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30节
作者:
当归矣 更新:2024-02-12 12:18 字数:4740
拉倒吧……姜冬月并不戳破,只让他别忙活了,“你今天东奔西跑的,又是卫生所又是派出所,还往古家屯骑个来回,铁打的人也得喘口气。你要是累垮了,我跟闺女以后怎么过日子?”
“你也甭担心小贵子跟小娥,他俩虽然犯了错误,毕竟没到杀人放火那地步,肯定能出来的。”
但几天出还是几年出,就得看人家派出所的调查结果了。
“唉,我倒不是给他俩操闲心,”唐墨将两个棒子放到一处狠搓,搓着搓着忍不住叹气,“听派出所那老哥的话音儿,他俩犯的事不大,我就是心里不痛快,你说我妈怎么就……”
怎么就睁眼闭眼全是小贵子,连他肚子饿得咕咕叫都听不见呢?
唐墨脸上渐渐浮出点委屈不忿的神色,但他极少在姜冬月面前说马秀兰坏话,刚起个头就停了嘴,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姜冬月心说果然如此,从前有几年她对林巧英不满的时候,照镜子也差不多这副模样。
但姜冬月并不打算安慰唐墨,而是伸出手在他面前来回转了转:“你看这是什么?”
唐墨想了想,迟疑道:“……五指山?手心手背都是肉?”
“是五根手指有长有短。”姜冬月望着唐墨,感觉自己在跟小孩讲道理,“你想想,你的指头都长在自己身上,照样有长有短,何况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孩子呢?长短当然更不一样。”
她比出个打电话的手势,“在你妈眼里,你就是根小拇指,唐贵是根大拇指,这种事情就像天生的一样,根本没办法讲道理,还是认命吧。”
“……”
唐墨额头竖起个“川”字,半晌才道:“你这都什么歪理?就小贵子那德行也配大拇指?他打小心眼儿多得像马蜂窝,偷懒耍滑还笨手笨脚,十八九岁就不学好,耍那套流氓本事,我都不稀得提!”
“他跟我妈住这么些年,也没见啥长进,后来买卖干起来挣了钱,和刘小娥隔三差五下馆子,吃得油光满面,手脚更不勤快了。我今天过去带俩孩子,他院里还有棒子堆着呢。就凭他——”
“停停停,”姜冬月截住话头,疑惑道,“你不会真以为小贵子跟小娥耍流氓,没结婚就搞出孩子吧?”
唐墨突然被打断思路,毫无防备地说道:“不然嘞?”
“你别是个傻子吧?”姜冬月气得又扔唐墨一纸团,“你咋这么实诚,人家说啥就信啥?小贵子哪里是耍流氓,他是借着娶媳妇跟你分家呀。”
“不信你仔细想想,小贵子什么时候结的婚,他家旭阳什么时候领的出生证明?是不是足月足天呀?”
唐墨挠挠头:“我妈说找了熟人……”
姜冬月简直想把唐墨脑壳撬开,看里面是不是榆木泡了水:“拉倒吧,你家统共俩儿子,家底也不厚。你比小贵子大四岁,要是你先成家有孩子,他说亲时就剩半套院子了,新媳妇还得跟婆婆、哥嫂住一起,那是什么条件?能说到什么样的媳妇?”
“他抢在你头里结婚,宽敞大院子有了,全部家当也有了,自然日子好过得多。人家是提前分家,不是耍流氓,要不然能这么多年瞒得死紧,全村没一个人说他跟小娥闲话?”
姜冬月说着,擦擦脚起身上床,经过唐墨身旁时居高临下地戳他脑门一记,“你可长点儿心吧,别什么都大包大揽的。今年笑笑要是领不了奖状,全怨你当爹的没给她遗传个聪明脑瓜。”
唐墨:“……?”
他从没想过分家的可能,一时间心里百般滋味翻腾,好像成群小人打架,连改锥掉了都没发现。
“冬月,你先别睡啊,再起来说说这事儿。”唐墨坐床头推推姜冬月,“小贵子还有这脑子?那会儿他才几岁啊?误打误撞的吧?”
姜冬月翻个白眼:“你咋不能误打误撞弄套大院子出来?再说了,小贵子年轻你妈可不年轻,就她那脾性,很应该拖到小娥肚子大了不给彩礼。她不知道这样分家你以后难娶媳妇吗?”
“赶紧睡吧,明天你还得上城里,再不睡觉脑瓜子更不够用了。”
唐墨:“…………”
呆呆地坐了一会儿,唐墨揣着一颗裂成蜘蛛网的心,轻手轻脚地躺到姜冬月身边睡下了。
* * *
转天醒来,唐墨早早去房顶倒腾棒子,又把水瓮里压满水,然后溜到南棚子找媳妇,低声说道:“冬月,我好生想了想,小贵子这事儿还得管一管。别的不说,万一他跟小娥在里头蹲个十年八载的,我妈一年比一年岁数大,旭阳和阳阳谁养呀?还是早点捞出来好。”
姜冬月切好咸菜,又把手伸出来转了转:“我还不知道你?都是一家兄弟,就是没孩子你也得管。”
指指案板旁边的小铝盆,“里头给你煮了四个鸡蛋,烤了几张馍片儿,今天出门都带上,买碗热汤就能吃。有钱没钱的,你总得填饱肚子。”
唐墨原本做好了被媳妇冷嘲热讽的准备,没想到还有这种待遇,“嘿嘿”笑起来:“冬月~”
“笑啥笑,”姜冬月反手给他一肘子,“先跟你说好啊,管是管,不能把咱们家底子全掏干。不管小贵子、小娥还是你妈,谁找你借三百块钱,都不许答应,行不行?”
唐墨拍拍胸口:“行!都听你的。”
想想又觉得不对,“这阵子花销大,木匠厂活儿又少,咱家早没三百块了。要是跟着刘建设去工地干,没准儿还能攒攒。”
姜冬月立刻抡起了勺子:“去哪儿?”
“嘿,母老虎要发威了。”唐墨抓起个馍片儿三两步跳过门槛儿,哈哈笑着去院子里摆饭桌,“不去不去,我拾破烂儿也不去工地,谁叫媳妇管得严呢?”
姜冬月放下勺子搅了搅锅,忍不住白唐墨一眼:“我还能管你几次啊?天黑知道回家就行了。”
第38章 馄饨汤
唐墨第二次去派出所, 还是没见到人。
“都不让见,送礼也不行,我们可是正经派出所, 你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甭瞎费力气。”那老哥夹着烟把唐墨往外赶,说话倒挺和气,“现在啥年代?早没有旧社会刑讯逼供那一套了,你兄弟两口子在里头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先蹲几天不算啥。”
看在烟的份上,走到门口又低声补几句, “天天跑没用,多大关系的还在里头蹲着呢。你要实在不放心,后天再来, 捎两件衣裳啥的。”
“成, 多谢大哥了。我们乡下人一辈子没经过官司, 家里还有俩孩子, 大哥你千万多给费点心啊。”
唐墨嘴皮子不行,挤出几句好话, 把剩下半包烟硬塞过去, 就不得不磨蹭着出了派出所,站路边发愁。
姜冬月说的很对, 他没权没势的,拿什么捞人呢?祖传破渔网吗?唉。
实在没办法,就等罚款时尽力帮衬……不对,小贵子精成那样, 家底肯定比他厚,到时候再说吧。
唐墨皱着眉头, 绕派出所转了两圈,就骑着二八大杠往主街走。
木匠厂的光景眼瞅着一天不如一天,这阵子忙秋收看不出来,再过几天粜完棒子交了公粮,给地里麦子打打药,他就成个闲人了。
得早点儿寻摸找找,看有没有什么新活计。
唐墨边想边走,很快到了主街,人来人往的挺热闹。
凑人堆一打听,原来是今天新世纪商城搞开工仪式,现场排队一毛钱能顶仨鸡蛋,装在小网兜里套着,普普通通的饲料鸡蛋立马显得高级起来。
“新世纪?这名儿怪好听的,啥意思呀?”
“可能是个洋名字吧,听说火车站还有个什么丝汀,更古怪。”
“不是洋名儿,世纪就是一百年,到两千年就算新世纪了。”
“哎哟老天爷,两千年太远了吧?谁能活到那个时候?”
“哈哈哈哈哈!今年一九九二,再过七年就新世纪,老弟你没问题!”
“做买卖的就是会算啊,这么早开工,咱们也去瞧瞧热闹。”
唐贵跟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见路口人头攒动,挤挤挨挨,没怎么犹豫就推着车子往回掉头。
开工就是挖土,真没什么好看的,他今天带着自家鸡蛋又揣着钱,可不能弄丢了。
绕路回到主街,唐墨沿着几个大些的店面问过去,发现都没有招工的。
去年跟他们抢买卖的那两家木匠厂,一个居然关张大吉了,另一个也空荡荡,只有个曾经见过两面的伙计叫齐强的,不知道在里面折腾什么。
唐墨靠好车子,摸了根烟上前打招呼。齐强顿时眼睛发亮:“老黑哥,你来的正好,帮我搭把手吧。”
唐墨这才发现,齐强居然在拆窗户,门口一把小铜锁也是被别开的。
“你这是干啥呢?”唐墨皱起眉头,“老板买卖不干了?”
齐强狠呸一口:“可别提什么狗屁老板了,王八蛋带着家当跑了!”
“夏天那会儿他成天念叨生意难做,陪着笑脸叫我们几个伙计多担待,后来发不出工钱,又指天画地地发毒誓,说砸锅卖铁也得凑出来。”
“平常人这么多年好歹落点面子情,这王八蛋倒好,前天说这个月先给我们发一半工钱,昨儿夜里卷着东西跑了!奶奶的,他跑就跑,我说啥也不能空手走。”
“……”
唐墨拍拍齐强的肩膀,安慰道:“啥也别说了兄弟,今天能拆的哥都帮你拆。我们那厂子其实也差不多,要不然谁大上午在街里瞎转悠。”
说归说,但齐强老板着实跑得干净,店里空得仿佛被鬼子“三光”碾过,饶是俩人仔仔细细连地缝都扫了,也只拆出三扇窗户和一把皮尺,其中两块玻璃还碎了个角。
唐墨不免生出点兔死狐悲的凄凉:“太黑心了,我那没发的工钱不晓得还能不能到手。”
“哥你可得早做打算呀,”齐强将东西放三轮车上,用绳子拴住,“千万别像我一样,信了老板胡吹,都他妈睁着眼睛说瞎话,今天拆他这点东西也不值钱,全当出口恶气了。”
说完把门口坏掉的小铜锁拾起来,跟唐墨招呼一声,蹬着三轮车走了。
唐墨叹口气,继续沿路打问,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当初推过几天沙的工地。
看看日头,约摸十一点多了,工地门口卖吃食的摊子都在忙碌,锅碗瓢勺铛铛响个不停。
摸摸布兜里的四个鸡蛋和馍片,唐墨不自觉翘起嘴角,看来看去找了个馄饨摊儿,坐下说道:“掌柜的,来碗大份馄饨汤,多加汤。”
这馄饨摊是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在操持,女人在后面守着馅料盆子,左手拈起半透明的薄皮,右手拿根手指长的窄木条,不断地一挑一折,也不见她怎么动作,眨眼便包好五六个混沌。
男人在前面守着锅灶,边招呼生意边烧火收钱。他冲唐墨应了声“好”,就拿出一只大海碗,先放点儿虾米和花生碎,然后用指甲盖大的小勺子飞快添四五种调料,再掰两片紫菜和芫荽。
等锅里馄饨煮开,他拎起漏勺数出二十个放进碗里,最后浇上满满一瓢热汤端过去,“先吃着,添汤了喊我一声就成!”
“行,知道了。”
唐墨舀出几个馄饨先吃掉,腾出地方后将自己的鸡蛋和馍片泡进去,大口大口吃起来。
吃到一半,工地下工了,几十个工人乌泱乌泱地从北门涌出来,瞬间将这排低矮的棚子占满。
但馄饨摊前面的人并不多,因为这东西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实际汤多馅儿少,吃进肚里不如炒饼馒头之类实惠。
“老板,来两碗馄饨,不要芫荽。”一道粗噶的声音忽然响起。
唐墨扭过头,发现是一老一少推着三轮车过来。少的看起来三十多岁,仿佛刚从煤窑出来,身材矮瘦干瘪,一张脸乌漆抹黑,透着股贼眉鼠眼的劲儿。
老的是个佝偻着背的小老太太,裹得挺严实,头顶防风的黄色头巾直蒙到眼睛,手上还戴着一副薄布手套。
她似乎生怕别人把三轮车顺走,捉着车把硬往棚子里推,车轮子险些碾唐墨脚上。
“大娘你慢着点儿。”唐墨端起碗一口气将汤底喝干,上前要帮那老太太。
这种三轮车比他家的小两圈,非常轻便灵活,但拉不了什么东西,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喜欢骑。
老太太压着嗓子:“不、不用。”
“没事儿,我力气大。”唐墨伸出手,两下就将那三轮车推到桌旁,“搁这里吧,看得见。”
这一推,才发现堆满棒子皮和红薯的车斗里,居然蜷缩睡着一个孩子,脸朝下埋在碎布条里,不细看完全看不出来。
“嘿,大娘你别把孩子捂着了。”唐墨说着,顺手想将孩子头顶那堆东西拿开。
正付钱的黑脸男人猛地瞪过来:“你干啥?找打啊!”
“不要吵、不要吵呀。”老太太佝着背对那男人摆手,又冲唐墨凑出张干巴巴的笑脸,“我家小孙子病了,见不得风,我们跑好几天医院啦,医生大夫都说没救。唉,我的儿子孙子都命苦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