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736节
作者:四代重奸      更新:2024-06-25 19:06      字数:3959
  “报,喜事,喜事来了!”而就在这两夫妻相顾无言之时,不意王承恩的声音再度响起,不多时只见他拿着一纸文书,又急急忙忙闯了进了。
  “何事如此慌慌张张?”朱由检不意连忙正了正神色,开口问道。
  “五月二十七日,虏攻臣锦州甚急。臣先是坚守不出,待其疲惫,纵骑破之,然后出城列阵,阵中藏炮,待敌近而发,凡破之三。”那王承恩不意连忙读道。
  “待臣寻得虏中军所在,亲率精骑三百往击之,几中其大王子贵永介,折其帅旗。”
  “虏见其旗折,不由大败而走,臣率众追击十里乃退,获首级一百二十三级,已交付待验。”
  “好,好,这下朕不由纠结了!”朱由检闻言不由大喜道。
  “陛下此话怎讲?”周皇后不由莫名其妙道。
  “皇后你不知朝中之事,此乃辽东总兵祖大寿破建虏大军之战。”
  “此战已胜,朕犹能调动辽东精锐勤王,到时候未必没有和建虏、西寇一战之力!”
  原来这祖大寿所谓“大王子贵永介”即为大贝勒代善。
  自洪太率领八旗精锐入关以后,一直有打通山海关通道和关内连成一片的心思,故而命令代善带领留守人马猛攻锦州。
  不意这代善老奸巨猾、暮气沉沉,苦功数月不下,反倒被辽东总兵祖大寿寻了一个破绽,打了个丢盔卸甲,这才有了今日捷报之事。
  按理说这捷报本是喜事,结果却在南迁之议的关键节点上送到,遂坚定了朱由检继续坚守北京城的决心。
  第374章 战机
  “殿下,北路军右帅左光先遣来白广恩、刘宗敏、惠登相三营援军,太原留守孙传庭遣来张大受、姜襄两营援军,俱已入城!”徐子渊向张顺汇报道。
  “五营,一万五千人!”张顺闻言不由沉吟道,“如此算来,这宣府城内已经汇集了七万余战兵。”
  “如今再加上驻守在龙门的卢象晋,以及驻守在蔚州之地的张三百部三万人马,正经的称得上十万大军!”
  “如果不计战损和逃亡,实额当在十一万左右。”徐子渊担心张顺思虑过度,不由连忙应道。
  “其中马军有李自成、杨承祖、张胖子、李述孔以及李过五营,约有一万五千骑。”
  “但是,城中只有本部编制火炮满编,约莫有野战炮、黄金炮一百一十门,其他飞彪铳、擎天大将军炮由于过于沉重,由李十安征调各处牛马骡子拖拽,约莫明后天抵达。”
  “这样啊!”张顺闻言揉了揉太阳穴,然后用手指敲击着桌子道,“援军中的白广恩、张大受两营皆配备了一旗火炮,总数当在一百一十三门左右。”
  “如此看来,咱们两军决战的时间就要到了!”
  从三月初至如今六月中旬,历时三个半月;从陕西至山西宣府,途经两千里;从陈州张家村一介白身,到如今威名赫赫的“舜王”,亲历大小近百场。
  这才取得能够和洪太中原逐鹿的资格,他等这一刻太久了,天下人也等这一刻太久了。
  别小看这质量参差不齐的十万兵,却是由陕西、山西大部和河南西部近千万从土里刨食的百姓辛辛苦苦支撑起来的。
  更是他张顺呕心沥血,一兵一卒,一官一将,一手带出来的。
  在最南面的南阳府,萧擒虎和牛金星正咬牙顶着灾害和大明湖广巡抚熊文灿对峙。
  在东面的开封府,曹变蛟、赵鲤子正率领万余人马日夜不停的猛攻中原第一坚城开封城。
  在东北面的上党、大名府一带,洪承畴、李信和曹文诏一干明军拥兵五万,正和大明杨嗣昌、朱大典和后金多铎部征战不休。
  在正北面的卢象升正和榆林一干将门苦苦支撑,一边竭尽全力抗击疫情,一边利于手中仅有的人马威慑北面的蒙古部落。
  在正西的甘肃地区,甘肃巡抚张应辰和贺锦、葛麟、魏从义一干人等,也在东征西讨,勉力维持局面。
  在西南方的汉中川蜀之地,又有张献忠、张可望一干人等和黄龙、刘哲等“姚黄十三家”苦苦支撑。
  而在这一切的基础之上,他才得以从容布置。
  以自己驻扎在宣府的主力和驻扎在蔚州的张三百部为战场,以叶廷桂驻守的大同镇为后盾,这是他的一层布置。
  以北督粮参政吴阿衡督王锦衣、卢象观和张鼎三营为纵列;以左光先督李大亮、卢友竹三营驻守的偏头、八角、宁武、雁门为横列,组成的第二层布置。
  以太原留守孙传庭督王忠、申靖邦、任亮四营为核心组成的第三层布置。
  以平阳知府雷翀和总兵俞冲霄一万人马为后盾,组成的平阳府为第四层布置。
  以陕西巡抚吕维祺、镇西将军陈长梃和河南巡抚张慎言和总兵刘成组成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最后一层布置。
  凡此五者,既为控制支撑张顺十万大军北征的要地,同时又是预防后金渗透、大明渗透和义军后院失火的后手。
  这一切前后共用雄兵三十五万,历经张顺整整四年艰辛布置而成。
  他不相信天下有谁能抵挡得住,哪怕金国汗洪太也不行。
  只有一万,没有万一!
  “殿下,总兵姜襄想见你。”就在张顺沉浸于义军的全局布置的时候,高起潜走了进来,小心翼翼的汇报道。
  “哦?”张顺这才回过神来,“好,着他进来吧!”
  姜襄?
  实话实说,他一直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奈何前世贫乏的历史知识不足以支撑他回想起其中细节,只得无奈作罢。
  “末将拜见舜王殿下!”不多时,那姜襄领着一人虎步龙骧的走了进来,向张顺深深一拜道。
  “起来吧,不知姜总兵何事见我?”现在的张顺事务繁杂,自然是废话不多、单刀直入。
  “此乃吾弟姜瑄,原为伪明居庸关参将,仰慕殿下已久,本打算待到义军一到,便邀请殿下入关”姜瑄连忙指着身边和他面容有六七分相似一人道。
  “不意建虏突然东进,吾弟猝不及防。双方苦战良久,奈何兵不如人,城池陷落。”
  “吾弟自度无颜面见殿下,便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摸入昌平、密云等处,探得后金虚实,据实以报舜王。”
  “哦?人才难得啊!”张顺看了一眼一身狼狈的姜瑄一眼,不由颔首笑道。
  当然,姜襄这一番话却是不能尽信。
  什么“仰慕已久云云”,不过是场面话罢了。
  估计就是失陷城池之罪,不得已才投靠义军。
  “殿下,大明……伪明昌平镇已失,独密云还在坚守。”那姜瑄在惊讶此人的年轻之余,不由卖力卖弄道。
  “末将在城外见得,后金‘乌真超哈’及‘三顺王’俱在,约莫有三万人马。”
  “其携带‘红夷大炮’约莫有四十门,其他将军炮、西洋炮、灭虏铳一干大小火炮不计其数,还请殿下慎之。”
  “哦?四十门红夷大炮?看样子这洪太这一次是下了血本了啊!”张顺闻言笑了笑,其实对这些火炮倒不以为意。
  “殿下?”那姜瑄一见张顺对此不屑一顾,不由连忙解释道,“那红夷大炮丈余长短,口径在三寸至五寸不等,能射十斤至二十斤铁丸,摧城破阵……”
  “好了,好了,本王知道了。”张顺不由笑道,“你提供这些情报对义军十分重要,当立一大功。”
  “本王暂且封你总兵之职,待到有缺额以后,再给你把兵额补上,不知你意下如何?”
  “啊?好,好,末将晓得了!”姜瑄意犹未尽,还待要说,早被姜襄一把拉住,千恩万谢了一番,这才离去。
  待到两人出了门,那姜瑄忍不住抱怨道:“舜王不晓得红夷大炮的厉害,我怕他吃了亏……”
  “舜王不晓得?我看是你不晓得!”姜襄差点被自家弟弟气乐了,“殿下以火炮起家,曾用大炮把左柱国朱燮元和宣大总督张凤翼一干人等打得抬不起头来,如何就不晓得红夷大炮的厉害?”
  “偌大个红夷大炮,抵得上舜王殿下一个小手指头吗?”
  “啊?”那姜瑄闻言这才傻了眼,“那……那我就是白跑一趟了?”
  “没白跑,没白跑,要是没有你,舜王如何得知那后金的虚实?”姜襄闻言嘿嘿一笑道。
  “你就看好吧,建功立业的机会马上就到了!”
  第375章 出击
  当第二天炮营总兵李十安终于携带四十门“擎天大将军炮”赶到宣府以后,张顺最终下达了向后金发起最终决战的决心。
  是的,现在对义军来说未必是最好的时候。
  如果能够像明军一样,根据后金在关内无立足之地的情况,坚城清野,自然是十拿九稳。
  但是对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全部部署的张顺来说,与其等待后金准备周全,不如先发制人。
  岳圣帝君岳武穆所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为如此。
  打仗这种事,没有人能十拿九稳。
  作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军事家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断提升自己一方的胜率,压低敌方的胜率。
  然后,再把一切托付于指挥家,让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表演。
  幸甚,张顺本就是一国之主,执掌三军,无论是义军战略的制定、策划还是实施,都是由他本人一手操办。
  如今他又理所当然的是这一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不会有任何掣肘和不便之处。
  万事俱备,第二天一早,张顺便向李自成、张胖子和李述孔三人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究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但十万人的行军列阵便是一场浩大的工程。
  张顺不可能像玩游戏一般,用鼠标一圈一点,就抵达了对方城下。
  故而出阵之初,张顺需要“远斥候”,遮蔽战场。
  但是,鉴于后金全军都有战马,普通的斥候已经无法完成遮蔽战场之事,故而张顺一出手就派遣出了三营骑兵。
  这也是当初为何蔚州军情紧急的情况下,张顺不肯放手李自成、张胖子两营人马的重要原因。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好兵要用到关键时刻。
  随着那张顺一声令下,那李自成不由精神为之一振,率先兴奋了起来。
  话说三人刚出了巡抚府,张胖子不由奇怪道:“往日我见你是个闷葫芦,今日怎么这般精神?”
  那李自成闻言一愣,不由摇了摇头道:“胖子,你有所不知。”
  “自舜王用兵以来,你见过那一次他先把手里最重要的骑兵先撒出去的?”
  “那……那你的意思是?”张胖子仔细想了想还真是。
  原来由于义军手里战马奇缺,所以张顺历次指挥作战,除了派遣斥候以外,都是习惯先依靠步兵、火炮打击敌人,待到关键时刻才舍得放出骑兵制胜或扩大战果,似今日这般,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那……那你的意思是?”张胖子不由迟疑了一下,这才开口问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