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21节
作者:
当归矣 更新:2024-02-12 12:18 字数:5388
* * *
“你说说你,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干拔人气门芯这种事儿?”
姜冬月坐在三轮车上,身下垫着两层旧褥子,头上裹着结婚那年买的纱巾,一边走一边数落唐墨。
“你都不知道,昨天我去小卖铺买洋火碰见何富美,她正跟赵大花叨叨瓜子少了两粒儿呢。幸亏她不知道是你干的,否则一准儿上大队找村干部评理。”
唐墨蹬着车子,随手把道旁柳树枝子拂开,哼道:“评理就评理,我还能怕了刘建设啊?他办事太不实诚了,叫爱党知道也得批评他。” nnd,居然抽他那么多辛苦钱,还嫌他干得少,老小子真够黑心的!
姜冬月从背后拍唐墨一把:“你少逞能!我是嫌你费那么大劲儿,又盯梢又蹲点的,最后干这么点小事不值当!还不如直接把他车胎扎了呢。真是请了孙悟空看桃园,自找麻烦。”
唐墨往后看看,发现已经离了石桥村八|九里地,路上只有几辆车飞快驶过,当即洋洋得意地道:“扎车胎干啥?他一眼就能看见瘪了,顶多花个块儿八毛的找人糊。我拔了气门芯再给点两滴胶水,他才能骑半道上摔个跟头,哈哈哈!”
“行了行了,就这么着吧,往后千万别说漏嘴啊。”姜冬月又拍唐墨一把,“咱赶紧走,到青银县了先去买布,中午还得赶回来给笑笑开门。”
唐墨脚下用力:“放心吧,误谁也不能误了咱家笑笑。”
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终于看到了公路上悬挂的蓝色标记。
“嘿,到了!”唐墨精神一振,“往左拐俩路口,就到小商品城了,卖啥的都有,到了你跟紧我啊。”
小商品城名字里带个“城”,其实只有一条街,左右两侧全是开店卖东西的,路中间是一溜推车卖东西的,将这条街分隔成不甚清晰的两半。
以三十年后的眼光看,这条商品街无疑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地上石子裸露,随处可见纸屑垃圾和污水,但在九十年代初期,这里已经算得上十分繁华了,附近县城和村镇的人都会赶来买东西。
等到过年,街上更是挤挤挨挨,来晚了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姜冬月结婚第二年买棉花来过一次,鞋子都被踩歪了。
这回他们到得早,街上做买卖的正在出摊,还没那么多人,唐墨将三轮车锁到路口的电线杆上,来回转着脑袋:“咋卖东西的这么多?比市里都不少,咱们上哪家呀?”
姜冬月抬手一指:“去那家‘布一样’,它家门最大,东西最多。”
唐墨愣了下才闹明白,顿时乐了:“嘿,还挺洋气!”
第26章 买布
“布一样”不愧是整条商品街最大的布店, 占了整整三个铺面的位置,里面一块块窄长的木质柜台拼成“回”字型,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色布料。
几个年轻姑娘在柜台之间穿梭, 调整布匹位置并掸去灰尘。发现有客上门,其中年龄稍长些的高马尾姑娘快步上前打招呼,笑容爽朗:“大哥、大嫂,想买什么布呀?我们家是青银县规模最大的,都是厂价直销,物美价廉。看上哪种了尽管说,我给你们拿。”
唐墨只觉得那一排排布除了颜色都差不多, 含糊道:“啊,先看看,看看。”
姜冬月问道:“有纯色的条绒布吗?不要太粗的。”
“有, 各种颜色齐全!”高马尾姑娘边说边走前面引路, “大嫂你瞧, 这排七个柜台全是条绒布, 看看有喜欢的吗?” 姜冬月扯开一块靛青色条绒布细看,手指搓了搓:“这个条绒真宽, 是新出的布样吗?”
“大嫂好眼光呀, 上来就挑个最流行的!这宽条绒是今年省城批过来的,做成大衣裳特别洋气。”高马尾姑娘显然很有经验, 一张嘴能说会道,叭叭叭地将手头几种布料夸了个遍。
姜冬月笑道:“这种布穿身上太显胖,条绒稍细一些的有吗?”
“啥样的都有!大嫂你今儿真是来对了,昨天我们家刚进的货, 质量特别好,买的多还能打折呢。”
“那感情好, 我就想多买点儿。要不是离得远,直接就去厂里进货了。”
“……”
唐墨心说你可真敢吹,但他一个庄稼汉子,对姜冬月这些针头线脑的半点儿不了解,多说话反而添乱,便抿了嘴在她身旁来回晃悠,想着待会儿砍价的时候帮两句腔,省得姜冬月叫人诓了。
然而很快,唐墨就发现姜冬月并不需要他助阵,甚至把刚才擦桌子的短发姑娘都引来了,俩人配帮着仍有些跟不上趟。
“大嫂,我家的确良都是服装厂托关系采购的,质量贼好!”
“就是!不信你看这颜色,多鲜!多亮!走大街上都比别人高一等,半点不土气!”
姜冬月拎起来比划:“黄色的还差不多,绿色的是次品处理货吧?就这还用托关系?你看颜色都没染匀称,经纬线也没有蓝色的密实。”
“哈哈哈,大姐火眼金睛啊,这不是刚进货嘛,早上还没来得及分。待会儿你挑好哪个我都给你便宜打九折!”
“你再瞧瞧宝石蓝那匹,最时兴的好布料!耐磨耐脏还不掉色,买了免费送按扣。”
姜冬月对着窗户看看又放下:“你们也太会取名儿了,这不就是湖蓝色染浅了吗?浆洗得还行,泡水铁定褪色。”
“哈哈哈哈……姐你在布厂干过吧,咋啥都知道?我就不说虚的了,你今儿看中哪个都打折!咱交个朋友!”
姜冬月笑眯眯的:“太好了,我就喜欢交朋友。这样,刚那块青色的条绒布你多量半尺,我再多买两块斜纹棉布,行不行?”
“哎哟我的亲姐啊,你也太会砍价了,你看这个棉布的弹性……”
“……”
眼瞅着姜冬月和俩卖布姑娘你来我往,什么 “单纱”、“股线”、“浆染”的,全是自己听不懂的词儿,唐墨呼吸声都不自觉放轻了。
等挑好了开始砍价,仨人一会儿“□□折”,一会儿“出厂价”,一会儿又来个“五赠一”,还拿出了巴掌大的计算器,滴滴滴地按个不停,唐墨两条腿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迈了,紧闭着嘴巴回想今天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
他咋不知道自家媳妇这么能侃啊……
一个多小时后
唐墨拎着四四方方的大包袱站在街口,里面是折叠整齐的条绒布、的确良和斜纹棉布,整个人都有点儿恍惚。
“姜冬月,你早上煮的不是棒子面,是迷魂汤吧?”唐墨咂咂嘴,满脸不可思议,“六十八块钱的东西叫你花五十三就买了?”
姜冬月瞥他一眼:“怎么可能?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我全靠买的多才能砍下价,还搭了两块处理布呢。要都是好质量布,怎么都便宜不下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清楚底价,踩着线往下压,才能说服俩售货员。但这个就没必要告诉唐墨了,省得他吓破胆。
“嘿,真是小看你了。”唐墨看看姜冬月手里那四斤碎布头,“七毛一斤,全是送的,算下来又赚两块八,今天真是买着了。”
姜冬月晃晃手里的小包袱:“这些都是布厂不要的,她们开店的去批发权当添头,一捎带就上百斤,卖两毛也有的赚。我今天花了那么多钱,当然要送几斤啦。”
“瞧把你能的。”唐墨又咂咂嘴,“人家卖布的眼都直了,我看要不是你大着肚子,能当场把你招安了。”
别的不说,姜冬月对什么样布料适合什么样衣裳,说得那叫个头头是道,特别中听。他本来只打算花十几块钱买布,最后东挑西选地买了五十多,心里居然还觉得赚了。
就凭这份本事,姜冬月要真去卖布,比店里那几个都强。
两人回到街口,把东西放到三轮车上,用塑料袋盖好,唐墨就想往回走。
姜冬月问他:“你不买小兔了?”
“不买了。”唐墨叹口气,“再买怕家里揭不开锅啊。”
姜冬月笑着锤他一记:“布买回来放家里,两年也坏不了,到过年那会儿更贵,我这叫该省省该花花。两只小兔也不贵,怎么就揭不开锅了?养大了一只就能赚好几块呢。”
唐墨坚持不买:“地里棒子一天比一天黄,没几天就得秋收,你身子又重,咱俩哪来的闲功夫给兔子割草啊?”
“香惠嫂子她娘家不是养了兔子嘛,前两天我上地里碰见赵成功,顺口问了几句。他说兔子太娇养了,吃的草带一点儿露水就能拉肚子虚死,今年他都跑丈母娘家吃三回兔头了。我看那东西不好养,等明年有空了再说吧。”
姜冬月想了想,说道:“行,都听你的。”
俩人原地商量了几句,觉得大老远跑这一趟,光买布有点不划算,又顺着商品街往县里的牛市羊市和花鸟虫鱼街走了走,最后在家具农用店里买了个三尺耙。
唐墨跃跃欲试地想砍价,到底添五毛多买了根锯条。
姜冬月没好意思戳穿唐墨的得意,只在折返经过街口时叫他去买几个烧饼。
这是夫妻俩一直以来的习惯,如果出门没带唐笑笑,回去至少给闺女捎个零嘴儿,让她也高兴高兴。
唐墨时间掐的挺准,一路蹬车回去,到家正好十一点半。
姜冬月看看表,赶紧去南棚子里坐锅烧水,叫唐墨先把布包袱锁进柜子里,碎布头搁缝纫机边上。
“知道了。”唐墨应了声,收拾好布料凑过去嘀咕,“冬月,你这手艺行不行啊?别到时候村里大喇叭一广播,乡亲们找你一裁,回头再砸了招牌。”
他自己就是做木匠的,最知道学手艺的辛苦,那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好几年才能出师,根本没有速成的捷径。
姜冬月熥了馒头又淘米,说道:“你把心放回肚子里吧。我跟你说,你花钱买的那本大厚裁缝书,真是不白买,特别齐全!”
“看着我给笑笑做那条背带裤了吧?全村哪个人见了都得说一声好看。等我开张几天,指不定他们还得排号呢。”
唐墨“嘿嘿”乐了:“冬月你可真敢想。那这样吧,等你成了大裁缝,我就当黄牛专门卖号,像省城大医院那样。”
玩笑归玩笑,等唐笑笑穿着卡其色背带裤,蹦蹦跳跳从学校回来,学着大人模样两手插兜,小尾巴翘得高高的,唐墨还真挺服气。
他天天在城里打工,虽然极少出去逛悠,也知道城里小孩穿什么。以他的眼光看,自家闺女这衣裳搁城里也是很洋气的。
可姜冬月为什么忽然开了窍,莫非真应了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
唐墨左思右想,甚至想给自己买两本了,但他不认字呀……
“爹,我教你!”唐笑笑积极举手,“我现在会写十六个字,全教会我妈了。爹,你也一起学吧!”
唐墨哈哈大笑:“行,等爹以后有空了就跟你学啊,你今年先教你妈。” 一家三口就着小米粥和烧饼,吃了半盆腌黄瓜,饭后谁也不闲着,唐笑笑站院子里背两遍早上新学的儿歌,又喝半碗糖水,就背着小书包朝学校出发了。
这年月乡下的小学并不限制时间,学生想去多早都可以,五六年级的老师甚至要求早上七点半之前必须到学校早读,中午也要再学习一会儿。
育红班当然没有这种规定,但唐笑笑人小志气高,为了过年能领奖状,憋着劲儿每天早早去学校,不背书的话就和刘少娟等人结伴玩丢手绢,比在家一个人待着强。
闺女一走,唐墨就开始清理鸡窝。先把院门拴上,然后打开鸡窝的栅栏,将七只鸡咕咕咕地全赶出去,再把鸡粪铲到排车上,用铁锹拍结实。
所谓排车,是乡下常见的一种木头车,只有车身和两个轮子,也叫“排车脚”。平常竖起来靠在墙边,用的时候把排车脚推进凹槽里卡住,就能捆上绳子拉着走,或直接抓住车辕往前推。
别看排车构造简单,像放大版小孩玩具,其实非常有用,拉麦子、驮棒子、赶路走亲戚,处处都用得着。也就这几年三轮车便宜了,村里每个生产队都有拖拉机,排车才渐渐用得少了。
“我上地里去了啊。”唐墨往鸡窝里撒上厚厚一层干净的土,把自由片刻的七只鸡撵回去,又问姜冬月要带什么菜回来。
姜冬月从墙上摘了镰刀给他:“割一垄韭菜吧,今天八月十五,晚上咱们包饺子吃。”
“行。”唐墨应了声,推起排车往菜地去。
姜冬月则把院子里洒了水重新扫过,然后拌麸子喂鸡,待各处收拾妥当,锁上门去找陈爱党。
不巧陈爱党没在家,他媳妇李亚楠正在院里织毛衣,一看姜冬月来了忙把她往屋里让,“冬月你快坐下歇会儿,我给你倒水。”
姜冬月:“别忙乎了亚楠,我没啥要紧事儿,回头再来也一样。”
“嗨,这可不行!”李亚楠倒了水,压低声音道,“冬月你是我们老陈家的大功臣,万万不能怠慢,得上座!”
姜冬月一愣:“是不是梅芝回来啦?”
“没错儿,晌午刚回来。这不大过节嘛,爱党和村里长辈过去请的,回来直接奔爱军家里了,不知道啥时候办好。” 李亚楠眉开眼笑的,“梅芝回来我心里可是大松一口气,不然往后都难跟爱军来往了。”
她和陈爱党脾性相投,很是泼辣厉害,三言两语地道明原委,又夸姜冬月实诚,“你跟老黑两口子都实心眼儿,有啥功劳也不吭声。要不是梅芝说了是你劝她才想开,我们都不知道这事儿呢。爱党走时还念叨,这回说啥也得请你下馆子搓两顿,表表心意。”
凭本心说,姜冬月其实不想掺和陈家的事,当时还嘱咐孙梅芝别往外说,怕以后落得里外不是人。这会儿拿不准孙梅芝秃噜了哪些话,她只好含糊过去,说道:“客气啥呀,乡里乡亲的,咱都不是外人。”
“我就是回娘家碰见梅芝了多说两句,不管大人怎么样,好歹看俩孩子面上,能团圆一家人尽量团圆,老话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终究还是自家人更亲近。”
“哎呀,冬月你这话可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李亚楠灌下一杯温水,忍不住骂了陈爱军两句,“幸亏他跟那狐狸精散了,不然往后休想进我家门,他爹娘说话都不好使!”
两个人闲聊几句,姜冬月便说明来意:“我想开个裁缝铺做小孩衣裳,不知道能不能干起来,先厚着脸皮找支书给广播一下。”
“哎呀,冬月你早该开了!”李亚楠一拍大腿,“之前天热的时候,我看你跟你家闺女穿那两条裙子,多洋气啊!等你开张了我头一个就上门,保证生意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