前后期的同学一起组个团,参访浙江省杭州市馀杭区瓶窑镇近期良渚文化田野考古的成果。
但是,当徐承恩站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城墙地基旁,俯视着地基底部满满垒石的时候,同团的同学发现他瞪直了眼睛、呼吸急促、脸色发白,全身冒着鸡皮疙瘩,起了又退、退了又起,口中喃喃自语不休。
(图一)
问他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上医院看看?徐承恩先是拼命地摇头,嘴巴喊着:「不要!不要!你们不懂……。」,一会儿又自个儿乐得在那里直傻笑,任谁都看得出来徐承恩的不对劲。
等参观完匯观山祭坛以后,又前往莫角山宫殿10米高的遗址,徐承恩突然跪在地上,激动地亲吻着土地。大家对他这些奇怪的举动惊讶不已,尤其有些同学知道他的身分,更是对他的失常感到不可思议。
带览的考古专家眼见徐承恩的怪异行为,似乎有越演越烈的倾向,怕万一搞出了离奇的意外,他可担待不起,只得匆匆地结束了这趟难得的学习之旅。
徐承恩根本不在乎其他人异样的眼光。因为,只有他知道,我中华民族兴起的大好机会来了。而且,是早在五千年前就来了。万岁!
徐承恩亲临着「良渚古城」的几个遗址现场,之所以无法控制着自己的激动,就是他发现自己早就来过这里,早在一年多前所做的「筑城建坛」梦境中,自己就是在这些地方,爬上爬下,研究、改革这些建筑技术和工具的。
参访完「良渚古城」,徐承恩已经确定了好几件事情。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良渚古城」的多项建筑技术、工法,是自己借「虫洞」传授给五千年以前的良渚先民。
可这些挖沟奠基、排水干管、挖井筑壁……的建筑技术,确实是前两年自己现学现卖,借梦境将现代的建筑知识传授给五千年前的族人。那几十本建筑专书还立在自己书房的书架上哩!
而「良渚古城」这些田野考古挖掘出来的成果,以前全埋在东苕溪与良渚溪之间的这块冲积平原的地底下。自己非常确定,这一辈子绝对没有来过此地,所以不可能是因为亲眼所见而把实境投射到一、两年前的梦里。
但是从遗址出土的种种实况来看,自己非常肯定在五千年前的时空中,曾经如梦似真的在「良渚古城」建筑现场待过,指导着良渚先民劳动着。
徐承恩百分之一千相信自己的记忆,记忆中的梦境,梦境中的记忆。
这一搞,问题又回到五千年前自己配戴过的玉器了,为何能跨越时空连结着远古的良渚时代与现代?
近几十年来,电子业的突飞猛进,靠的就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于搞尖端科技集体集成电路生產的徐承恩来说,自然比一般人更能接受「量子理论」所推导出来的概念。
当上世纪世界上各项「讯息技术」渐渐走进瓶颈的时候,由于「量子理论」适时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全世界解决困境的各种可能性。像晶体管、激光、半导体、集成芯片……,几乎现代电子工业的全部领域,都是靠量子理论研发出来的。
虽然中国大陆目前已经能自主设计生產大部分的电子零组件,像晶体、微控制器、军事级激光……。而中信国际本身,也已经可以自主研发集成电路、龙系列芯片……。但问题是质量相对落后,仍处于追赶美、日、韩、台先进设计製程的阶段。
尤其目前西方国家已经设计出效能远远大于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但是还没有形成量產和商业应用的模式。这对中国来说,是个绝佳追上先进国家的机会,中信国际当然必须卯足了劲儿,非得挤进这跨时代的尖端科技领域不可。
话虽如此,但是量子理论博大精深,也不是研究研究就可以充分掌握运用这么简单的,即使上个世纪一百多年来全世界科学界拖着量子理论往死里面研究,到今天能获得的成果仍旧仅仅停留在表浅的粗陋层次。
例如,甚么是物质的基本型态?二、三十年前,大家都认为原子、质子、夸克就是物质的最基础型态,已经到底了。
但现在,借科技知能、仪器的进步,科学家已经发现物质的最基础型态不再是原子、质子、夸克,但究竟是怎么样的型态,还在不断地设法往物质更基础、更微观的型态去探测。
即是成果是如此的表浅,可目前获得的知识还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当观测原子、质子这些粒子最基础型态的时候,科学家却发现,越是微观,就越模糊,越是细微,就越不具体。
近些年,科学家已经普遍认为,物质最基础的型态,最后只是一种波动、振动,就姑且称之为「超弦」的型态。也就是说,原本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其最基础的组成型态,反而成了看不到、摸不着的一种波动,一种「弦」的状态?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是这样,那「灵魂」的存在就是有可能的囉?
因为具体的物质最后组成居然是一种波动、一种「弦」的状态,而「灵魂」没有具体的质量、形状,却有能量、意念、记忆……等诸多形而上的状态和特质,那么将「弦」、波动视为意识、记忆、能量的载体型态,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其实,上个世纪中期,世界上的顶尖科学家已经从量子理论的推导,在研究「灵」的可能性和形成状态了。
那梦境里跨时空的意识交流,难道就像是一群停留在时空中的波动、震动而发生的作用?
此外,徐承恩对于自己藉由梦境和良渚古玉跨越时空的现象,一直想找个合理的解释。而目前世界顶尖的物理专家都认为,想穿越时空就需要穿过连通两个时空的「虫洞」,而「虫洞」最可能是发生在次原子粒子的某些作用中。
但是,徐承恩却有个猜测,他认为形成「虫洞」的关键应该是眾多亚原子中的电子。
徐承恩如此猜测的原因是因为科学家观察到电子绕行在「原子核」周边的时候,并不是固定在同一个轨道上持续运行的,而是不停地「跃迁」在不同的轨道上。而且,「跃迁」不同的轨道,都伴出着不同波长的光能,也就是不同顏色的光。
做个比喻,如果把这些原本绕行在原子核周围一圈一圈、纵横交错的电子轨道全都摊平,就好像有个火车头这一秒在a轨道行驶,下一秒又消失在a轨道上,却出现在d轨道上,而且放出d波长的光能;再下一秒,这个火车头又在d轨道消失,却出现在b轨道上且放出b波长的光能;第四秒,这个火车头在b轨道上又消失了,却在f轨道上出现且放出f波长的光能……。现在科学家观测到电子的「跃迁」现象,简单地说就像是有一个火车头不断地跳跃在不同的轨道上前行着。
这种情况是我们只依据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以为只是「同一个」火车头在不同的轨道上持续「跳轨」行驶着。
至于跃迁轨道时所放出来的光,科学家认为是由电子在高能量轨道跳到低能量轨道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成的光。
徐承恩认为,如此只是用了三次元时空的观念来解读这现象,或许眼光狭窄了。如果用不同的角度来詮释这个现象,可能推出来的假设就不一样了。
藉由理论和数学的推测,以及高科技的观察,每个原子都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每个电子都有它自己的轨道,如果我们假设电子们也始终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并没有「跳轨」。只不过,因为物质会留存久远,所以每一个原子会持续经歷很长的时空。但生存在三次元的人类在每个时空点上,却只能观察到当时在某条轨道上运行的那个电子。进到下个时空点,刚才那个电子我们就观察不到了,我们又只能观察到另一个轨道上在运行的另一个电子,依次类推。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生存在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中,虽然我们知道另外还有一个维度叫「时间」。但我们人类能看得到的只是当下时空发生的事情,没办法看得到之前、之后,甚至于所有时空发生的事情。
而电子或许可以来回穿越在高高低低的次元中,可是电子在三维空间的三次元中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在每一个时空点上,观察原子周围的电子时,就只能看到单一电子瞬间的样态,而看不到其他的电子,这也就成了「跃迁」现象。
但是如果把时间加入成四次元结构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四次元中所有时空的事情全部都已经发生,只要你想,就可以任意进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某个时空点。而在四次元中观察到的原子,则是被它全部的电子围绕着,而且不停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
(图二)
所以,一个原子上的每个电子应该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持续运行的,只是不停地穿越在不同的时空次元之中。而且,每衝过一个时空次元,就会带出些微的能量,其中有些能量以光能显示出来,有些能量却补充了电子持续运作的动能。
徐承恩猜测,电子能穿越不同时空次元的这些现象,其实是帮助灵魂穿越时空建立了环境,打通了虫洞。
另外,还有一个支持徐承恩相信良渚古玉打开了「虫洞」的因素,是量子理论中非常迷人,也很特别的「量子纠缠」理论。
「量子纠缠」理论原先是根据量子理论方程式推导出来的。但是,已经由科学界运用相隔很远的海岛,证明了「量子纠缠」确实存在。
「量子纠缠」简单的说,是两个像光子、电子、分子这么小的微观粒子,把距离拉得极近,经过短暂时间的耦合,即能產生纠缠现象,两个粒子性质、运作也就变得完全相关连,就像两个同卵双胞胎一样。然后单独扰动其中一个粒子,这粒子如果產生了变动,另一个粒子也会同时產生完全相应的变动。如果把已经具有纠缠现象的两个粒子分开,不论空间距离多远,它们仍然保持着纠缠现象,紧密连系着。
最特别的是,两个粒子间的纠缠现象是同时发生的,就算两个粒子间的距离非常非常远,像是用光速来计量那般的远,如果一个粒子变动,另一个粒子仍然同时也跟着变动,完全不受空间的限制。
至于发生纠缠现象的粒子,究竟是靠甚么来互相联系的?有比光更快一万倍以上的介质吗?科学家还没有答案,只能说这是宇宙运行的规则,是目前无法解释的定律。
但是纠缠现象这样的特性,让人不得不想像,当两个已经產生纠缠现象的粒子之间的空间拉开很大,比方像太阳系两端那么大,就会出现时间的问题了。既然这两个粒子之中一个有了变动,另一个也同时发生变动,完全不受空间的限制,这样是否也就不受时间的限制囉?简言之,纠缠现象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了?也就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由两个以上的粒子组成的量子系统,也能发生量子纠缠。所以,也可以运用量子纠缠的原理,让一群粒子和另外一群粒子產生纠缠现象,这群粒子发生了变动,另一群的粒子也会同时发生了一样的变动。
比方说,我们把两个已经发生纠缠现象的粒子群a和b,分隔在很远的时空间中。另外把不同状态的粒子群c和粒子群a再发生纠缠反应,让a变成和c一样的粒子群,此时不同时空的粒子群b就会同时转变成与c完全一致的粒子群。也就是说,因为纠缠现象,不同的时空中,同时出现了三组c粒子群。
现在假设a是「良渚古璜」的部分粒子,b是良渚时代督造工程的贵族灵魂,c是现代徐承恩的灵魂。虽然b和c是同一个灵魂,但因为轮回转世的原因而存在于不同的时空中,也因为修行的道行不同造成同一个灵產生了些微的差别。良渚时代的徐承恩配带着「良渚古璜」,所以a和b的部分粒子在五千年前已经发生了纠缠现象。现代徐承恩的灵魂和「良渚古璜」也因为「陪睡」的原因,距离够近,也发生了c与a的纠缠现象,也就跨越时空同化了良渚时代贵族的灵魂b。
所以,良渚时代贵族的灵魂与现代徐承恩的灵魂,因为同样配戴过「良渚古璜」而搭上了线,经过同化了灵魂中差异的部分又成为同一个灵魂了。因而,徐承恩的灵魂在沉睡这样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就能够穿越五千年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与良渚时代贵族的灵魂產生纠缠现象,连结成一体,意志可以相通了。
搞清楚这一点,徐承恩兴奋得不得了,可是又不能跟别人分享,以免别人捷足先登了。
接下来,对于「让中国成为现代世界独强」的想法,自然策立为徐承恩往后的人生目标了。当然,为了执行此逆天的「中国强」计画,徐承恩也具体化地制定了行动方针。
「借虫洞将现代高科技知识传输给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这个艰巨、特异的行动,起头当然是要找到足够数量、对的良渚古玉。也就是徐承恩佩戴着良渚古玉睡觉的时候,要能做出「良渚古梦」,而且能涉及的活动越广泛越好。如此才能把现代的高科技知识,最大范围地传授给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
虽然随着世界经济渐渐復甦,中信国际的营业也渐渐地恢復正常,经营压力又大了起来,可徐承恩还是密秘地进行着「中国强」的跨时空作战大战略。
除了在江南地区想尽办法收购良渚古玉之外,只要逮到机会,不论出差到北京、天津,或者是内地的某些城市,都想方设法到当地的文玩古董行当绕上一绕,希望能碰到真的良渚古玉。甚至于到欧、美开会、访问的时候,也是跑到知名古董商那儿碰碰运气。
但是结果令他非常失望,真的良渚古玉只让他再碰到十几件,这十几件当然被他收购了回来。只不过「陪睡」的效果很差,完全没fu。只能说这十几件是「真」的良渚古玉,但不是「对」的良渚古玉。
当然,找不到到代的良渚古玉这种困境是打不倒徐大总裁的。山不来,我走进山。
二零零九年底,中信国际集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为了向伟大的祖国致敬,为了提供广大人民更深层的文化服务,在上海成立了「中信中华文化交流基金会」。基金会具体的作为,就是赞助中国的考古和文化研究。
这一招,果然让徐承恩打开了机会大门。
哪个考古专项缺银子,基金会就捐钱;哪个项目抢险赶工,基金会就捐器材,甚至是无条件支援itc的专业人才。只要国家文物局或各学术界捎人来开口的,无不应允。这让原本非常封闭、守旧的中国文物考古界,一下子拥有了相当先进的讯息设备和软件,对考古科学化和田野考古印证歷史文化的研究,确实起到了迅猛迈步提速的效果。
自然,徐承恩很快地就打进了文物考古界。甚至于,有不少业界中的领头人物,把徐承恩视为文物考古界的大老。只要有个甚么活动,开幕能邀请到徐承恩的,就是高档次的证明。
徐承恩热心参与考古文化活动,可绝非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只要自己有时间,他几乎都亲力亲为参与到实际执行的层面。
如此辛苦,也让他收获丰盈。像公私单位收藏的良渚古玉,他就几乎都上手过。虽然,没找到一件让他又產生「重拾旧物」感觉的良渚古玉,但却让他的心里面踏实了不少,因为他都亲手测试过了,没有遗憾,没有悬念,尽力了。
而且,他也从释译古简、帛书或其他专家的文献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太湖周遭、苏杭地区,自太古良渚时期到春秋战国、汉唐的一些传说或歷史纪载。
有一天,徐承恩在苏州参加一个活动,顺道拜访了「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发现委员会收藏了很多春秋时代的玉器,造型设计瑰丽,雕琢打磨精緻,纹饰浮凸多样,工艺超卓。与同时代中国其他地方的出土玉器相比,应属佼佼者。如此精美玉器,春秋时代恐怕只有大型诸侯国才配拥有。
但是,奇怪的是这些玉器的玉质,跟其他地方出土的春秋时代玉器不大一样。其他地方春秋时代玉器大多用的是和闐玉,而此处却有很多玉器的玉质反而像是良渚古玉的角闪石玉质,黄黄绿绿、间杂深色的斑点、部分呈失透状。
一问之下才知道,委员会所收藏的这批春秋时代玉器,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在太湖边一个叫做「严山」的小土石山东面坡发现的。这些玉器埋在一个约3平米的土坑中,坑底也不过半米深。可见当时埋藏这批价值不斐的玉器,是多么匆促。
是甚么人在春秋时代能拥有这批製作极其精美的玉器?却必须这么草率地埋藏它们?
委员会的专家提到「越绝书-请糴内传」有这么一段非常着名的记载:「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五湖。太宰嚭率徒谓之曰。谢战者五父。越王不忍,而欲许之。范蠡曰:『君王图之廊庙,失之中野,可乎?谋之七年,须臾弃之。王勿许,吴易兼也。』越王曰:『诺。』居军三月,吴自罢。太宰嚭遂亡,吴王率其有禄与贤良遯而去。越追之,至馀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
越王勾践追击到春秋时代的「馀杭山」附近,才擒获吴王夫差。考证「越绝书」记载的「馀杭山」就是现今苏州市西郊的「阳山」,「阳山」西方6公里的东渚镇淹马村,就是传说夫差被勾践擒获之处。
而出土这批精美吴国古玉的「严山」,距离夫差被擒处的东渚镇淹马村也仅有一、二公里。这就很能解释这批玉器被匆匆埋藏是怎么回事了。
当徐承恩仔细观赏这批古玉的时候,居然有一件玉璜让他有一点轻微的感应。因此,他得到了三个啟示。
一是从出土时尚未雕琢的玉材来看,春秋时代的吴国,有相当比例是直接採用「良渚古玉」当成製作当代玉器的玉材。或许真有良渚时代自己所用过的玉器,已经被改为其他朝代的玉器了。所以,以后自己找玉的方向,不能只限于良渚古玉而已,必须扩大到其他朝代,至少要多注意商、西周、东周、汉等朝代的玉器。
二是吴王夫差直到活路被阻断、无路可逃、大势已去的最后当儿,才将这批玉器埋藏在「严山」上。可见玉器、玉材在当时是多么重要的宝贝啊?连逃亡都要随身带着,是做为一个国君逃亡时的买命钱?又或者是准备未来復国的重要筹码?
三是在未来的考古项目中,或许仍有机会找到和自己有那种「失散多年却又復得」感觉的良渚古玉,以后绝对要更积极地参与各种考古活动,尤其是新发现的项目,或许取得的机会更高。
此外,按照歷史的嬗递,越国灭吴国,是否收缴到吴国其他的玉器、玉材?后来楚国又灭越国,是否也夺取了越国的玉器、玉材?而且也包含越国夺自吴国的那些玉器和玉材?再后来秦国灭楚国,是不是……?看来,还要特别注意战争之后各国战利品流向的纪录,尤其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小战争几百场,这要从哪儿找这些纪录呢?
所以,徐承恩的心思和赞助的方向,又拋向了青铜器金铭文研究和竹简的释译上面了。
有人曾经问过徐承恩,为什么搞高端科技的总裁,会对古文物这么感兴趣,搞得这么深入啊?
徐承恩的标准答案就是「这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科技人应有的奉献。」,高风亮节吧?让人肃然起敬吧?
真正的答案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中国强」!
终于,在投入这么多的资源之后,这次总算是有机会扩大战果了。
胡平在「花山迷窟」29号窟的重大发现,尤其确定其中起码有数百件可能得自春秋吴地的良渚古玉,旁边或许还有数倍、数十倍的良渚古玉也不可知。这个消息让徐承恩不知兴奋了多少个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徐承恩当然要想尽办法把那批良渚古玉搞上手,不计手段和代价。现在有机会可以回到五千年前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独强霸主,如果因为任何一丁点的犹豫或者不捨而搞砸了此事,徐承恩绝对饶不了自己。
虽然徐承恩也很清楚,这次派墨国基和山猪他们三个人去台湾,变数非常的多,也有很大的风险。就算他们四个人取得两件玉带勾回到上海,再去黄山市的「花山迷窟」盗出那批「良渚古玉」,自己从中找出其他可以开啟虫洞「对」的良渚古玉,这究竟有多大的机会?只有老天爷知道。不过,就算机会极小,不做就完全没有机会,做了多少会有机会吧?
而且已经虚耗了五、六年毫无进展,徐承恩不想再多等待了,他怕自己快掌握不了资源,时间已经悄悄地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除非他能够大幅度地超前,让其他人还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的时候,他就已经穿越时空,完成「中国强」的大业了。那时,不管自己干了多少法理不容的坏事,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要一个国家强盛,哪有不牺牲的?对吧?
徐承恩一点儿都不期待,这地球上有第二个人能理解他的「中国强」大战略,以及支持他穿越五千年时空的作法。
英雄往往是孤独的!当情况危急的时候,只要你是先知、你是有能力的人,你就该挺身而出,别管其他凡夫俗子的看法。
当然,行百里始于足下,国基你们一路顺风,胜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